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食品问题及策略评述
时间:2022-02-23 03:24:07
导语:当今社会食品问题及策略评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孟祥远工作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明确的新问题与旧问题同时交织在一起的同时影响的局面。一方面,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由于市场机制并不完善,制度建构还不完备带来的,另一方面,市场条件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又开始频频冒头,同样形成了不良的影响。以这近几年来连续发生的乳制品/牛奶食品问题而言,就清晰地表现出了传统问题和新问题相互交杂的局面。一方面,奶制品食品问题呈现出很明确的传统特点:由于食品生产企业质量良莠不齐所致。但是另一方面,奶制品食品问题也有很强的新特点:市场经济状况下的行业“潜规则”。尽管从根本上来说,其还是可以归结为监管之无力,但是这确实是远不同于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问题。三鹿奶粉与三聚氰胺被曝光后,奶品安全一下子在整个行业中蔓延,包括蒙牛、伊利等知名企业在内的22家生产企业受到牵连,调查结果表明,在蛋白粉或是饲料内加入三聚氰胺竟然是整个行业的“潜规则”。因此,实际上转型期的食品安全问题总是面临着传统问题与新问题的交杂,一方面,要求我们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对待已有的传统问题;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应对新问题和新机制。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影响不局限于食品本身,食品安全本身往往被掩盖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负面影响非常大,往往不仅仅涉及了食品安全本身,而且涉及到了包括社会结构性问题在内的诸多社会问题。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就充斥了社会信任感的缺失,社会法制或其它相关制度建构不完善,人民内部矛盾仍然存在并且有可能激化等其它社会问题。但是正如我们已经提及的,由于食品安全不仅仅是社会层面的问题,同时也是个体100%承受的个体问题,因此,个体对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本身的认知往往并不确切,在很多时候食品安全问题本身反倒没有被正确认知。从总体上看,尽管难以忽视众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食品安全整体状况应该可以说是改善的。根据卫生部门的统计资料,1982年全国抽检的食品合格率仅为61.5%,但是到2003年,这一指标已经超过90%,确实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进步。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的2012年第一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总体向好,水产品抽检结果也总体好于2011年。而以食物中毒为指标的话,根据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2009年发生食物中毒271起,中毒11007人,死亡181人,涉及100人以上的13起;2010年发生食物中毒220起,中毒7383人,死亡184人,涉及100人以上的7起;2011年发生食物中毒189起,中毒8324人,死亡137人,涉及100人以上的有9起。从这一数据中至少可以看到,食品中毒事件基本处在一种稳定的状态,食品安全问题是呈现出稳重略降的态势,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是愈演愈烈。
应该说,其以政府作为行动主体,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作为抓手,以行政资源作为后备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开出了药方,有效完成这些“决定”无疑将推动中国食品安全走向新的阶段。但是上述“决定”仍然过多地强调了政府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强调,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要求政府的不懈努力,同时要求政府以外的多方进行积极的参与与责任承担。政府应该明确和实践自身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上的主体责任意识应该首先在中国的实际状况下强调,政府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上,尤其是在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是当然的主体,其职权和义务要求其具备足够的主体责任意识,来积极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政府所执核心理念应该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执政为民思想,其所能应该尽到的责任,是“从田野到餐桌”的全程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管理。我想在现阶段政府首要的任务应该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协调整理下明确政府各部委之间的职权范围和相互之间的责任,在现有分工的基础上,强化分工合作,强化责权明确,在此基础上认真负责地完成各方面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二是强化和建立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作为,充分限制地方政府的负面作用,但是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建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相对独立,相互监管,也相互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地方政府的主管领导问责制度以及中央政府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垂直管理,重点在于限制地方政府或是政府工作人员因为地方保护主义或是经济利益驱使所可能进行的负面行为。市场应该充分建立关于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机制和社会信用机制针对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应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落实企业责任人的责任;落实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处置及经济赔偿责任;加快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除了针对市场中的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进行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管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建设,最重要的,恐怕是社会信任机制的建设,即建立起有效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市场确实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市场信用的重要手段,但是转型时期,很容易出现部分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钻制度的漏洞,进而以食品安全为代价谋取不应该的利润。具体来说,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评价,架设由政府、公民和行业、社会等多方面多种力量形成的评价主体;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奖励和惩罚,保证信息的透明与公开。个体应该增强自身食品安全意识,积极主动投身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市民本身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其应该同样积极主动地投身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中去。市民应该积极增强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使自己具备相应的监管能力。我想个体的充权离不开食品安全知识的普遍化教育,这有赖于政府在内的各方面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宣传与教育,尤其有针对性地改变消费者的“失能”状态。其不仅仅有利于加强市场诚信和市场道德,也有利于消费者本身的充权,经济利益与指标才可能真正下降到民众权利之下。一方面,食品安全必须被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去;另一方面,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和常识也要与时俱进地进学校,进社区。特别是在普通社会区加强对普通民众的健康和食品安全教育,真正理解食品安全,也真正能够使自己成为食品安全的合法监管者的一员。积极培育以独立知识分子为主导的第四方力量,培养专业型食品安全相关人才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要求中国有多元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而多元化的最重要意含在于社会呼唤处于市场、政府和个体之外的第四方力量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介入,即监管上需要独立的食品安全评估机构。两个方面的人群是尤为重要的,一是没有经济利益诉求的非政府组织形成重要的博弈力量;二是训练有素的相关专业人员和知识分子形成独立的专家群体。这两股力量以学术研究和非政府运动的形式的介入,是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新的动力。当然,还要允许和鼓励媒介发挥监管作用。
- 上一篇:国内食品问题解析及思路
- 下一篇:组织监管论文:冬季铁路组织监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