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气供需形势看中国油气安全

时间:2022-04-12 03:56:03

导语:从油气供需形势看中国油气安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油气供需形势看中国油气安全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总体态势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增长周期,石油需求量迅速攀升,尽管中国是一个油气生产大国,但仍对国际市场有着越来越深的依赖。石油安全问题在中国经济发展及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2004》的报告中认为,中国石油面临五个方面的安全问题:一是存在国际石油供应暂时短缺的可能;二是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三是国内石油生产存在不确定性;四是中国石油公司的实力和国际经验不足;五是缺乏石油安全应对体系[3]。下文将主要从第三个角度扩展,探讨中国油气安全问题。(一)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1.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储量状况石油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一个国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2003-2007年,国土资源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认为:我国石油远景资源量1086亿吨,地质资源量765亿吨,可采资源量212亿吨;天然气远景资源量56万亿立方米,地质资源量35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4]。“十一五”期间,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2011年11月,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可采资源量233亿吨,探明程度36%;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32万亿立方米,探明程度18%。报告预测,2030年前,石油年探明地质储量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可探明储量202亿吨,年均10亿吨;天然气年探明地质储量未来20年可累计探明10万亿立方米以上,年均6000多亿立方米[5]。这两次评价结果说明,我国油气资源的储量总量是比较丰富的,只要加大勘探投入和勘探力度,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未来将发现更多的油气储藏。虽然油气资源的储藏量较为可观,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一个事实,我国待勘探和开发的油气资源品质变差,低渗、稠油、深水、深层资源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天然气资源中低渗、深水、深层、含硫化氢的资源占有较大比重,导致油气资源的开采条件比较复杂,开发技术要求和经济成本比较高[5]。2.中国油气资源的供需安全状况尽管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拥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高速时期,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节节攀升,石油生产与消费的缺口越来越大,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油气资源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供需安全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1)中国油气资源的供给现状和潜力目前,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在复杂区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当前,中国原油生产的特点是:海上原油产量增加较快,西部油田原油产量逐步上升。2010年,中国天然原油产量为2.03亿吨,天然气产量达到944.8亿立方米,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继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炼油国后,2010年炼油能力继续增长。这充分说明,当前中国的原油生产和加工能力较强。据《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预测,2030年之前,石油年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11~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产量为2.044亿吨、2.14亿吨、2.19亿吨、2.149亿吨,峰值产量约2.2亿吨,2亿吨水平可延续到2030年以后。2011-2030年,全国累计产油42亿吨,年均2.1亿吨。按石油可采资源量233亿吨考虑,2030年石油开采程度为41.5%,属于开发中期。天然气年产量将持续快速增长,2011-2030年每五年的年均产量为1264亿立方米、1796亿立方米、2292亿立方米、2796亿立方米。按天然气可采资源量32万亿方考虑,2030年天然气开采程度为16%。总体看,未来20年石油产量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快速攀升。油气产量将从2010年的2.8亿吨油当量增长到2015年的3.6亿吨、2020年的4.1吨、2030年的4.5亿吨[5]。这份预测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油气生产能力和生产形势都比较乐观。(2)中国油气资源的需求状况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消费量与日俱增。石油消费量由2000年的每日4766桶,共2.24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每日9057桶,共4.286亿吨,10年间消费量增加近一倍。天然气消费由2000年的245亿立方米,激增到2010年的1090亿立方米[1]。未来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人民生活和消费方式也将逐步转变,这意味着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超过5亿吨[6];中国石油公司则预测到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达3000亿立方米[7]。尽管针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的各种预测不一,但毋庸置疑的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将远远大于现在的消费量。这对我国石油天然气的生产造成了很大压力。(3)供需矛盾加剧中国是一个油气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又是油气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从油气的地质储量总量而言,油气资源较为丰富,从油气的探明储量、储采比和供需状况而言,则表现为资源短缺。2010年,我国石油探明储量20亿吨,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2.2%降至1.1%,储采比9.9年;天然气探明储量2.8万亿立方英尺,占世界总量的1.5%,储采比29.0年[1]。近年石油勘探和开发结果表明,在境内发现大型整装油田的可能性不大,新发现的油田总体呈变小趋势,且新增探明储量中低渗透与稠油储量所占比例加大,储量品质变差,可动用性较差;在已开发的油田中,大部分油田都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产量逐渐缩小,采油成本上升。因此,石油储量和产能接替的难度尚难缓解[4]。从供需角度而言,中国对石油的增长需求超过了自有石油的提供能力。石油和天然气缺口越来越大,单靠国内供应肯定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因而进口量将不断增加。石油供应格局正由以国内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国外为主。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达到2.3~3.0亿吨,天然气进口量将达到500~10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55%~60%和28%~40%[8]。而BP公司在2010年公布的《BP2030年世界能源展望》中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高达80%,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将高达42%[2]。中国石油天然气的供需矛盾加剧,将导致中国更加依赖于国际油气资源的供给,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增加了中国能源安全的风险。

