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4-01 03:44:30

导语:关于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方面需要加强力度,摒弃传统的定位与模式,找出适合自身院校的培养方式,即重点关注实用性。但是当前的教育模式还有许多问题,使培养结果与预期目标和市场需求有了偏差。如何培养专业人才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情,本文就此问题展开对于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年出口量的逐年增加大大拉动了我国的经济,这些形势的出现增加了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因此,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办了国际贸易专业,以满足现今形势下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那么如何才能培养这样的人才,应该进行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国际贸易人才,满足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要,这就需要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和理念,进行创新和探索。

1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定位

高职院校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就业,这关系到学生的利益问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就近些年来的情况来看,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目标。高职院校的特点就是培养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双优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是企业十分需要的,因此,学校应当深入企业进行研究,了解企业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对于知识、能力和素质都有怎样的标准,以这些实际需求作为教学的依据。要使学生能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强大的动手能力,着重于应138科技经济市场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学校具有自身的特色。

2国际贸易专业特点以及培养方式

2.1国际贸易专业特点

国际贸易专业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跨学科性,二是实践性。跨学科性指的是该专业涵盖学科范围广,涉及经济学、法学等等很多学科,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综合素质,对此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此外,实践性也是此专业的一大特点,学生不仅要精通理论知识,实践更是重要的一环,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校可以让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建立起合作关系,或者采用实际案例分析方式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2.2现在的培养模式

我国现在的培养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理论型一种是岗位技能型,但是这两种模式都不能体现出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很难培养出达到标准的国际贸易人才,难以具备应有的专业素质。理论型培养模式主要是强调理论知识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但是按照这种理论培养模式培养人才的话,必定会出现三种偏差,一是讲课中对于理论知识讲解过细,把各个知识点细化的过于严重,导致学习难度加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这样就违背了实用的教学原则,也不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社会的需求,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够灵活,难以达到应用的效果。岗位技能型培养模式是以具体的岗位所需技能为标准,以其为基本知识进行教授,注重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只是按照这个模式进行培养的话,虽然有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学生欠缺理论方面的知识,未来的发展也不会很顺利。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缺点,一是太过注重动手能力,但忽略了理论知识的作用,所以思考能力不足,二是只培养单一的理论知识,而没有想到知识之间的关联作用,导致知识面不宽,难以适应更多的岗位,三是单一培养一种动手能力,其他技能被忽略,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理论与实践不平衡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专业性,能够从事所学专业的职业,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强大的动手能力,但现如今很多院校注重的是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能力。更有甚者,教师的理论素养也不够高,只是在照本宣科,这样很难培养出人才。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实践设备不足或者落后,除了重点高校外,大多数的院校难以建立专门的实践设施去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不符合学校的发展需要。此外,很多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都是与教师在进行沟通交流,听教师讲述企业的各种知识,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是很有害的。

3.2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主导

虽然已经有人提出了传统教学法的弊端,但教师仍然认为将学生的大脑用知识填满才是正道,脑中记忆的知识量才是教学的成就,但这种单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是片面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非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缺乏思考,导致不能真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更难以创新。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过程十分枯燥无味,学难致用。

3.3与企业对接程度不高

学校的教学与学生将来在企业所面临的实际工作脱节,有时还很大,毕业后到了企业不能直接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眼高手低的情况很常见,经常还要经过再培训,用人单位需要继续付出时间和经济成本才能培养出合用人才,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直接从学校招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

3.4专任教师企业实际工作经历不足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类的专业教师很多都是高校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任教,很少有完整深入的外贸企业工作经历,理论研究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不相匹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也安排专任教师开展“假期实践”、“挂职锻炼”诸如此类的企业实践项目,但往往流于形式,这就导致教师在教授学生技能实训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培养出来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4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4.1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应用型人才不意味着抛弃理论知识,所以应有的理论知识一定要到位,教学计划也必须将应有的理论知识加上去,保证课时。但实践更是重要,课堂理论教学需要体现出实践的需求,在课堂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当同时进行实例讲解、操作,使学生将理论知识理解更为透彻。对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制作、跟单实务等实践、实验性课程必须实际动手操作、训练,才能杜绝眼高手低的现象。

4.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学应当致用,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进入到应用的环境中加深理解,比如案例教学法,强化了内容的实践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刻,而且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了他们的自主性。再比如,单证制作、报关实训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应当在实训室完成,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贴近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还应适时安排到企业调研、实践,做到理性认识与实践认识的知行合一。

4.3与企业无缝对接

学校应建立有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时应有企业专家参与,以保证培养目标与教学要求与企业需求相统一。同时,还应该聘请外贸资深从业人员担任专业实践课教师,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不脱节。

4.4加大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力度

当前高职院校都很重视专业课教师的职业应用能力,纷纷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双师型”资格,很多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师也都取得了报关员、跟单员、商务师等证书,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外贸实际工作的要求和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创造更好的条件帮助教师深入一线外贸工作岗位来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以此来建设课程是很重要的,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深入的研究探讨,来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启示和更新。

作者:李齐 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欧.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3):12.

[2]杨奕.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Z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