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共享搭建及协同效应分析

时间:2022-11-30 03:20:32

导语:税务共享搭建及协同效应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税务共享搭建及协同效应分析

一、引言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及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特别是海外业务、国际化战略的推行,使得原始的、分散式的财务管理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以中兴通讯、海尔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为代表的财务共享中心的搭建已经走在行业的前列,为企业决策层、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了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也将财务人员从重复、人为出错率高的业务中解放出来,为智慧财税体系的建立迈出关键的第一步,也为同样重要的税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提供了方向指引。财务共享中心的成效显著,运行渐趋成熟,但是,税务共享中心因其服务主体以及税务管辖的特殊性都有别于财务体系,因此,并不适合直接嵌入传统的财务系统中,应当独立出来,在集成财务系统数据的基础上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内控,使企业更好的适应税收环境。

二、税务共享中心搭建的大环境分析

税务大环境的变革,从税务局端来说,原本国税、地税双重机构合二为一,使征管部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办税流程,降低企业遵从税务管理过程中的双重作业成本。在税务行政裁量权的规范方面,借此或许可以达到减少各地方政府与税务机构对市场主体的干预行为。从企业端来看,由于国地税的合并,将企业目前需要遵从两个征管机构的约束改为面对一个税收征管机构,此时,企业的涉税成本较低。从税务局与企业的数据交互层面来讲,如果企业建立税务共享中心并将部分数据与税务局的系统对接,那么,纳税申报系统的数据以及税务局其他系统(比如千户集团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可为税务管理部门突破当前的数据瓶颈和指标体系的功能制约提供依据。因此,“国地税合并”事宜是当前企业筹划税务共享中心的最大利好,也是最佳的启动时机。

三、企业税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根据四大的相关统计,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税务管理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借助Excel电子表格进行税务管理,甚至仅使用手工处理方式。在企业对业务系统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的同时,更显示出企业对税务管理系统的不重视。(一)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税务信息化系统。没有建立税务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大多面临以下的问题。1.企业涉税操作流程不规范,税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涉税事项多而杂、涉及面广且税务政策更新较快,使企业对于税务政策的整理及税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难度较大。同时,由于行业不同、涉税环境不一致,使企业在制定税务制度时无标杆企业参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地。2.税务风险管理模式落后,涉税风险提示不足。目前,很多企业虽然成立了税务部门或设置了税务岗位,但其职能倾向于最基本的开票、纳税申报等。对于日常经营活动风险的管理、监督不到位,对涉税风险的起点、合同签订环节没有把控也没有跟踪,对突发事件没有对应的应急程序,因此,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的方式是被动的、应急的。3.信息不对称,沟通渠道不畅通。集团公司都存在诸多子、分公司,地理位置较为分散,经营范围、税种及税率多种多样。财务信息尚可通过财务软件以合并报表的方式传达,但其涉税信息最多通过一张报表来反映,或者通过特定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手工统计。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纳税主体之间的差别、集团公司整体性的筹划都不能直观的展现,了解情况仅限于税务管理人员,决策人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了解集团整体的情况。(二)已经建立税务信息化的企业,仅处理基础涉税业务。目前,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建立或者已经建立税务信息化平台,但仅局限于发票管理方面。比如,实现由纸质发票向电子发票的转移,由扫描认证发票向网上勾选认证发票转移。更先进的大型企业可能会与税务服务商合作,建立针对发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商以企业增值税发票为核心,为企业提供从销项开票、进项抵扣到纳税申报的涉税业务服务。以上税务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作为税务共享中心的雏形,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税务风险防控服务,也让企业对涉税风险的控制方式从“被动”逐渐转为“主动”,提升了对税务风险的监控能力。

