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进口设备管理模式分析
时间:2022-06-29 08:29:45
导语:铁矿进口设备管理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首钢矿业公司杏山铁矿(以下简称“杏山铁矿”)是首钢总公司第一家自主建设的地采矿山,前身为首钢大石河铁矿杏山采区,始建于1966年,2005年结束露天开采。2003年7月筹备杏山地采项目,2004年7月完成可研报告,2005年初首钢总公司批准立项,2006年2月16日破土动工,2006年7月10日杏山铁矿成立。2011年7月底杏山地采正式投产,同年9月初实现达产。从投产到达产、稳产,仅用40天时间,创出了国内一流水平。目前,杏山铁矿已发展成拥有职工740人,是一个集开拓掘进、回采爆破、提升碎运、通风排水、喷浆支护为一体的全流程现代化地采矿山。全矿拥有各种设备610台套(单体设备36台),其中进口设备28台,主要有瑞典阿特拉斯的掘进台车6台、中深孔台车6台和锚杆台车1台,山特维克地下14吨铲运机5台,美国卡特6吨铲运机5台,芬兰诺曼特喷浆支护设备4台,加拿大BTI碎石台车1台。几年来,杏山铁矿锁定国内一流数字化现代化地采矿山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实际,引导干部职工大力推进地采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工作,深入探索进口设备管理新方法和新模式,夯实设备管理基础,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实现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目标,积极为杏山铁矿打产提效、稳定供矿创造条件,努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进口设备结构复杂,设计技术保密点位多
杏山铁矿地采单体设备大部分为进口设备,涉及卡特、阿特拉斯、山特维克、诺曼特、BTI五个进口厂家,各厂家虽然组织了初级培训,但均存在对外技术保密或技术垄断问题,使在日常使用和管理过程中,不能够及时判断或处理现场问题。此外,每台设备的零部件均有不同供货商提供,原车厂家的培训无法对各零部件原理和内部结构进行讲解,需要在解决处理设备故障问题过程中,逐步增长知识和经验,也为设备的正常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操作难度较大,岗位素质要求高
杏山铁矿进口设备是井下地采生产作业设备的主体。投产初期,矿里虽组织了设备理论和现场实操培训,但对于从未接触过设备尤其是进口设备的普通岗位职工来说,熟练掌握和操作使用进口设备难度很大。首先,进口设备的各部件和操作显示平台均为外文标识,岗位仅能凭借图解或纯粹记忆力去掌握。其次,在进口设备中,各部件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锁闭锁关系,因操作不熟练而造成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这就对操作岗位职工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3.备件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规范消耗较高
进口设备因零部件由外部采购,主机厂向备件厂家购买备件,价格经过二次加价,导致备件价格昂贵。同时,主机厂备件供应还附带一个庞大的备件服务队伍,其管理费用要在备件价格中形成。此外,所有的进口备件要通过主机厂向备件生产厂购买,逐环节需要订单采购和运输时间,个别备件需要接到订单后再生产,给供货周期带来影响,期间有的备件供货周期长达半年,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维修保养。4.维修技术要求高,维修条件难以复制进口设备的零部件配合精准,设备精度高,技术维护要求严格。加之杏山铁矿对地下采矿设备的认知程度和经验还存在差距。如:在零部件出现故障后,无法进行修复,只能一次性更换,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尤其是凿岩机在各部件配合上,技术要求其配合间隙在0.002mm,只要发生相对的磨损后,自由维修技术远不能达到要求,被迫形成更换备件的局面,从而再次出现成本消耗升高和等待进口备件更换的问题。
二、构建进口设备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优化单体进口设备管理体系,精炼点检定修管理结构,摸索创新具体管理方法,驱动可调控性的管理思路。
1.改变传统管理体系中岗位点检职责
