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改进策略
时间:2022-04-21 03:06:21
导语: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改进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伴随我国市场经济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已经在各行各业迅速展开,企业管理转型之路也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可是,真正确保其转型之路与战略管理和经济环境高度适应绝非易事,基于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基本现状以及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基础上,围绕客观审视经济环境必须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发展战略分析应视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战略规划应视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以及全程化、全员化、最优化应视为企业管理转型的基本原则四个方面,确立战略管理和经济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管理转型之路。最终以有效结合经济环境分析报告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围绕市场竞争趋势量化结果制定企业战略发展目标、通过阶段性企业发展战略评估实现战略层面的信息反馈三个方面,制定出战略管理和经济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管理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战略管理;经济环境;企业管理;现状与问题;转型与改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以及管理学领域中的战略管理理论得到广泛应用,企业管理自然要从传统的制度化管理迈向现代化的战略管理。然而,在实践中真正将其变为现实却是一项极为系统的工程,必须做到深入了解企业管理的总体状况,并且发现问题找出根源,由此才能确保在当今经济环境之下和战略管理背景之下,企业管理转型之路更为科学、合理、高效。本文就以此为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希望广大企业管理者能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一、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基本现状
(一)经济环境的认知方面
从企业实现可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条件来看,客观而又准确的认知“经济环境”显然至关重要。因为在经济环境之中,能够充分反映出消费者基本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存款与支出结构情况、经济发展水平与行业发展状况等等,这些显然都是企业客观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所以企业管理的质量往往将经济环境的认知作为首要评价指标,认知深刻意味着企业管理质量较高,反之则不然。但从当前我国我国企业管理的经济环境认知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重视所在地区行业发展现状的统计,忽视了消费者收入支出与支出结构的统计。第二,针对政府所提供的扶持政策的认知较为片面。这两方面恰恰能够反映出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中,普遍在经济环境的认知上存在明显的片面性特征,正是该特征的存在势必会影响我国企业的发展脚步和发展道路,更会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进程。
(二)日常经营与计划的控制方面
日常经营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可以成为企业日常发展道路中的策略所在,计划的控制往往是指在企业经营道路中,针对已经制定的策略进行相关控制,其中包括成本方面,还包括资源方面,其目的就是要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从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中的日常经营与计划的控制方面来看,体现出的基本状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经营方案的改进往往视为企业管理的全部。第二,成本控制缺少明确的原则。针对前者而言,过于重视经营方案的改进,而忽视经营模式、经营措施等方面的科学选择与指定,必然会导致经营观念很难与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同步,经营道路必然会越走越窄,最后被时代经济环境所淘汰。针对后者而言,在成本控制中确守明确的原则作为支撑,必然会导致成本控制的下限很难得到坚守,产品利益的最大化与企业生存空间性成反比,导致利益越大生存空间越小的局面产生。
(三)企业发展规划的评价方面
企业发展规划通常是指企业短期内发展计划和长期发展谋略的总称,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和发展方向,也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就当前我国企业管理而言,针对企业发展规划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评价的内容集中体现在日常生产经营。第二,评价的视角主要以当下经济环境为主。就前者而言,日常生产经营情况显然能够体现出企业当前发展的基本状态,但针对行业内部发展的基本状态,以及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认知还并没有做出客观地了解。就后者而言,评价的视角不能放眼未来就意味着发展的眼光只是局限在当下,并未上升到战略高度,企业发展规划的评估结果只能表现出常规层面,并不能上升到战略层面。这两方面基本现状显然会直接影响到我国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经济发展大环境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二、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针对当前市场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了解不够透彻
就上述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状况而言,可以看出企业往往针对经济环境的了解程度并不是非常透彻,也就是说往往企业在地区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方面,以及行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等多个方面并没有作出深入的了解。而这样的现状中就会导致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产生,即:市场经济转型的大趋势认知模糊,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也必然不会准确,战略发展的规划也不能与经济发展大环境之间保持高度的适应,完全不利于企业当前与未来的发展。这恰恰是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中普遍体现出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摆在每一位企业管理面前的棘手问题,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并得到及时解决,由此方可确保企业未来发展处于不败之地,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转型的大潮流。
(二)日常经营规划的着眼点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
