“互联网+”高校税务管理思考
时间:2022-01-29 04:11:01
导语:“互联网+”高校税务管理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当前大部分高校税务管理仍停留在人工化、手工核查的阶段,国家税务总局于2015年印发《“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鼓励纳税人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税务工作进行深度的融合,既要推动税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又能拓宽互联网创新面,提升纳税人效率和社会整体效率。本文以“互联网+税务”为背景,结合已有关于“互联网+税务”在企业实务领域使用经验及观点,为高校税务管理推进“互联网+”提出相应的认识与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税务管理
一、“互联网+税务”的基本概念
1.政策背景。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以下均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包括总体要求、重点行动、基础保障以及组织实施四个部分。其中,总体要求为纳税人和征税人提供了实践导向,在将税务与“互联网+”结合的过程中应当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为基本原则,推进税务管理实现智能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重点行动给予了纳税人和征税人税务实施要点,强调纳税人和征税人要借助各方力量来建立“网络”;基础保障为纳税人和征税人提供了实施“互联网+税务”的基石,不仅业务要优化,技术也要跟进时代,双重保障税务管理安全、顺利实施;组织实施为纳税人和征税人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互联网+税务”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愿景,需要有形、无形资源和组织活动的结合来实现行动上的协同。《行动计划》已经下发五年,但纵观目前的高校税务管理,由于《行动计划》规定更偏向于企业纳税人,高校税务管理的“互联网+”似乎无人问津,然而,先进的经验与技术对于提高组织效率是必要的,高校税务管理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汲取先进技术与经验进行逐步优化。因此,本文以《行动计划》为背景,提出对高校税务管理引入“互联网+”的看法。2.高校税务管理。胡国强(2014)结合国内对税务管理内涵的看法,提出税务管理既要考虑税务管理的目标以及各个环节,还要考虑税务管理是具有层次的,具体地说,税务管理应以总体经营目标为前提,提高自身税务成本效益、降低税务成本,进而提高税务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的具体过程包括策划、控制、效益度量以及业绩评价,层次包含战略、运营、日常活动与信息活动。其提出的税务管理内涵更多地偏向于企业税务管理。对于高校税务管理,郭子仪(2019)认为传统的高校税务管理细节粗糙,内容不精细,因而税务管理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公立高校涉税事务增加,高校税务管理也应向企业税务管理看齐(陶其高,2009),而这种看齐,应当是在环节和层次上的看齐,因为高校的税务管理更多是为科研项目和人才教育服务,更偏向于公益性组织的目标,只有部分收入是以非公共利益和非公共需要为导向的(王雄英,2011)。因此,本文认为高校税务管理借鉴《行动计划》作为行动指南是适当的,有利于高校提高办税效率,节约不必要的税务资源浪费。3.“互联网+”税务管理。陈天灯(2013)指出税务风险对企业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害,规避损害需要从内部和外部健全税务管理体系。随后,谢波峰(2017)对“互联网+税务”模式的实施进行了分析,认为“互联网+税务”有利于风险管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子发票、纳税人信息平台、第三方信息平台的闭环运作使得税务管理在更加整体化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细节服务。雷炳毅(2016)提出了推进“互联网+税务”实施的思路,要在“智能税务、智慧税务”的基础上,从需求端创新,先“税务+互联网”,后“互联网+税务”,将制度视为动力而非发展障碍,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互联网+”税务管理能够提高组织、人力以及资源层面的效率,因此,高校传统税务管理存在的“个人申报难、申报程序繁”应当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改善,这也是本文试图从“互联网+”角度分析高校税务管理的重要动机。
二、高校税务管理引入“互联网+”的必要性
1.资源使用效率需提升。高校普遍存在办税难的问题,表现在教工办理缴税较难,税务报销复杂。这些难点的源头在于,目前高校的税务管理功能大部分集中于财务部,没有明晰的单体划分,甚至被直接附加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中,但是目前高校财务部实现信息化的部分大多只局限在会计信息化,而对于税务信息化并不重视,大部分税务工作需要进行人工鉴定和手工处理,这使得会计核算人员承担的角色不仅包括核算角色,还包括鉴定、复核角色,职能的重合引起工作的堆叠,进而使得会计人员运转受阻,造成办税人员不良好的办税体验。解决该难点的关键不在于通过聘任机制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而在于强化角色感知。“互联网+”提供的智慧办税系统能够有助于办税人员在办理涉税相关事宜前,提前申报涉税事项,实现电子平台预申报,系统预处理,结合第三方信息平台和网上认证系统,引入第三方插件进行识别,强化了处理人员的核算角色感知。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虚开发票、虚报税额的税务风险,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设定金额的重要性,采用人工控制进行干预,提高效率的同时避免了税务风险的提高。2.简化税收征管流程。《行动计划》建议,办税机构应当优化办税流程,借助互联网条件对办税流程的支持,推进组织扁平化管理。这一建议主要针对“高校税务报销复杂”问题。正如前所述,税务职能部门划分不明晰,与核算职能混为一谈,使得高校税务部门的重要性大大下降,组织层级跨度短使得逐层上报的层数叠加,降低了信息有用性。高校税务部门应当明晰自身职能的重要性,上级人员要顺应简政放权,重点关注优化服务要求。这一点受到高校税务高级管理人员的质疑,因为他们认为管理跨层的增加能够保证税务信息的安全性,损失信息有用性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互联网+”技术与平台的支持下,审核职能能够嵌入扁平化组织中,即使管理跨层较少,管理跨度较长,信息的安全性仍然能够得到保障,且信息有用性得以保留。