日常设备管理中,一线岗位人员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在传统设备管理体系中,岗位人员仅对设备的操作、基本维护熟知应用即可,但随经营形势发生变化后,矿业公司杏山铁矿改变岗位点检职责,从管理角度上提升岗位对设备的参与和重视程度,将设备日常巡检、维护检修、临时故障处理等环节,有计划行地纳入岗位范畴。
2.清理传统管理层次中的冗余职责
杏山铁矿为精简点检定修管理,积极强化专业管理,不断提升队伍执行力。通过现场调研,结合现场工作实际,核减专职点检职能。在减少人员的同时,降低管理层级,提升了岗位人员综合素质,把修理与岗位有效结合在一起。
3.因地制宜的创新具体管理方法
杏山铁矿工艺新、设备新、人员新的实际状况,给逐级生产组织与管理带来较大影响。由于岗位操作或维护检查不到位,造成设备故障发生,会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稳定运行。随着管理人员实践经验的丰富,杏山铁矿结合进口设备管理实际,大力推行“设备标准化交接班”制度,使每天岗位人员设备巡检和交接班工作实现了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要求,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提升设备维护水平,保证了生产顺稳,降低了成本消耗。
4.以变应变的驱动管理思路
地采生产不同于露天生产,其相比露采会带来人员作业、安全生产、生产组织等一系列问题。如:人员上下井不便利,给正常的设备巡检、定保定修带来很大影响。井下作业环境恶劣,个别管理人员出现了畏难情绪和错误的工作方式。为此,结合专业管理规章制度要求,我们制定了《作业区周联查、厂矿月评比的相应制度办法》,积极开展“红旗机台”、“甲乙级维护”评比,实现相互提高、促进职责落实的目标。通过管理思路的改变,促进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构建进口设备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及创新点
进口设备的精密程度决定了日常维护与管理的难度,因此探索进口设备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设备管理实践中,杏山铁矿结合生产作业环境和岗位素质实际,积极探索进口设备管理新方法和新模式,来适应进口设备管理的需要。
1.优化点检定修内容,突出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点检定修是设备维护与管理的基础。杏山铁矿在地下设备管理实践中,紧密结合实际,全面优化设备管理。随着专业管理和岗位操作人员对设备认知程度的变化和提高,逐步分阶段对点检项目、标准以及点检周期的完善工作,使得岗位及点检人员的日常巡检更具有操作性,更适应点检人员的巡检。同时,通过完善基础管理制度,使得地采矿山的管理得到进一步提升。
2.融合岗位修理职责,实现操检合一
目前,严峻的市场竞争和经营压力,给设备维护与管理带来了困难,促使企业在设备管理上寻求改变,实现了生产高效顺稳目标。在原有的设备管理中,采取岗位、点检、修理三级点检维修模式,使得设备运行稳定。在当前公司提出经济高效的前提下,在设备管理上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改进。为此,杏山铁矿以此为契机,重新明确岗位与修理人员的职责,对常见故障、修理工作量低的工作,纳入岗位人员的维修范畴,在停机检修时,岗位人员全部参与到修理工作中;同时,为提升日常的巡检力量,修理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在停机期间与岗位人员一并定时开展设备巡检,能够及时处理设备隐患。通过岗位与修理人员的有机融合,不仅使岗位的综合技术素质得到改善,而且整体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大力推进备件国产化,提升管理的经济性
备件国产化工作是贯彻全年度的重点工作。为此,完善管理机构,成立健全备件国产化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和任务。结合设备实际状况和备件的性能,制定年度国产化项目计划,并按月度分解推进。由物资公司统一对外招标,确定具体供货厂家,按计划落实和采购供货,保证了国产化项目顺利实施。在推进国产化工作中,积极借鉴国内兄弟矿山的经验,把技术过关、设备设计成型的国产化厂家引入厂内,组织实地现场操作实验。同时,立足自我,充分发挥内部机械制造厂力量,通过不断完善、改进,已经完成了6吨铲运机和14吨铲运机的铲斗制作工作,大大降低了进口备件采购费用。为强化国产化备件生产与使用的管理,杏山铁矿制定了《备件国产化跟踪管理办法》,对所有国产化备件实行全寿命跟踪管理,国产化备件从计划到供货入库、从装机前检验到过程检查、从装机分析到效益比对,实施全过程闭环管理,并结合使用情况组织分析,对存在问题的备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国产化备件使用可靠、过程可控。
