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采取措施
时间:2022-05-13 11:22:53
导语: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采取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推动技术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剧烈影响全球经济贸易环境,加快了全球科技创新板块变动和产品变革重构,关键核心技术的公关、突破与创新不仅对人们生活工作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也对人们思维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简要介绍分析了当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当采取管理、技术措施,期望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创新;因素;措施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推动资本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技术创新引领世界新的发展方式,而我国国有企业更应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形势,依托研发创新,带动我过科技发展走在当今世界强国前列。国有企业即国有控股企业,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现代公司制股东职责的国有企业,包括中央和地方国资委及其他管理机构监督管理的企业。国家对企业产权拥有所有权,最高权力机构也是由国家派驻的代表构成,国有企业经营盈利行为处处体现了国家利益与政府意志。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经营组织模式,同时具有经营性和公益性企业的特点,其经营性体现在为国家赚取税收和利润,其公益性体现为在一些基础性行业、民生保障性行业提供产品及服务,起着调和稳定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技术创新是指通过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服务等方式创造新技术的一种经济活动,从技术新构想到应用于实际生产,同时产生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活动,整个过程关键在于技术开发的经济化。技术创新战略包括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方式。下述,就影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加以分析,提出强化国企技术创新的措施。
1.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1.1基础研究
我国研发总支出占GDP的比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低于1%,近年虽逐渐增长到2%,但其中主要是应用研究,用于基础研究的多年来仅占到国家研发总支出5%左右,发达国家均在15%以上,德法两国更达到20%,我国研发总支出占比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目前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技术创新人员,但基础教育、短期获利和物质收益等因素严重干扰了人员成长。另外,我国科技资源较为分散,有许多科技人员重复申请项目,同时还得频繁接受各种项目评估评价检查,这就导致很少有科技工作者能静心从事风险高、探索性强、周期长的基础性研究课题。此外,社会整体控制弱化,稳定支持欠缺,各个创新单元分工不够明确,功能渐趋统一,这都造成项目研究混乱。对此,科学研究需要加强统筹思考,协调各项目研究的范围与深度。
1.2创新效率
国企资产回报率相对较低。国企资产回报率相对于民企而言人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同行业国企比民营企业资产回报率低2-5个百分点,这是国企目前遇到的困难问题,从企业发展的目标来看,仍需大幅度提高投入产出比。国有企业在技术研发效率上与民营企业也还有较大差距。研发投入资本数额相差不大,但整体运行效率仍有不小差距,每1亿元研发支出获得的有效发明专利数,国有企业仅为民营企业的41%,是外商投资企业的68%。整体上,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仍需要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目前,国企和民企都面临同样的营销竞争,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研发效率和技术创新问题,也必然将在市场竞争中遭遇到巨大挑战。
1.3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商品化的成功率。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到60%至70%;我国2016年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2%,与发达国家70%左右仍有较大差距。科技成果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且能产生良好经济收益,更容易被推广;而与消费者脱节或是社会需求范围相对狭窄的科技成果,特别是一些不成熟、不完善的科技成果,由于经济指标尚未能符合生产要求,也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往往难以推广。我国目前以论文数量衡量科技人员的学术水平与创新水平,对于科技成果综合性评判更重视数量,对质量的要求仍较低。尽管我国科研人员数量已达到世界前列,但这些科研人员因职称晋升需要更加重视,相反对于成果转化慢、开发难度大、耗用时间长的项目开展研究则存在困难,更难以充分体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2.采取措施
2.1完善创新机制,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
管理创新是保障。管理创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构建稳定的创新管理支撑体系,建立优化配置资源、持续激发创新的企业整体管理架构。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当代甚至面向未来的技术创新组织,通过设立技术创新专职管理部门,不断优化企业组织架构,打造专业技术研究团队,同时仍需关注日常渐进式基础创新,从而带动员工创新激情,获取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国有企业立足全球信息化大发展,建设完整的技术创新信息管理软件系统,结合现代网络及数据处理信息技术,提升各种技术信息处理分析能力。技术创新是核心。国有企业需努力围绕技术创新的核心作用,构建稳定的技术创新机制,在完善创新管理平台基础上,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国有企业应采取自主研发和合作创新相结合的模式,既要充分发挥宏观作用,通过企业联合、项目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在重大技术创新中发挥带动作用,下决心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也要汇滴水以聚江河,通过循序渐进方式开展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工艺、设备、材料、服务等方面创新,形成拥有核心技术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服务能力。