就企业的长足发展而言,日常经营规划显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原因在于日常经营规划包括经营模式的选择与调整、经营方案构建与优化、经营目标的制定与革新、经营措施的打造与改进等等。但是通过以上针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基本现状概述情况不难发现,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工作关注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营方案的合理性,二是经营目标的可行性。这两方面显然都是日常经营规划中的常规思考,经营模式的合理性、经营措施的可行性显然应该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当前我国企业在管理工作中忽视的恰恰是这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正是企业发展道路中战略意图、战略行动的具体表达,更是影响到企业发展能否适应时代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关键条件所在。为此,在企业管理转型之路的构建中,有效解决日常经营规划的着眼点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这一问题必须摆在重要的位置。
(三)缺少战略层面的评估与更新
企业谋求未来发展不仅要针对当前经济环境和日常经营规划做出明确的分析和战略部署,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强有力的保障条件作为支撑,以此确保企业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始终能够客观认知所保持的发展姿态,及时找出在发展道路中所存在的不足,并作出及时有效地调整。然而,通过以上反映出的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基本现状,不难发现我国企业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恰恰没有针对未来发展形成及时而又有效的评估。在这里,及时指的是“更新”的速度,有效是指“战略层面”,这两方面正式决定企业能否适应市场经济转型步伐,能否与时代经济发展速度保持相一致,能否满足未来经济发展新要求的重要保证所在,该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导致企业发展很难上升到战略层面,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与转变。
三、战略管理和经济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管理转型之路
(一)客观审视经济环境必须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
由于“经济环境”能够反映某一地域范围内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消费者的支出结构与模式、具体的行业发展整体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等等,所以通常是企业制定长远发展规划首要关注的对象。针对于此,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让企业能够准确结合所在地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将消费者的购买力最大程度挖掘出来,并通过了解行业发展整体现状,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确保企业未来发展之路与实时变化的经济环境之间始终保持相互适应。而这恰恰说明了企业管理道路的发展中,必须将客观审视经济环境放在第一位,将以上各个方面进行阶段性的分析,由此确保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一直保持科学合理,企业管理的实际作用效果也能够得到最为直观的展现,企业未来发展的空间也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拓展。
(二)发展战略分析应视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发展战略也称之为战略层面的发展,何谓“战略层面”?其实质在于所选目标的意图和行动影响到发展全局。针对企业管理而言,企业发展战略是指所坚持的观念、制定的目标、采取的行动能够影响到行业经济发展,并且能够为行业内部其他企业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或引领作用,这无疑标志着企业管理已经走上了成功道路。但是,企业管理中所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否有着极强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必须经过发展战略分析方可确定。其中,既要针对企业发展的意图是否与全面加快经济环境建设步伐相统一做出客观分析,还要就战略行动是否能够推动行业经济快速增长做出明确的判定,最终所获得的结果才能说明企业管理中的发展战略具有战略意义和战略价值。对此,在战略管理和经济环境视角下的企业转型之路中,必须将发展战略分析视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确保发展战略能够为社会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战略规划应视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从定义的角度来讲,“战略规划”是指针对重大的、全局性的、基本的、未来的目标、方针、任务的谋划。具体表现在于将影响全局的发展要素进行客观分析,找出最基本的也是未来发展必将实现的目标,并有针对性的结合相关方针政策做出具体任务规划。针对企业管理而言,战略规划是指根据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业发展现实状况,将影响全局发展的核心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判定出企业未来发展必须实现的基本目标,并根据国家和地区所出台的方针政策,有针对性的做出具体任务规划。在此期间,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显然是决定性因素,因为核心竞争力意味着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优势,是企业充分掌握应有效运用国家或地方方针政策的具体表现,战略规划中必须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视为重中之重,以此确保企业战略规划切实以满足未来经济环境为最终追求。
(四)全程化、全员化、最优化应视为企业管理转型的基本原则
从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层面来看,管理工作针对的是企业整体,更是针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企业管理真正达到战略发展高度就必须做到全员化、全程化的转变,无论是在管理的观念上,还是在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措施方面,必须做到深入到企业每一位员工内心之中,并且要做到“善始善终”。除此之外,针对以上各个方面还要做到不断将其进行合理优化,确保企业管理的整体发展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大环境所提出的新要求,更能与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相统一,切实让企业管理向战略发展层面迈进。这显然是企业管理转型道路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更是企业管理面向未来的发展目标,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与速度由此方能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企业在谋求行业发展空间上才能实现最大化。