世界油气供需结构与中国油气供需矛盾对中国油气安全造成的影响

我国虽有较为丰富的油气储量,油气生产能力也较强,但是,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高速时期,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节节攀升,造成石油生产与消费的缺口越来越大,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油气的供需形势的风吹草动都将直接影响中国能源安全形势。当前世界油气的供需结构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诸多挑战,同时也给中国国防安全形势造成压力。(一)全球油气供需结构不平衡促使亚太地区能源形势紧张化全球油气供需结构的不平衡,其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导致亚太地区能源形势紧张,而这种紧张形势对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防安全造成连锁反应,带来严峻挑战。表现有二:其一,亚太国家中大部分是正高速发展着的工业化转型或工业化刚起步的国家,普遍有着高度的油气资源需求,强烈的对外油气需求加剧了这些国家与中国在中东等海外地区的油气竞争。无论这种竞争是有序的良性竞争还是无序的恶意竞争,都给中国海外找油气的“走出去”战略带来了巨大障碍,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很大压力。其二,由于亚太地区油气资源的探明可采储量偏少,而本身需求量又大,这容易刺激亚太国家围绕有限的且存在归属争议的油气资源展开更激烈的争夺,中国领海内的油气资源更成为周边国家极度觊觎的对象。目前中国东海和南海海域的争端已经表明了这一严重后果。这种形势给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防安全造成了恶性的连锁反应。因为,周边国家对中国领海资源的抢夺一方面造成了中国油气资源的流失,加剧了中国自身的能源供求矛盾;另一方面,这种侵略性的资源抢夺势必激化其与中国的矛盾,引起地区局势紧张,甚至可能引发地区冲突或局部战争,给中国国防安全造成压力。一旦形势紧张或爆发冲突与战争,则这种地区局势反过来不仅影响中国海外能源通道的安全,也影响整个亚太地区的能源运输安全。此外,鉴于周边国家掠夺中国领海资源、制造地区紧张的行为,为保护资源和保卫国防安全,中国必然将投入大量精力及国防资源进行有效应对。而将有限的国防力量(主要是海军力量)过多投入于中国东海及南海等海域,又势必影响中国海军在其他海域,如印度洋及索马里海域的护航等行动,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中国远洋力量的发展,弱化了中国军力在远洋海区的有效存在,从而弱化了中国军力对海外能源安全的保护能力,危害了中国能源安全。因此,亚太地区的能源形势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国防安全造成了恶性的连锁反应。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二)全球主要油气供应国中,大部分具有极大不稳定性从世界安全形势上来说,中东、前苏联和非洲,甚至包括中南美洲地区,都是世界主要的不稳定地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政治矛盾和领土纠纷等问题纠结交错,十分复杂,地区形势大多处于紧张状态中。中东地区,就美伊矛盾而言,在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伊朗都将面临美国的强大压力。在非洲,除去非洲本身的动荡外,2007年,美国正式批准建立非洲司令部,强化对非洲的干预力和控制力,这凸显了美国在战略上对非洲的重视,说明它将比以往更加积极地干预非洲事务,而其主要战略目的之一就是控制日益重要的非洲原油资源。在前苏联地区和中南美洲,除去地区不稳定因素外,各强权国家的强力介入均影响了中国在这些地区的能源供应安全。在这些地区,中国没有足够的政治、外交能力确保获得长久稳定的能源供应,也没有足够的军力介入其中,从源头上保护中国的油气供应。中国的油气进口主要依赖于这些地区,可见中国的能源安全建立在一个火药桶之上。(三)全球油气供求结构决定了中国进口能源的运输模式中国的主要油气进口地集中在中东、非洲和前苏联地区,中东和非洲所占比重极高。这决定了中国能源运输主要依赖海运,运输方式单一给中国能源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除前苏联地区距离较近,可以陆运外,中东、非洲和中南美洲均与中国远隔重洋,能源运输完全依赖于海运,且线路漫长。目前,中国油气的海运航线主要有中东航线、非洲航线、东南亚航线和太平洋航线。在这些航线上,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对中国的能源运输安全尤为关键。而这些主要海区、关键的海峡、重要航路,基本都控制在沿岸国家和美国手中,在波斯湾地区,美国长期部署大量军力,其第五舰队的总部设在巴林首都,在巴林建设基地,部署了大量海军舰只。在印度洋地区,美国以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亚岛为主要依托。将该岛打造成“海空堡垒”,不仅可起降B-2隐形战略轰炸机,还可停靠航母与核潜艇。在军事基地和航母编队的支持下,美国海军可在印度洋的任何海域展开军事行动,牢固把握印度洋的主导权。而印度则利用印度半岛直插印度洋心脏的地理优势主宰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则由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国共管,而美国利用其新加坡樟宜海军实际掌握了对马六甲海峡及周边海区的有效控制。日本和印度等国也发挥其各自优势,介入到马六甲等海峡的控制当中。太平海区更是美国施展其强大海上力量的天然舞台。中国由于自身海军力量弱小,对这些海区和海峡的影响力较为微弱,控制力更是微不足道。所以,从军事角度而言,中国尚无能力完全保证中国运输船队在这些航线上的安全。

从世界油气资源的总体格局,即油气的探明可采储量及分布,世界油气的生产与需求角度,从中国自身的油气供需角度分析,我国目前和未来都将依赖于中东、前苏联、非洲和中南美洲等地的油气资源。而世界油气的供需结构给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风险。无论在油气供应的源头还是运输的通道上,都警示中国有极高安全隐患的存在,因此,中国必须尽早采取应对之策,确保未来油气资源供应的安全,以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胡志荣何政泉工作单位: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