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建议

时间:2022-03-14 10:56:44

导语: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食品迎来了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段。据报道,近几年我国国内居民保健食品类消费支出正在以15%~3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速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2939亿元,产值约4000亿元,生产企业已达3000多家。然而,这些生产企业集中于广东、北京、山东、江西等省份,中西部省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占比少,产业发展缓慢。为了扶持中西部省份保健食品产业,使其快速健康发展,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基于保健食品行业特点的监管模式,创新思路和方法,形成六点建议

一、中西部保健食品生

产企业存在的问题经调查了解,中西部省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发展有如下特点:1.生产企业分布零散,产业不具规模化。由于缺少沟通的信息平台和保健食品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企业间及与上下游缺乏交流和合作,地域发展极不均衡,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化。2.企业以中小型为主,行业规模全国占比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保健食品行业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尤其在最近的五年中,中国保健食品行业规模年均增速超过15%。但据调研,中西部省份近一半企业固定资产总额在1000万~3000万之间,企业多数为中小型规模。由于产业起步较晚和市场营销薄弱等原因,导致行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很低。3.企业产能产量比例失衡,销售能力较弱。调研数据显示,中西部省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年产能约600多万件,而年产值只有20多万件,约为30:1,比例严重失衡。根据《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6年底,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达到1万亿元,企业年销售总额均值约为5000万元,形成15家以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在45家参与问卷调查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2016年平均销售总额为450万元,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在与企业相关负责人的座谈中笔者了解到,由于经营周期长,大量的资金用于品牌宣传和市场维护,融资困难导致企业周转资金不足,最终走入销售局面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4.企业研发投入少、能力弱。据调研结果统计,拥有专门的研发团队和专利申请部门的企业均仅为半数,大多数企业仅有1~2个自主研发品种。在广东省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地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每年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约占全年销售总额的20%,远高于中西部省份5%的研发投入。受限于人才储备、科研投入、企业自身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企业研发能力较差、科研成果少,造成产品粗放、单一,以一代产品为主,难以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5.原料资源利用率较低。以山西省为例,全省已获批保健食品所用主要原料共计70多种,其中约有20种产自本省,占比约为29%。而省内几乎80%的药材原料销往全国市场,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另外,本省特有资源也没有很好地利用,大多是单一资源的产品,缺乏深加工,也没有与其他资源整合利用。

二、对策建议

由上述调研结果可知,中西部省份保健食品企业在交流合作、市场营销、产品研发、检验检测、资源利用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六方面建议:1.创优发展环境,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健康产业和中医药发展。各省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确定并实施一系列战略举措,在奖励补贴、人才引进、减轻企业利税负担等方面相继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如在科研创新方面,出台研发加计扣除、科研创新劵、科研项目资金扶持以及省市区三级研发后补助等优惠政策;在环境保护方面,为绿色高效的企业增设节能减排补助;在品牌建设方面,设立扩大生产奖励和优质品牌认证奖励;在人才储备方面,以“外部引入”和“本地培养”为基本原则,提高了人才的福利待遇。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还不断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健全多层次金融体系,搭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纽带,从根本上解决保健食品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的问题。但在我们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无法在第一时间传达到企业,究其原因,还是政策宣贯力度不够。针对这一情况,各政府部门应积极响应省政府的号召,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主动向企业提供“政策上门”的服务。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在企业落地生根,全面创优全省企业的发展环境。企业应当主动积极地通过网站、电话和微信等多种渠道,了解科技厅、中小企业局、发改委等有关政府部门的信息,便于及时了解有关优惠政策。2.发挥地域优势,建立三大保健食品特色圈。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各省保健食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但是,企业拥有优势资源却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针对各省保健食品的地域优势,建议重点打造不同的保健食品特色圈。依托地域资源优势,把大型企业做强一批,把中型企业做大一批,把小型企业做精一批。整合全省特有资源,把特色产品集中发展作为切入点,纵深发展产业链条,将保健食品产品与本地资源紧密结合起来。3.创建宣传平台,线上线下集中展示特色品牌。在此次对各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市场营销差、销售局面惨淡、产品认知度低是各省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之路,离不开政府的牵线搭桥。建议政府在各省特色品牌的基础上,建立线上线下两种宣传平台:一是在“线上”搭建各省特色保健食品宣传平台,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方便全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交流合作、互通有无;二是在“线下”整合资源,举办保健食品展销会,在综改示范区内建设特色保健食品产业园区,形成“政府引导、产业规划、资源整合、人才引进、联盟协同”的园区化产业链条,将各省特有的资源优势集中向外界展示,以“集群化”发展的模式将保健食品企业做大做强。4.加大研发力度,深入开发全省特有资源。据本次调查,产品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是导致各省特有原料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主要原因。据《201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1]显示,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在不同省市和自治区分布很不均衡,中西部省份远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建议各省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积极促成保健食品企业与科技部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检验机构等单位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劵和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等政府资源,深入开发各省特色原料资源,以科技创新引领工艺创新,以特色原料提取物研究为突破口,配合现代工艺,制成口服液、片剂、胶囊等适合大众的剂型,提高特色资源的利用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5.转变监管理念,主动扶持与重点监管相结合。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服务型”监管已经渐渐成为主流。中西部省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多数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监管部门要本着“扶持中发展,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发展”的原则,对企业进行科学正确地引导。一是要上门走访,积极主动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在检验检测、品种研发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帮扶机会;二是要主动宣贯,利用与企业沟通的信息化平台等各种途径,对最新出台的相关政策向企业进行传达,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三是要有的放矢,要把监管的重点转向处于长期停产或者间歇式生产的中小型保健食品企业,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把潜在的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6.建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对广东省保健食品企业走访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广东省食品监管部门高度重视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的培育工作。目前广东省辖区内成立了5家与保健食品相关的协会,对省内打“四非”专项行动工作及长效工作机制提出意见和建议,此外行业协会还密切关注监管立法和举措,建立起信息互通联系机制。建议抓紧建立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由政府引导,几家“重点企业”牵头,整合现有的行业资源,建立由保健食品相关的原料生产供应商、生产企业、经营单位、研发机构、检验机构等部门组成的保健食品行业协会。待保健食品行业协会发展到成熟阶段,逐步建立相关专业协会,如保健食品政策法规研究协会、保健食品生产工艺研究协会、保健食品质量管理研究协会、保健食品市场联合协会等。发挥各行业协会在法规政策传达、科研创新交流、企业互动合作、市场前景分析、检测能力培训等方面的不同作用,作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例如可以在会员企业中开展相关政策及法规宣传,引导企业健康良性发展;加强与国内外健康产业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科研水平;打造地域品牌优势,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除此之外,行业协会还可以组织相关专业人才开展培训工作,解决中西部省企业普遍存在的质量管理水平低、检验检测能力差等问题。“十三五”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各类矛盾和挑战的凸显期,我们要用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和创新意识,立足省情实际,牢牢把握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方向,科学认识和主动适应全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化挑战为机遇。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推进转型发展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把保健食品产业做大做强。

作者:董培智 王子龙 申国华 郭景文 梁卜文 裴晓芬 李勇军 单位:山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