因此,为了简化税收征管流程,引入“互联网+”是必要的。3.推进资源共享,增强税务信息可比性。对于某些高校,其税务部门是单列的,但单列并没有使得部门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税务部门与核算部门的分离,使得两个部门间形成了天然的组织屏障,尽管明晰了税收和核算职能,但双方对于对方的信息需求并不明确,可能因为信息需求产生冲突与摩擦。为了减少内部摩擦,“互联网+”信息系统能够使得税务职能与核算职能相匹配,税务信息也能够作为有效的会计信息,与其他会计信息以及以往同期税务信息进行比较,降低组织沟通成本,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能够打破因职能明晰而产生的组织屏障,“互联网+”信息系统提供了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4.数据信息含量重要性凸显。税务信息具有信息含量,它能够帮助高校税务职能部门制定适当的纳税筹划、确定税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为税务部门提供有关高校税务职能部门运作情况。“互联网+”技术使得数据的真实性得到法律效力的保障,电子票据的推广使用增加了真实情况的不可预见性,但相应的控制技术保障了电子票据的法律效力,通过电子印章、防伪标识等唯一性标志,大大提高了税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税控系统的建立使得发票能够集合在一个“篮子”里,便于核查发票的完整性,防止税收金额产生完整性缺失的问题。借助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有利于确认税收数据是否合理,是否出现异常波动以及制定更符合高校预算安排的纳税筹划,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优化税务管理职能。另外,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搭建,办税人员的不称职行为可以进行有效公开披露,约束办税人员的各种行为。
三、基于《行动计划》对高校引入“互联网+”的建议
1.强化社会协作。(1)加强人员素质管理,增强人员技术能力。“互联网+”作为新生信息技术的集合体,已经熟悉了传统税务管理流程的人员,对这种信息技术集合体持有一定的抗拒与回避态度。高校税务部门应当强化“互联网+”理念在税务部门的横向铺开,鼓励税务办公人员主动拥抱“互联网+”技术,了解“互联网+税务”的实践经验,学习掌握“互联网+税务”的关键技术服务与资源支持服务,强化自身素质。(2)以校企、校校、校内学习模式,增强协作沟通。由于“互联网+税务”率先在企业开展实施,高校可以同当地“互联网+税务”标兵企业展开校企合作,加强员工及其他税务信息建设资源的共享,推动校企税务管理共同健康发展。同时,已经有“互联网+税务”实施经验的高校,其他高校可以参考这些高校的实施经验,避免在初期实施时“走远路、走弯路”,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最重要的是,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税务学科建设,加强校内经验移植,鼓励高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与税务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多交流、合作,高校税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的形式吸纳学生参与,提供更具有“互联网+税务”管理特征的观点与想法,加强内部资源的协同作用。(3)有效利用政府部门已经搭建的“互联网+”平台。税务机关鼓励搭建以众包互助、创意空间、应用广场等形式为基础的平台,高校税务管理部门应当有效利用税务机关搭建的平台,充分发挥第三方公共社交平台的作用,营造高校税务管理开放共赢的理念,通过应用放权,简化流程,提高整体税务管理效率。2.强化办税服务与税务管控。(1)加强“互联网+”申报纳税。无论是对于高校主体,还是高校教职工,都想以快速办理纳税事项为目标实现自身税务需求。因此,加强“互联网+”申报纳税,通过建立电子申报系统,借助外包安排交易形式,开发和维护更符合自身特性的高校纳税特色服务平台,增强办税的满意度。(2)既要推进“互联网+”,也要注意关键人工控制。对于烦琐的重复性的工作,“互联网+”给予了税务人员极大的便利,引入“互联网+”技术相当于在高校内部控制的税务方面施加一般控制和相应的应用控制,系统的一般性设计和执行有效,那么这些烦琐和重复性的工作可以得到有效且准确的处理。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人工控制仍然是必需的,尤其是对于金额重大的事项,以及偶发的、性质重大的事项,高校税务管理部门仍然需要施加人工控制来进行干预,核实税务工作的可靠性。因此,在实施“互联网+税务”管理工作时,也要重视人工控制的合理设计,做到核实不相容职位分离、重大金额发票真实性重点核查等重要控制得以有效执行,提高高校税务管理流程的有效性。3.加强信息服务的建设与智能应用的搭建。(1)打造高校税务管理信息服务的良好生态。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强对高校税务管理部门的监督维权,建立专门的信息公开网站,对不当的办税行为信息予以公开。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的有用性与可比性,加强税务信息共享,采用适当的交易形式进行定制化的信息服务,搭建“监督――公开――信息利用”的有效渠道,有利于高效税务管理整体效果的提高。(2)搭建部门税务管理信息服务的智能应用集合。“互联网+”技术提供了多种智慧税务、智能税务接口,有助于税务管理人员和办税相关人员进行智能查询,通过接口学习先进的税务知识、进行高效的云办公、办理涉税云服务,极大地重新规整了税务管理人员碎片化的时间与工作,有利于高校税务管理整体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国强.税务管理流程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设计.会计之友,2014(14).
2.郭子仪.政府会计制度下对高校税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纳税,2019,13(11).
3.陶其高.公立高校涉税事务及管理.教育财会研究,2009,20(04).
4.王雄英.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之我见.财会月刊,2011(29).
5.陈天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管理世界,2013(06).
6.雷炳毅.“互联网+税务”要解决的问题与推进思路.税务研究,2016(05).
作者:蒋方闻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 上一篇: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 下一篇:国企加强税务内控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