四、战略管理和经济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有效结合经济环境分析报告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经济环境分析报告”是指企业营销活动之中,针对外部社会经济条件做出有效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以报表和相关文字说明的形式呈现,确保所在地区人均收入情况、支出结构、行业发展状态、区域经济政策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都能够最直观的展现出来,为企业谋求可持续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力求企业长期处于又好又快发展状态之下,所以有效结合经济环境分析报告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自然应该放在首位,具体操作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以所在地区人均收入情况,判断企业产品购买力。企业的发展之路显然是产品的营销之路,产品营销成功就意味着企业已经完全掌握消费者产品购买力,企业发展的空间也因此能够实现最大化拓展,反之则不然。针对于此,企业管理先要结合所在地区的人均收入情况,将消费者的产品购买力做出准确判断,进而为断定企业营销方向的准确性提供有力的证据。第二,根据所在区域消费者支出结构,明确企业产品创新与研发方向。在明确所在地区消费者关于企业产品购买力的基础上,随后企业管理者要针对其支出结构做出准确划分,也就是说要确定消费者购买企业的哪一类或者哪几类产品较多,其原因又是什么,进而能够反映出企业在产品研发与创新的具体优势所在,这也显然为企业明确产品创新与研发方向提供了最为直接的依据。第三,立足行业发展状态与区域政策情况,确定企业发展空间,并最终形成长远发展规划。从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来看,单纯做到客观分析消费者收入和产品购买的具体情况显然不够,还要做到深刻了解所在地区行业发展的基本状态,以及精准把握当地政府部门所给予的政策支持,行业发展状态蒸蒸日上且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意味着企业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反之则说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还存在政策层面上的欠缺。以上述三个方面为基础,企业制定出的长远发展规划才能与市场经济环境相吻合,企业管理工作的视角才能呈现出战略性。
(二)围绕市场竞争趋势量化结果制定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毋庸置疑,企业管理转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行业中拥有绝对竞争能力,让常态化的企业管理模式转变为战略管理模式,从而制定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在此期间,就需要企业围绕市场竞争趋势量化结果作为支撑,具体操作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辨明市场竞争量化走势的基本特点。从市场竞争量化走势来看,往往会呈现出“深V”“对勾”等特点,这充分反映出行业内部核心竞争力是否普遍增强,或者普遍减弱,辨明这一基本特点显然为企业做到“知己知彼”提供了理想前提。第二,认定企业与市场竞争量化走势的基本特点是否一致。企业在深刻意识到市场竞争量化走势的基本特征之后,必须根据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准确认定已具备的竞争力是否与市场竞争量化走势的基本特征相一致,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就说明与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相一致,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无疑能够说明两种情况:一种是核心竞争力低于行业内部的平均水平,二是高于行业内部的平均水平。第三,有针对性制定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在认定企业与市场竞争量化走势的基本特点能否保持高度一致之后,企业要结合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水平制定出战略发展目标,如果已经达到甚至超出平均水平,那么战略发展目标就应体现在引领行业发展,如果尚未达到平均水平,那么战略发展目标就应放在尽快补齐短板,企业管理工作重心的调整也由此体现出战略意义和战略价值。
(三)通过阶段性企业发展战略评估实现战略层面的信息反馈
在一切事务运作过程中,切实达到安全、顺利、高效率都必须要有客观而又全面的信息回馈作为保证,而这些信息回馈往往都需要通过系统评估来实现,企业管理也不例外。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战略管理大背景,企业管理实现战略化转型就必须从战略层面出发,针对各个发展阶段做出客观而又全面的评估,确保企业发展道路中能够及时获得战略层面的信息反馈,力保企业发展能够长期保持又好又快的姿态。在此期间,具体操作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明确阶段性企业发展战略评估的基本原则。所谓的“评估原则”就是以怎样的视角开展评估活动,针对阶段性企业发展战略评估而言,其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发展性、整体性、指导性等多个方面,力求评估结果能够指导企业阶段性战略发展取得成功。第二,制定出阶段性企业发展战略评估标准。众所周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也会随之变化,评估企业发展战略是否可行也要依据与之相适应的评估标准。对此,企业管理者必须立足企业在不同阶段发展的目标定位,结合国家与地方的经济发展大环境和相关政策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发展战略评估标准,确保衡量企业发展战略的水平线切实有效,为评估结果的客观准确打下坚实基础。第三,建立系统的阶段性企业发展战略评估指标体系。其间,一级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企业发展定位、企业发展观念、企业发展计谋三个部分。二级评价指标则是影响一级评价指标的相关因素,如企业发展定位下辖消费者购买力等等,而针对某些重要的二级评价指标还要设定相应的三级评价指标,以此来客观反应不同阶段企业发展战略是否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以上观点的论述不难发现,在战略管理和经济环境视角下,企业管理实现科学转型是一项极为系统的工程,不仅要求企业管理者深刻认知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基本现状,以及所存在的基本问题,还要针对战略管理模式和经济环境加以客观审视,从中挖掘企业管理上升到战略层次的关键点所在,由此方可确保转型的策略更加精准有效。对此,在企业管理实践和研究工作中,不断将上述论点加以深化就成为广大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整体质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金列文.新经济环境下如何加强企业战略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24.
[2]陈子璇.“一带一路”经济环境下的中国西部地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改革探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1):58-60.
[3]赵飞.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J].中外企业家,2017(20):46-48.
[4]方传华.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92.
[5]张玉荣.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J].魅力中国,2016(41):30.
[6]李杨.确立战略管理核心地位打造坚强企业管理构架[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05):56.
[7]刘梦冉,陈思,王梓哲.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7(26):183-184.
[8]毛基业,李晓燕.理论在案例研究中的作用——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9)综述与范文分析[J].管理世界,2010(02):106-113.
[9]崔淼,苏敬勤.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兼与西方企业的比较[J].科学学研究,2012,30(05):755-756.
作者:苟峻珲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与实践
- 下一篇:HPS教育理念与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