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内控管理关键工作分析
时间:2022-03-18 05:37:31
导语:制造企业内控管理关键工作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制造企业需要不断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效益,还要了解制造企业在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加强对关键点的控制。本文从制造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强化全过程的监督工作、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预算与成本管控等几个方面的措施,希望制造企业对内部的各项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实现稳定长远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制造企业;内控管理;信息化技术;内部监督
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完善,与企业的成本支出、信息化建设与预算编制情况有直接的关系。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制造企业占据着稳步的地位,但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对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企业要从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入手,逐步开展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对生产活动进行管控,进而对成本支出进行控制,以不断提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制造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机构设置,管理权责不明确。在开展内部机构设置工作的过程中,制造企业要将搭建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重要的要素。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企业存在岗位责任制缺乏、机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各个机构部门的职责都不尽相同,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有自身的职责。然而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许多企业管理者都将重心放在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中,但是却忽视了对内部机构的管理与设置,进而导致内部管理机制流于形式化,管理者的职责也没有落实到位[1]。例如,在开展会计控制工作的时候,采购信息收集、订立合同、采购支付等一系列流程都由同一名员工担任,内部管理的职责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内部监督不严格,容易引发风险问题。(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制造企业在开展各项活动的时候,都需要相关的制度进行引导,尤其是在产品的生产、物资采购与人员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落实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例如,企业的资金支出情况需要更加严格的审批程序,物资的保管也需要可靠的实物保管制度,实行岗位轮换制。但就制造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分析,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还停留在原有的理论基础当中,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例如,有些制造企业对材料的招标不规范,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工作,由于执行力不足,导致内部管理不规范,制约企业的发展。(三)信息化水平较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个企业都步入了信息化时代,而加快信息的沟通速度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能够准确的识别企业在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及时的纠正错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制造企业的科学技术使用大都是在生产建设的过程中,而对于内部管理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够广泛,信息的传递也没有形成完善的集成网络,导致内控工作量较大,信息流通不顺畅。
二、制造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全过程的监督工作,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制造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时候,要保证内部控制机制完善,逐步建立健全的财务审批制度,资金的支出需要经过审批才能开展,还要尽可能保证内部资金使用的安全性。通过不断完善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不能接触企业的实物资产,对材料的使用与领用需要更加严格的程序,还要保证实物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2]。各项生产业务在开展的时候,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权限审批,以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协调性与有序性。通过不断加强生产经营活动交易事项的监督与记录,活动的开展需要遵循业务流程,加强对采购、付款环节的监督,注重采购、验收与付款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从根本上保证全过程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制造企业要不断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对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是对于各项业务活动,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选择信用度较高的供应商。与此同时,加强对合同签订的控制,对票据进行审批,还要加强对整个供应过程的控制力度。在完善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础上,提前识别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还要合理的对财务活动、经营活动与生产活动进行评估与识别。通过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的方式,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不断提升制造企业的风险管控水平。(二)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内部运转速度。在制造企业内部,信息的流通形式有很多,例如口头沟通、书面沟通等。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制造企业要不断加大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与收集,还要保证内部信息的真实性,开展可靠的预测工作,还要保证及时的反馈[3]。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增强与供应商与客户的沟通,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不断扩大信息化技术的范围,开展合理的财务核算工作,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中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存储,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而优化外部的发展环境,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好铺垫,提升企业的内控管理水平。(三)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加强预算与成本管控。制造企业应当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在内部岗位不相容机制,结合企业的基本特点,设置精简、透明、约束性较强的内部结构。制造企业可以定期聘请外部审计团队进行业务审核,实时进行改正,提升内部控制手段。在此基础上,要想保证内部资金的使用安全性,就要对财务管理的关键点简单控制,从成本、预算等方面实行集中化管理的目标,还要保证财务账目能够落实到经营、采购环节中,实现全面的市场规划工作。针对于制造企业中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可以通过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对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与调查,避免徇私舞弊的问题发生[4]。利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平台,实现制造企业的项目费用管理、资金管理等,务必要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合理性,财务人员还要对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内控管理的风险点。通过完善费用管理机制的方式,将预算与费用管理归纳到内控管理平台中,不断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在开展内控管理的关键工作时,加强对各项业务活动的管理,并有效的分散到内控管理机制当中,促进后续生产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总之,由于制造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变化,业务活动越来与复杂,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活动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关键点的控制工作,立足于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明确的优化意见,不断提高内控管理的效率。制造企业要开展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优化内部组织。在树立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还能避免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为制造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朱莉.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1):134-134.
[2]刘亚峰.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2018(22):54-55.
[3]陈新华.强化企业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8,No.478(10):53-54.
[4]张桂龙.强化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5):96-97.
作者:吴敏莲 单位:浙江中柴机器有限公司
- 上一篇:医院感染应急护理管理实践分析
- 下一篇:汇票贴现在企业低成本融资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