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税收负担思考

时间:2022-12-16 10:55:51

导语:区域税收负担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区域税收负担思考

摘要:当今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诸如贫富差距过大、区域税收负担失衡等社会问题。其中的税收负担从古至今都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生问题,它与经济健康增长、社会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个正常的经济税收环境,理应是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成正相关;在实证研究中,边际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经过研究发现,当今的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存在巨大的区域税收负担失衡的问题。本文陈述关于区域税收负担的一系列经典定义与理论,研究当今国家及区域税收负担差异的实际情况及影响因素,区域税收负担如何影响区域经济,研究税负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变动方式,最后给出相应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税收负担;税收政策;分析影响因素;东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税收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如今地区间税收负担的差异渐渐扩大。近年来,中国区域税收负担增长快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此时,如何看待宏观上区域税收负担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缩小地区间的税收负担差异,这样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税收的增加来源于经济的扩张,又反作用于经济,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税收制度是一个国家对经济管理的反映,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具有巨大的影响。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一般意义上讲,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税收收入应该与GDP同步增长。但众多学者在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然1。然而由“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马太效应现象之下,地区经济增长不存在收敛性而更多表现的是发散特征(Pagano1993,Mauro&Godrecea1994)2。雷贝洛(SergioRebelo,1991)认为,核心资本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点;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经过研究得到这样的结论,即边际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是负相关的3。国内学者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也做了相应的研究并得出有相似的理论,即财政运用最大和国民产出不相容原理。同时,国内其他学者也得出了税收增长过速将大幅度降低税后产出-资本比的结论。

二、关于区域税收负担的相关理论

1.分类方式。税收负担是一个大概念,可以有许多种分类的方式。按负担的层次划分,可分为宏观税收负担、中观税收负担以及微观税收负担。按负担的方式划分,可以分为等比负担、量能负担和等量负担。按负担的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名义税收负担和实际税收负担。2.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税负对经济增长的驱动要素的作用可以看作是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二是通过税收收入的支出数量及结构来影响经济增长,这可以看作是税收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4。

三、区域税收负担差异的实际情况和影响因素

(一)国内外区域税收负担的现状。通过对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宏观税负水平的纵向比较,可以分析税收制度的完善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宏观税负水平的横向比较,可分析一国税收制度与其他国家或国际通行税制的差异。宏观税负水平既是税收与经济互相作用的结果,又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政府掌控资源的规模,进而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确定适度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是我国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财政资金的立足点,也是调控经济和调节分配的出发点。(二)国内外税负差异的比较。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虽逐年提升,但与国际宏观税负水平相比仍属于较低水平。从宏观上看,收入与税负成正比:当收入越高时,税负越高,反之亦然。1.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不含社会保障缴款)比较从宏观税负(不含社会保障缴款)的发展变化趋势看,从2008-2015年的13年中,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基本在22.0%~25.0%之间波动,一直保持较平稳的状态。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基本在17.0%~24.0%之间波动,有逐渐上涨的趋势。我国的宏观税负(不含保障缴款),也具有上扬的趋势,基本在10%~17%之间波动。2.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含社会保障缴款)比较从宏观税负(含社会保障缴款)的发展趋势看,在2008-2015年间,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基本在31.0%~35.0%之间波动,波动幅度较为平稳,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具有上扬的态势,两次下降后迅速反弹,基本处于20.0%~29.0%之间。我国的宏观税负(含社会保障缴款)基本在11.0%~20.0%之间波动,呈现逐年增长的状态。通过上述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目前我国仍然宏观税负水平较低的结论。并且在上述的国际比较中,也仅仅是针对宏观税负的比较,中间可能忽略了一些诸如地区特色、国家政策的影响。为了优化完善政府收入,税制改革迫不及待,这样能使国民收入规范化、有效化。(三)影响区域税收负担差异的因素。影响和拉动宏观税负上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税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主要是经济和税收征管两大因素。经济因素对宏观税负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变化。我国近年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转化为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当国家的第二产业的迅猛发展时,GDP的增速将不及于税收的增速,最后将会出现全国宏观税负大幅上升的景象。二是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当企业按照“3E”的标准来规划经济运行之后(即economic、efficiency、effective),自然会正面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产力上升,从而使企业盈利更多,导致税收上升。

四、区域税收负担影响区域经济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生产力和劳务能力的增长。我国目前区域资源供给与占有失衡,表现在我国中西部往往大量且廉价地供给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往往只能充当提供原材料的角色;利益分配失衡,表现在中西部地区只能供给材料,交通不便的背景下,这样的地区通常得不到长足的发展;人力资源投入失衡,当人力资源及其不足的情况下,区域经济生产力将被直接影响;区域性产业结构趋同,地区广泛地进行低水平、低质量、低产量的重复性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及物质资源,在中西部人力物质资源本不充足的情况下进一步造成恶化。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有助于推进区域特色的生产力发展。(二)区域税收负担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影响区域税负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产业结构、税制结构、城镇就业比重、出口比重5。1.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税收负担差异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第三产业占全行业比重较大的国家其税收负担水平越高。2.税制结构。2005年以后,三大地区增值税收入比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这也就加重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税收负担,使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税收负担差异缩小,也就导致了区域税负总差异缩小,而2007年以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增值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又以高于东部地区的速度下降,导致区域税负总差异值扩大6。3.城镇就业比重。由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中西部地区城市税收负担不均,将导致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扩大。4.出口比重由于我国东部沿海,而中、西部地区属于内陆,由于海运的便捷,在地理层面上就导致了我国东部出口远远大于了中、西部地区。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优化税制、合理税收。1.区域性税收优惠。中国在地理上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失衡,当税收作为一个调整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时,政府应该利用这个工具来平衡各区域间的发展,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通过使用税收政策这一工具来调节经济发展,纵向可影响到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状况;横向来看,可以使区域与区域间的经济差距缩小,不但可以缓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时问题,还能使区域间经济建立起健康、有利的经济发展的竞争关系。而我国以前给与东部过多的政策优惠(如建立经济特区等),使东部沿海地区与本就贸易资源缺乏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越拉越大。虽然改革开放“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确实给新中国注入了一股强劲的经济力量,并且现在来看,当时的政策是正确且优秀的。但从宏观角度看,政策如果忽视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而一味将优惠政策倾斜于东部沿海经济特区,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不可取的,这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地区应该在富起来了之后带动其他区域发展,使全中国都富起来才应该是这一政策的最终目标。2.行业性税收优惠。例如我国现在采用三档税率的计税方式,观察易得出我国现在税收优惠政策倾向于农民,并且为鼓励基础教育的发展,采用了较低的税率。为了防止地区与地区间健康的经济竞争关系变化成为恶性的、唯利是图的税收竞争关系,我国还应该对政府间恶性税收竞争的行为实行一定的管制。(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主要是指在总产值中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正如前文所提到,产业结构是最重要的影响税负差异的因素,第三产业占总产业比重也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体现。对企业在东、中、西部地区从事限制类产业的收入则实行高税率,这样就促使一些不利于东部地区发展而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那些不利于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产业则慢慢退出市场,这样起到调整产业布局的作用7。

参考文献:

[1]许景婷,张兵.地区税负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综述[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2-66.

[2]石磊,高帆.地区经济差距:一个基于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5):35-44.

[3]陈旭佳.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9(27):109-110.

[4]李忠.我国税收负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174-190.

[5]黄瑞.我国区域税负差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1:9-40.

[6]杨磊.论税收预约裁定制度之救济程序[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5):40-41.

[7]黄佳.中国区域性税负失衡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7-32.

作者:滕离炜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