4.创新维修理念,自主大修进口设备
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杏山铁矿本着眼睛向内、立足自我的原则,深挖内部潜力,多方面、多渠道降低成本,对设备实施自主大修。不仅降低了维修成本,还锻炼和培养了人才。2015年,杏山铁矿在完成4台整车大修计划的基础上,自主完成14吨铲运机大修工作,还增加了R1300G铲运机和喷浆台车的空压机、水泥罐车2台发动机的自主大修任务。在此基础上,杏山铁矿结合检修实际,组织编写了《地下铲运机自主大修手册》,对所有的备件拆解、检查、鉴定都有详细的数据标准,对所有零件检测和报废出具标准数据,对所有的零件安装间隙、螺丝扭矩等按照原厂标准规范。使矿业公司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自主大修该型号铲运机设备的单位。
四、构建进口设备管理模式取得的效果
杏山铁矿紧密结合实际,通过构建进口设备管理新模式,加快了设备“操检合一”工作进程,有效地优化岗位职责,提高设备维护效率,强化设备维护与管理,降低了备件费用消耗,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1.优化岗位职责,推进“操检合一”
杏山铁矿是在首钢迁安矿区露天采区大部分面临闭坑、矿产资源接替出现困难的特定环境下,孕育而生的新型地下矿山。全矿岗位人员构成主要为复转军人、技校和高校统分毕业生三部分,修理人员仅有16人,加上Atlas设备投入时故障频繁,要保证采区36台设备的维修工作的正常进行,难度非常大。为保证设备完好和生产顺行的需要,杏山铁矿针对新职工可塑性强的特点,按照修理技术难度和相关要求,重新划分设备职责,在原来露采修理和岗位职责分工的基础上,把简单易行的维护工作向岗位延伸,把一部分调整、紧固、油管、接头、钎尾、滑片等更换工作划归岗位自检自修项目。通过加大岗位自检自修项目,使岗位人员进一步掌握设备技术状况,拓宽了业务知识,逐步提高岗位人员对设备的认知程度,对设备操作、维护、点检和使用都起到很好辅助作用。
2.备件国产化,降低备件消耗
2015年,杏山铁矿按照矿业公司备件国产化实施意见安排制定了92项备件国产化项目计划,全年完成93项,项目兑现率101.1%,累计取得经济效益157万元,完成年度备件国产化计划。通过备件国产化工作,使杏山铁矿逐步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而且通过国产化工作,提高作业区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的认知程度。同时,从对国产化的跟踪管理看,有效地掌握了设备的寿命规律,对预知维修和超前管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维修效率提高,完好率大幅提升
由于进口备件供货周期长,加上设备一些突发故障和不可预见的设备伤害,备件供应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有时连基本的密封和保养备件都不能保证,对设备完好构成很大威胁。实施备件国产化后,杏山铁矿对一些常损易耗的备件实施定量储备,有效地缓解和杜绝了缺待备件现象,同时国产化备件的投入,提高了修理维修效率,减少了设备停机待件的时间,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4.自主大修改造设备,努力降低外委费用
杏山铁矿积极开展设备自主大修工作。2015年,实施14吨级LH514柴油铲运机、2#1400E电动铲运机、281掘进台车、1354中深孔台车、6吨级1300G柴油铲运机的自主大修工作,共节约大修成本455.52万元。自行组织的总成维修,喷浆台车空压机一次性试车成功,节约费用24.5万元。同时,杏山铁矿根据现场作业条件和使用要求,还对原厂设备——1354台车油管路由、1354台车顶尖、1354台车凿岩机护板、1354台车锁销油缸护板、281台车前顶盘、281台车前卡簧、水泥罐车手油泵、水泥罐车发电机等实施多项技术改造,这些技术改造项目有的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有的通过降低磨损间接增加效益。据统计,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70.5万元。
作者:齐瑞普 张云峰 单位:首钢矿业公司杏山铁矿
- 上一篇:工业企业绩效管理方法探讨
- 下一篇:医疗设备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