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机构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4-26 03:10:59
导语:担保机构发展的问题及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担保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担保行业特别是融资性担保机构给予了大力支持和规范性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1.担保规模偏低,担保供应面窄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促成的贷款额偏低,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所提供担保业务的企业数量虽然呈上升趋势,但与中国庞大的中小企业数量相比所占比例太少。也就是说,只有一小部分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担保业务。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猛、融资又相当困难的微型企业,因资产规模小,缺乏合格抵押品,所以要想获得信用担保更加困难。2.担保机构面临“制度”与“市场”两难境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出资方主要是政府,服务方主要是中小微企业。这就要求,一方面担保机构应站在政府的角度,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不追求高利润;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也就必然面临着市场的高风险。担保机构在政府制度的要求下,承担着市场的风险,若坚持制度的低利润、高社会效益的要求,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肯定面临很大的亏损风险;若坚持规避风险,就会造成“好大偏小”、“嫌贫爱富”的状态,不能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违背设立信用担保机构的初衷。3.担保行业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就担保行业相关的法律制度而言,目前只有《担保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没有更加明细的法律法规,针对市场准入、业务经营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和健全。就担保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而言,管理主体不明确,业务监管不到位,操作规程不严格,这些都会导致担保业务操作不规范,担保风险增大,担保成本提高等问题的发生。4.银行与担保机构的不合理风险承担比例,制约了担保机构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对于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和担保企业之间的合作,一般采取风险按照2∶8比例承担,担保费率按规定可以是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5%。中国目前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与担保企业之间的风险分担比例、担保费率等方面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缺少相关制度,而且担保机构和银行尚未达成一定共识。由于银行和担保机构的性质不同,造成在实际操作中,担保机构承担了过多的风险责任,加重了担保机构运营的风险性,阻碍了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营[1]。“风险高、利润低”是当前担保行业的常态,这也成为迫使担保行业想尽办法通过自有资金或保证金来获得非法回报的原因之一。这种不正常的获利形式更加增大了担保行业的风险,影响了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5.担保机构实力弱,人员素质低担保机构以信用为经营之本,以风险为管理对象,因此,担保机构的良好经营对担保机构的实力和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目前大多担保机构的实力弱,机构的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下降,一旦出现个别担保风险,整个担保机构的风险会数倍放大。所以,增强担保机构实力是当前担保行业良性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调查显示,目前担保机构的整体实力不强,盈利能力较弱。以河北省为例,据河北省中小企业局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河北省共有担保机构565家,担保资本金规模329亿元,其中由市与区县两级财政出资并管理的担保机构26家,担保资金规模50亿元,从业人员280人,担保实力亟待提高。由于担保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且具有较高的风险,普通公众对担保行业比较陌生,普通高等院校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也相对较弱。目前的从业人员中有相当比例是由其他行业转行而来的,无论在金融、法律、担保等方面的专业功底,还是对国家政策的宏观把握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判断,都难以满足担保行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急需进一步提升担保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担保机构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银行对其放贷的审核关注的就是其还贷能力,也就是其信用水平的高低,因此,应尽快建立科学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其中,财务类的信用评价指标须明确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小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二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主要由中小企业所拥有的总资产和净资产来体现。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包括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增长能力等。非财务类的信用评价指标主要从企业基本素质、企业技术与创新能力、企业产品与市场、企业成长与发展能力等方面来选取。企业信用评级指标建立后,采取适当的数量分析工具,进行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2.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强担保实力担保机构主要是政府出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业务,但目前担保机构的实力普遍不强,远远不能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为此,担保机构应积极扩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强担保实力。一是通过引进民间资本进入担保行业,让一些经营效益好的民营企业闲散资金进入担保行业;二是研究制定吸引外资进入担保行业的政策法规;三是加强宣传,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担保行业融资。3.加强银保合作,充分放大担保资金作用今后,担保机构应主动加强与银行的多方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增加合作渠道,以使有限的担保资金获得最高的担保效率。目前,市县担保机构的合作对象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合作,放大比例一般在1∶1至1∶5左右[2]。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在考虑担保风险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放大比例,最终形成银行、企业、担保机构的三方共赢、良性互动的良性循环。4.创新担保业务中小企业找担保机构进行担保,比直接找银行进行不动产抵押贷款的费用高,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中小企业在资金短缺,进行融资活动时,首先想到的是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此外,由于担保行业面临的服务对象大都是自身缺乏抵押、信用等级较低、银行不愿意放款的客户,因此担保机构的收益低,抗风险能力弱,反担保措施难以落实。在这种状况下,担保业的自身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基于此,担保企业可以在增加担保抵押品种类等方面进行业务创新,改变高风险低收益的状况。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基于担保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综合能力有待提升的现实,担保行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提升管理机制。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从担保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懂专业、高素质的人才进入担保行业。二是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保证业务强、素质高的员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绩效奖励。6.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要加大中央和各级政府共同的财政支持力度,使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形成合力。二要制定针对不同地区的财政支持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给予合理倾斜。三要将对担保行业的财政支持纳入制度保障范围,形成科学合理、可持续的财政支持政策。另外,要逐步提高财政支持效率,突出财政支持对国家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的支持效率,形成财政支持与政策性担保的风险共担和谐互惠机制[3]。
本文作者:薛钰显田慧竹工作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 上一篇:企业融资困难及应对办法
- 下一篇:东莞企业贷款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