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策略分析

时间:2022-01-20 09:06:06

导语: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策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策略分析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在现今的社会中,可直接译为: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不断提升人力资源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在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中,基本上各行各业都已经很合理的应用各种信息管理化建设,作为人才的前线培养阵地,高校也要理所当然跟随时代潮流,在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更科学应用信息技术,继而使高校间的人力资源工作更加顺利进行。本文基于此研究高校的人力资源工作中特征和必要性,并从其存在的问题中探讨相应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

在社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带来各种各样的新型技术,而信息化技术是其中较为亮眼的存在,其目前也已经在各行各业中也得到广泛应用。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更需要在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高校的教育水平。为此,高校也要不断改善、优化现今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从多方面全面优化,促进教育行业的发展。

一、进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征和必要性

(一)特征。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较为鲜明的独立性、高度的流动性,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无法对结果进行协同评价。首先是因为高校教职工作人员大多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较强,自我独立性很高,教职工作人员在其教学过程中都很重视自我的发展,自我引导性的进行工作。其次,高校的师资队伍较为完善,在这个知识经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社会中,高校教职工作人员也更重视个人的种种发展,会以更广阔的眼光通过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工作去实现自我价值。但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样存在着些许不确定性,高校中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是完全无法使用统一标准去衡量的,二者的价值始终无法明确,投射到实际教学中,人才培养内容和模式等变化,也使得教职工作人员的工作很难以统一的价值去评定,也无法进行统一的监管。(二)必要性。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两点需要仔细考虑,一是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二是可以帮助规范人力资源的管理流程。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涉及到校内所有教职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类别繁杂,且实际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耗费非常多的人力与物力,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后,能够简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并让信息数据的相关工作更加智能化、信息化,也能让工作人员们为组织实施和整体规划的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会随着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部门的管理职能也在不断扩张,这也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更加规范管理培养机制和整体规划等工作,而在实行信息化建设后,此工作就可给予人力资源运作体系更多的重视,并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为此,高校必须要积极应用相关措施,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更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计划,并优化相关的人才招聘和引进流程,从各方各面进行全面优化[1-2]。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创新性也不足。现阶段,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仍延续传统老旧的模式,其尽管在新经济体系的改革推动下有所创新,但仍难以达到理想目标,且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很难在短期内改变。高校一直对现代化创新管理模式知之甚少,也因此存在人才配置缺乏合理性的问题,管理水平较低,同时,高校因为其教育定位和社会定位,会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金去打造社会形象来提升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校内的一些行政部门重视程度很低,投入力度非常少,继而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因资金资源不足,无法完成日常的工作或是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且会影响到其他的工作顺畅进行。(二)评价及考核体系缺乏科学性,统筹规划不完善。在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中,绩效考评是非常重要的,其直接决定着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管理质量,其专业性很强。但目前的高校绩效考核尚缺乏灵活性,无法对教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衡量。现今实行的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较为单一化,没有更深入的细节实施方案,且总体的有效沟通缺乏,评价方式也不够全面,多为考核工作人员的主观评价,这也无法将考核评价的优势体现出来。目前,虽然很多高校都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但其并未在工作时统筹规划,未考虑到久远的未来,多是将目光停留在眼前或当下的利益和问题上,不利于长期发展。有些高校也根据不同的科室创立不同的数据库信息系统,但其彼此间颇为分散,关联性很小,其后续采集到的信息数据也无法统一,继而使得系统和平台无法整合为有机整体,且会因此导致数据资料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降低信息交换、共享的质量和效率。(三)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现阶段,高校对于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中使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掌握较少,也使得其在实际应用时无法有效的进行创新改革。且因为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足够的信息化管理知识技术储备,使之在实际生活中也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不能使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再加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非常之快,高校在培训相关信息化内容时,很难完全跟上其速度,直接影响到高校的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升。若再存在高校对信息化管理重视程度和投入较低的情况,无法制定长期的发展方案,会直接导致此部门在工作中出现诸多混乱,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进程[3]。(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起步和发展都较为缓慢。国内的高校对比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而言,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起步很晚,约落后30年。同时,国内的众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也偏低偏缓,主要是因为各地高校的发展水平各异,综合与国际名校对比,则会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且远远低于国际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另一方面,虽然高校都已经认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电子化等技术优势,但仍有半数高校未引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有近一成的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要及时更新,同时也有近半数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仅使用其处理事物的功能上,未进行深处挖掘。(五)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现阶段,国内很多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均是从传统的人事部门演变而来,这也使得很多工作人员并未熟练掌握关于管理信息化的知识与技能,也无法高效地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同时,高校的人事部门的学习培训速。度非常慢,因为其还有日常的工作等其他事宜要完成,这使得其无法及时更新信息技术,也就无法及时掌握新型技术和技能,人事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也无法提高。另一方面,高校内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内部人员流动性非常小,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就势必要调整工作程序,并进行人员招聘工作。在进行人员招聘工作时,也要注重程序的规范与严谨化,这也会耗费本来为更新信息技术准备的时间,降低工作效率,继而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4]。

三、优化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改变观念、多方位创新。新时期,为提高高校的整体竞争力,要先将人力资源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观念转变,并要积极地推广各种创新和改革的策略,从管理层开始将传统的管理观念改变。同时,要注重各管理层的互相协调,逐层提高实际的管理质量,从管理体制方面就进行创新改革。同时,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完全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改变现行的人才管理形式,让工作人员的思想可以更加灵活、开放,继而让每个管理部门都可以参与进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二)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高校要先从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开始,不断完善,严格规范管理流程,从细节处创新各类管理方法。在聘用人才时,高校应该结合本校需要更具针对性的选择,并持续性开发、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顺利进行。同时,高校可以利用签订合同的方式提高管理质量,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也要更加重视教职工作人员的能力,而不是“资历”,尽量凸显每个人才的优势。在实际工作时,也要注重创新,为优秀的人才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氛围,继而促进高校教职工作人员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三)创建科学创新的绩效考核机制。高校要重视“以人为本”,让考核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化,并持续细化考核标准,要将教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突显出来,同时要兼具灵活性的特征,让考核内容更加多元化,坚持公平原则,并且需要重视考核的激励效用,多方面考核教职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并给予优秀的教职工作人员一定的福利,激发教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5]。(四)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当今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要紧随时代步伐,重视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重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高校要积极引进各种先进信息化技术,给予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技术支持,且要定期培训教职工作人员们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提升校内信息化操作的综合实力,让校园管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互相融合,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不断提升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五)强化基础建设。要想切实有效的提升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必须要强化基础建设。要先定期培训人事部门的在职工作人员,使其可以熟练掌握更多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和相关知识,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继而熟练各种操作技能。之后,要积极聘用优秀的、高专业知识素养、高技术水平的新人,并持续优化创新岗位职责和招聘条件,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最后,高校要充分结合当下人力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与目前使用的信息技术体系更新技术,并结合目前学校的发展现状科学、合理应用新型技术,提升新技术的发挥范围,继而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6]。

四、结语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信息化、网络技术已经完全融入进人们的生活中,不仅提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因此,高校更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各方面工作顺利进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君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J].新闻爱好者,2019(09):97.

[2]陈晓婧.关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8):224-225.

[3]巫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06):25-26.

[4]钱艳艳.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J].管理观察,2019(01):106-107.

[5]赵子叶.基于大数据思维下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品牌研究,2018(05):201-202.

[6]张蓝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农家参谋,2018(05):150.

作者:邵勤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