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科技产业化财税政策研究

时间:2022-07-21 02:38:58

导语:中小企业科技产业化财税政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小企业科技产业化财税政策研究

1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由于具有规模小、资金不足的先天劣势,相对于大型企业属于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但中小企业也具有经营上的灵活多变特点,所以在创新方面才表现得更为活跃,据统计,中国大多数的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与外部客观条件限制,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中困难重重,许多的高科技成果被研发出来,却被“束之高阁”。因此,中小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急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引导,尤其在财税政策方面的扶持。

2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市场经济主体中数量最大、最为活跃的市场参与主体,对我国就业与民生的改善,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尤其是在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我国的中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为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注入新的活力。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不断调整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才能使中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将自身核心竞争力真正转化为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规律一般是从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接受和应用主体。新时期的驱动发展战略下,众多企业更是自主投入到科技成果的研发中去,自主完成科技成果的发明、转化与应用,因此企业就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核心主体。按照国家科技成果网统计,2018年度登记的57618项应用技术科技成果中,产业化应用的成果数达到31378项,其中由企业完成的科技成果占60.59%;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的成果数14531项,其中由企业完成的占42.83%;试用成果数6184项,其中由企业完成的占32.46%。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未应用或应用后停用的科技成果中,由大专院校和独立科研机构完成的所占比例总计达到44.98%。由此可见,企业在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中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尽管没有大专院校和独立科研机构的人才、环境等优势,但企业相对大专院校和独立科研机构更靠近市场、了解市场,能够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研发和推广,从而在最短时间产生经济效益。

3中小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科技成果登记政策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尤其是自2000年《科技成果登记办法》颁布以来,全国科技成果登记工作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期,全国年度科技成果登记数量稳步提高。通过整理最近五年数据可发现,从2014年的53140项增长到2018年的65720项,增长23.67%。但不置可否的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更低。通过历年数据对比发现我国近五年的应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比重由2014年的61%下降到2018年的54%,相反仅停留在试用阶段和未应用的科技成果数量不断增加,可见我国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形势不容乐观。通过2014-2018年科技成果未应用或停用原因比例分布可以看出我国科技成果未应用或停用原因主要集中在资金问题和技术问题,在2018年二者合计60%左右,而这也正是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如果在资金与技术方便得不到保证,中小企业通过前期自身投入研发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所获得科技成果只能束之高阁,无法给企业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更是难以实现真正的产业化。

4制约中小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4.1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阶段的税收政策扶持力度低。目前我国的财税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研发阶段,比如,政府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规定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以前的50%提高到75%,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同时提出针对小微企业制定普惠性所得税税收减免政策。但是无论是所得税加计扣除还是针对小微企业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的普惠性减免等都集中在了企业研发阶段,而对于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阶段却几乎没有涉及。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阶段-产业化阶段,因缺少相应的财税政策扶,持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的积极性,导致了很多的科技成果永远的停留在了研发阶段。4.2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背景下,财政资金被更多的用于保民生、保运转,同时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科研院所一直是财政资金投入的主体,而面向企业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不足,外加企业寻租行为的存在,大企业相对而言更能或的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几乎得不到任何相应的财政补贴资金。另外,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限制,无法像大企业那样获得直接融资,只能通过间接融资。目前,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一般银行贷款需要实体抵押或者担保形式,但由于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较大,实体资产薄弱,故大多数企业只能通过支付高额的担保金才能取得一定数量的银行贷款支持,无形中增加了融资的成本,有的中小企业因为难以低成本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获得发展所需资金。这不仅导致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且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4.3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激励不足。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是中小企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的关键。人才作为科技创新最能动的因素,应当给予有力有效的激励,从而把第一资源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我国的财税政策偏重于对企业整体或企业家进行增值税与所得税方面的激励,而对于个人所得税方面激励较少。我国目前对科研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优惠往往设置较高门槛,比如在对科研人员奖励的征税中规定,只对省级以上科研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有的地方甚至规定只对高级专家取得的收入给予免税优惠,同时过于偏重于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税收减免激励。中小企业科研人员因激励不足,极大地减弱了科研人员到中小企业就职并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5完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财税政策

5.1创新财税优惠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改变以往财税优惠过于集中的方式,由过去优惠集中于企业前期研发阶段扩大到后期产业化应用阶段,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优惠方式上要由过去按照企业的活动或者规模为主的直接优惠逐步向增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以及研发投入扣除等的间接的税收优惠为主,通过间接优惠引导企业的研发行为;逐步扩大财税优惠的范围,将当前对于小微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等的减免性优惠逐步扩大到其他中小企业中去,充分调动中小企业研发与创新的积极性。5.2加大财政科技支出的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且周期长的活动,对于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财政的扶持尤为重要。我国目前虽然对于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远远不及。为缓解政府支付压力,需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政府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中小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中,利用财政资金为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增加信用、提供担保等。5.3加大对研发人员的税收激励,吸引更多科研人才。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研发人员的税收激励,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科研人才。为鼓励科技人才开展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建议增加对普通科研人员的个税优惠,对中小企业普通研发人员获得奖励或工资性收入,以及股份分红等,免征收个人所得税。通过扩大个人所得税优惠范围,不仅可以增加中小企业科研人员收入,而且能够鼓励更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实际生产力。5.4完善财税政策顶层设计机制,提升财税政策精准扶持水平。以往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政策偏重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导致了科研资源大量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倾斜,虽然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产生了大量的高质量科研成果,但由于脱离市场和需求,却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为国家创造税收,真正实现产业化。因此,未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激励政策设计要更多向更接近市场和需求的中小企业倾斜,最大化发挥政策效能,提升财税政策扶持精准度。未来需要建立完善的财税政策体系真正从需求端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真正的帮助企业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5.5扩大对中小企科技产品政府采购,增加有效需求。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中,由于新产品投入市场时间较短,无法短时间获得公众认可,对于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导致的中小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困难,政府可以扩大对中小企科技产品政府采购,帮助中小企业逐步打开市场。具体操作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对于一些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产品,可以列入地方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帮助中小企业尽快打开市场,最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效益。一旦中小企业市场打开,政府就应急流勇退,让市场取代政府,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远燕,刘斯佳,宋振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财税激励政策的国际借鉴与启示[J].税务研究,2019,(12):54-59.

[2]高志勇.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激励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21):65-66+74.

[3]王乔,黄瑶妮,张东升.支持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政策研究[J].当代财经,2019,(07):28-36.

[4]李忠华,王敬然.促进辽宁科技成果转化财税问题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11):131-132.

[5]王小川.运用财税手段优化项目评价激励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N].中国科学报,2019-03-14(005).

[6]林芸,尹啸.中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01):61-66.

[7]董丽英,孙拥军,高志璇.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政策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7,(12):82-85.

作者:王慧 单位:哈尔滨凯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