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监管论文:当代国企资产监管的思索

时间:2022-01-25 11:22:24

导语:资产监管论文:当代国企资产监管的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资产监管论文:当代国企资产监管的思索

本文作者:周晓蕊工作单位:河北省国有资本运作研究策划中心

县级国资监管机构的工作情况。由于各县(市、区)国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资监管机构设置上不尽一致,各市所辖县级国资监管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参差不齐。大多数县级国资监管机构主要开展了基础性和技术性的工作:一是制定监管制度,奠定监管基础。各县(市、区)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县级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办法,使县级国资监管不断走向程序化和规范化。二是普遍开展了国资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进行产权登记、年度检查,审核汇总企业会计报表和年度财务决算;审核、监督企业国有资产产权划转和转让交易,组织开展国有资产权属界定、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

县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特别是经过前几年的大力度改制,目前相当一部分县级国有企业处于经营效益不佳、歇业停业、濒临破产等非正常经营状态。这就造成企业国有资产家底不清,国资基础管理松懈,给国资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国有资产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问题突出。从全省看,县级经营性国有资产一般由多个部门分割行使出资人职能,资产、人和事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监管,绝大多数分散在县财政局、发改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而这些行业主管部门在不同程度地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投资决策等经营活动,但都难以对国有资产终极负责,形不成国资监管的体制优势。3.国资监管机构和出资人职责尚未完全到位。除少数县区设有相对独立的国资监管机构外,大多数县区都设在财政局等不同的部门。且多数国资监管部门主要从事产权登记、审核汇总报表和年度财务决算以及审核国有资产转让交易等事宜,未按国资监管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起明确的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统一的出资人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加之一些县级国资监管队伍素质弱,专业水平低,缺乏必备的监管本领,因而不能真正承担起通过监管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4.国资监管机构重监管、轻发展倾向严重。国资监管机构的重要职责是实现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在执行过程中,受旧体制的影响,绝大多数国资监管机构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单纯实施国有资产的监管上,而对企业经济运行、战略规划等涉及国资发展的问题研究不够、指导不足。

进一步加强县级国资监管工作的建议

1.规范县级国资监管机构设置。可根据各地县级国有经济发展现状和国资监管现状区别对待:对县级市、实力较强的县和各类园区,可借鉴其他先进省市的做法单独设立国资机构;其他县(市、区)可在财政局内设立正科级国资监管机构,由县(市、区)党委、政府赋予其出资人代表职责,建立起监管和业绩考核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国资监管到位。2.理顺市县两级国资监管机构的关系。认真贯彻国务院国资委2011年颁发的《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25号),进一步理顺和加强市对县的国资监管工作关系,加快完善监管体制,使县域经营性国有资产得到有效监管。各设区市国资委要切实履行对县级承担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职责的机构进行指导监督的执法主体职责,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培训、健全监管制度、执行统一的监管政策,确保县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3.理顺国资监管部门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各县级党委、政府应站在理顺国资管理体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坚定不移地支持当地国资监管机构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实行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只负责行业管理。国资监管机构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衔接沟通,使国资监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4.立足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就必须狠抓国有企业的发展。一是在观念上,要打破就监管抓监管的传统工作方式,把加强监管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要主动为企业想办法、解难题。二是在行动上,要深层次地研究和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强国有资产的整合利用,加大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配置国有资源。同时加大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协调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