2.2突出创新主体,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以产权为基础,对所属财产进行合理的支配与使用,完善产权制度,充分发挥产权制度区届、激励、约束、交易等功能。企业产权制度的运行情况最终会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效果,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进而影响企业创新效果。组织制度是企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企业从事组织活动的基本规则。企业组织制度实际就是规定了企业组织架构及运行要求,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与权利,同时也明确了组织内人员行动方向及相互之间行为关系。完备的企业组织制度可以为技术创新管理部门和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使企业各种资源能够协调一致地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管理制度是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建立完整的研发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能够完全满足企业需要的研发体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研发管理制度,才能促进企业的研发工作,稳定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
2.3加强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国有企业需面向未来长期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等提前基础研究部署,加强基础研究,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变革;在研究模式、评价机制、人才招聘、职称评定、组织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技术创新体系,并积极推进企业应用,让基础研究配套体系落到实处;加强扫除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人才流动,通过共建技术中心、委托开发、合作项目等方式,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加快“产学研”之间融合贯通,逐渐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技术创新相互贯通发展的科技创发展环境。国有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横向交流,通过联合创新的方式,支持承担企业甚至国家科研项目,用实际应用科技成果获得国家资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用科技产品增效来提高技术创新团队的社会地位和盈利水平,进而推动高校及科研院所研究方向,提高高校及科研院所研究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推动对社会进步。
2.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国有企业需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遵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公约和国内相关法律法规,遵循企业间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同,加快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学习外部先进知识产权同时,更应立足自主创新,注重保护本企业自身知识产权,提高本企业保护、运用和创造知识产权的能力。国有企业需加强宣传保护知识产权,与社会各界共同致力于知识产权事业的健康发展;认真履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企业责任,增强全体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共同推动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国有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拥有本企业所在行业领域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进而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弱势地位,才能更具经济竞争力,才能更具国际影响力。
2.5以创新人才为本,营造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
国有企业要实现创新引领,重点在人。国有企业要把尊重科技创新人员的科研活动主体地位落实到位,建立并完善符合科技创新特点及规律的管理制度,坚决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持。国有企业应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人才配置各种资源,包括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配套创新经费等等,推动科技创新人员更加高效开展各项技术创新工作。国有企业需充分保障科研人员各项工作和生活条件,放宽科技创新人员在科技项目立项选题自主权,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强化建设企业技术创新核心团队,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对科研骨干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予以倾斜。国有企业首先应尊重科研人员的个性,构建知识共享平台,依靠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不同方向、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知识信息互通交流;针对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方向,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培养行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核心人才,为企业技术创新注入连续不断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团队技术上,通过完备的体制机制,吸引汇聚优秀技术创新人才,打造具有未来视野、战略思维、进取精神、勇于开拓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形成支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创新文化必然是人本文化,逐渐形成激励探索、鼓励超越、包容挫折的创新文化。
【参考文献】
[1]国有企业百度百科[EB/OL]
[2]陈文健,国有企业提升创新力的五个维度,经济日报[N],2020-04-10.
[3]丁红梅,赵立春.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滞后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2(3):58-60.
[4]周玮,范月龙,高璐,等.影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分析[J].北京: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3):5,12.
[5]赵秀丽.国家创新体系视角下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作者:唐诚 单位: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 上一篇:焊接工艺对不锈钢焊接的影响
- 下一篇:体育教育专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