四、税务共享中心职能框架的搭建构想

从涉税基石部分的开票、抵扣、申报及税务数据管理,到直接支持业务的税务筹划和税务风险管控,再到针对企业集团已发生的业务,利用大数据进行深度的税收政策研究,这些都是税务共享中心实现的职能。在与其他系统数据集成的基础上,将企业税务管理从线下移到线上,税务共享中心能够实现的不仅是流程共享、业务共享,更是含金量极高的大数据共享。税务共享中心职能框架的搭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税务专人专岗设置。依托“互联网+”思维及共享组织研究,在企业内部组建专业的税务组织,配备既懂得财务又熟悉税务的人员,并对其进行考核激励和财务、税务技能的培训,以此向企业提供全面的涉税服务,以横向专业化的思路提升企业的税务服务水平,对于企业集团可以实现纵向集中化的管理,以控制并服务于下属公司。(二)税基来源控制。税务共享中心体系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支持业务,既要实现管控,但更多的时候要倾向于服务。所有的涉税业务只有靠近业务前端,才有可能把服务工作做好,掌握一手的数据与资料。所谓税基来源控制即从业务流程的源头之合同签订环节控制涉税信息,每一份合同的签订,都需要在税务共享中心录入(或者通过OA、FSSC等企业的现有板块集成)甲乙双方的基本信息,合同涉及的资金流转、对账开票等其他信息。这部分工作可能需要在业务部门与财税部门之间流转完成,由税务专业人员从源头上把握和控制涉税风险。(三)涉税制度的建立和管理。税务专岗需要企业对税务法规有充分了解,熟悉各项纳税义务,这也是定期培训的意义所在。以此建立与企业自身情况相适应的税务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涉税事项符合税法的规定。在合同签订和录入环节,可供一线业务人员方便快捷的查询到。在符合税务要求的同时,也要求相关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会计准则。(四)建立税务会计理念。因为税收相关规律法规与会计法等存在诸多不一致的核算,比如企业所得税的汇缴,需要在财务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得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产生时点可能与会计上收入的确认时点不一致;企业并购可能会产生评估增减值的因素,由此导致计税基础与会计基础不一致。通过税务共享中心,从税务会计的角度实现税费自动计算,精确的反映业务的税务实质。税务会计的核算内容应当涵盖企业的经营收入、成本费用、经营成果、应纳税额、税收减免等。(五)税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税务共享中心的建立要具有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特点,同时,应当实现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的要求。对所有可能的涉税信息全面反应,支撑对各项风险进行的量化分析。与企业设置的相关指标比对后,能够实现对税务风险的预警提示。(六)税务全生命周期的流程设立。按以上关键节点的设置,企业税务管理要完成闭环,必须设置完善的传递流程。涉税业务的循环应当包括核算、开发票、认证抵扣、纳税申报、税务筹划以及税务局对企业的税务检查。税务共享中心应当包括企业涉税全生命周期所需的数据、组织关系。总体来讲,税务共享中心职能框架搭建之后,应实现信息的自动化和数据共享,将原来手工的税务计算和管理过程转化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为管理层提供直观、动态的涉税数据,对税务岗由保证税务合规性的基础职能转向面对企业战略的税务管理高级职能。

五、税务共享中心协同效应分析

随着数据共享的实现,税务领域交易环节产生的原始数据,可以实现多维度、各种交叉的比对。对企业来讲,可以获得更直观的运营分析和更有效的洞察能力,对税务局来讲,可以分析各行各业的税负、合理的费用水平以及抵扣或减免比例,以此规范新生行业,比如互联网公司;也可以规范行业内运行不够规范的行业,比如物流行业。(一)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同效应分析。以统计与税务部门的信息共享为例,可以利用双方部门提供的企业名录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实现对规模以上企业的查漏补缺,动态维护。税务信息的共享可以对统计数据的实效性、准确性提供数据校验或者取数工作,比如,GDP作为社会公众各层次最为关注的数据,被用来与税收收入进行联动分析,对全行业、某大类行业或者细分市场进行宏观分析。(二)对产业链金融附加协同效应。税务信息的共享会形成产业大数据库,由此形成的产业数据基础可以对产业数据的资产化提供依据。产业链金融作为产业链信息化过程中新的赢利点,早已被视为在产业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是,信息互联程度、数据规模的大小以及数据的准确性等各种原因导致风控薄弱、坏账频发。通过税务信息共享提供的产业数据库,税收的特征使得其具备天然的准确性,这就为产业供应链金融提供了风控模型的基础,为产业链金融附加了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田茂永.税务共享中心能否冲出“三峡”?[J].首席财务官,2018(08).

[2]赵金梅.走出互联网时代大企业税务管理困境--税务共享服务中心[J].财会学习,2018(17).

[3]中兴新云•财务云.FSSC视角下的税务共享[J].首席财务官,2018(08).

[4]陈仁,吴宗明.互联网+税务时代税务共享中心构建研究[J].发展研究,2018(02).

[5]于俊.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政府数据治理能力建设[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8).

作者:王敏 单位:山东高速信联支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