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论文5篇
时间:2022-12-21 08:52:49
导语: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论文5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明显的学科,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以及进入企业而工作时的工作能力与技能培养。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面对企业管理的实践问题。CDIO教学模式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其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1.CDIO教学模式
CDIO即为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分别为构思、设计、实现与运行。第一步为构思,主要内容为明确客户需求,考虑企业技术、战略与规定,制定商业计划;第二部为设计,主要内容为进行创作设计,制定计划、创造图纸、描述产品;第三步为实现,完成从设计到实现的过程,其中包括软件设计编程、硬件制造、设备测试;第四步为运行,实现产品的价值,满足用户需求,对系统后期进行维护、改造与回收。CDIO教学模式的理念来自于“做中学”教学方式,主要强调凸出学生的本能与兴趣,从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获取经验[1]。让学生能够在CDIO教学模式下获得较强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组织沟通能力。CDIO教学模式展现了与传统模式不同的知识传授教学方法,其是一种基于问题,主动探索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单单可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践能力与交流能力。
2.基于CDIO模式下的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2.1教学内容的组织
CDIO教学模式将能力、社会需求与知识点融为一体。在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不单单注重学生拥有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满足社会对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基于CDIO教学模式下“做中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方面更加侧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能力,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系统讲述理论知识。根据企业管理的教学内容模块进行系统的知识点传授,在课堂上利用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开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使用案例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案例后,让学生分为各个小组开展小组讨论与发言,然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最后针对案例进行综合点评,以便让学生可以有对照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以便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深化对案例的理解程度。
2.2教学实践开展
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更早的接触到企业工作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在基于CDIO教学模式下,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可以按照“识岗—学岗—用岗”。首先,识岗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主要是要了解企业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并且掌握相关岗位的工作技能。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参观企业产品装配现场、管理岗位模拟部门等,让学生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同时,学生还需要参与“对抗模拟实训”、“企业经营仿真训练”等模拟企业经营活动,完整真实的将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完成企业经营管理的团队建设、物料采购、产品生产、市场广告、销售决策等环节,让学生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模拟工作中熟悉企业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能力需求[3]。其次,学岗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培养学生核心岗位能力,在学习企业工作实践的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并且在课程完成结束后进行所有技能的整合训练,以便让学生掌握岗位的核心能力。最后,用岗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需要将在识岗、学岗阶段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融汇贯通,将零散的知识综合起来,转化为专业岗位能力。
3.结束语
在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利用CDIO教学模式可以从教学内容组织与教学实践开展两个方面来对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实践进行改革创新,建立了集合理论知识、岗位技能、企业综合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以便全方位培养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人,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从而更加完善的实现企业管理专业的综合教学目标。
作者:芦梅 单位: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1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实践教学发展还不够成熟。因而,对于高等教育的末梢高职类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无论在观念上、内容上、实训室建设上都处于落后状态,实践教学不够系统化、规范化,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没有一定的标准,因而导致实践教学的质量欠佳。究其原因,除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自身特点的影响,更多的原因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没有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现阶段的实践教学大都处在“各自为政、零敲碎打”的局面,实践教学效果甚微。
2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课程内容难以突破学科体系的束缚
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起源于普通教育,之后又借鉴了国外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但目前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仍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比如“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这些传统课程从名称上就显示出浓重的学科性质。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从内容上进行整合。课程内容也没有依据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来设计,课程内容的设置与职业岗位匹配程度低。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依然较弱。
2.2实践教学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缺少企业锻炼和培训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目前大多数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他们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从高校直接走向学校,实践经验普遍不足,而且还缺乏基本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很多学生希望老师能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接近地气的案例剖析,但是很多年轻的老师因为缺乏社会实践,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同时具备学术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特别是企业管理类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的要求对老师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上都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局面而又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2.3实训基础建设投入不足,校企合作程度不高
实践教学基础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之一。在信息发展迅猛的今天,工商管理专业要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现代化的专业实训室是必不可少的。但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训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影响到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程度不高,合作单位数量不多且缺乏深入合作机制。有些校企合作单位存在有保护主义倾向,不愿意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具体运作,特别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习单位。此外,学生大多在不同的实习单位实习,过程难以跟踪,学校对实习质量监控有难度,结果是学校仅凭实习报告对学生进行粗放的评价,这也大大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究思考
3.1加大实践教学条件的投入,实现“产教研学做”统一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条件,应基于满足现代企业真实运营状况的校内实训基地及与当地知名企业联系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应积极投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与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签订正式的合作意向或订单班协议,创造真实的顶岗实习环境,争取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和就业机会。另外,高职院校应选择适用于实践教学的教材,以及形式多样的电子资源等,提升专业教学效果。
3.2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建设“双师”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达到一定专兼职比例、职称比例、学历比例、“双师”比例的教师团队,选派教师到相关行业知名企业进行基层岗位实践,丰富企业实践经验,还可以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
3.3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一方面,将学生实践实习的教学评价体系规范化、系统化,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如通过实习报告、实习周记、实习心得、现场演示、设计答辩以及企业教师评价等多方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完善将有助于学生认真对待实践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基本原则,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相对应,按照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对应分模块教学。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使其树立团队意识、服务观念、踏实务实的工作理念。
作者:钱婧婧 刘小毛 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荀海鹏,李娜.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前沿,2013(02):198~200.
[2]朱长丰.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31~36.
[3]于长胜.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新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4(10):172.
第三篇:企业管理教学创新路径分析
摘要:企业管理教学创新需求是基于现阶段市场与企业现状的,老师们在研究和探讨创新路径的同时,应该积极的拓宽眼界和思路,做到从全局出发。伴随企业管理者以及内部员工理念的改变,人力资源成为该学科师生以及正在进行企业管理的管理者们需要重视的问题,它在常规企业管理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方式、作用效果等等,都需要人们进一步的结合现实需求,做出合理选择,该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管理;教学创新
一、前言
企业管理教学所涉及的要素以及各异的呈现状态使得与之相关的理论、教材以及教学手段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结合现阶段日益多元化的企业管理诉求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突出矛盾,人们需要在紧跟市场形势与众多企业现状的前提下,对现有的教学方案和途径进行适当的调整,尝试用更加行之有效的渠道来开展这一具有明显特殊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常规的企业管理会从市场运营、成本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来进行系统的展开,人力资源角度恰恰是大多数管理者所忽视的,但是结合实际例子来看,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产生的动荡或者变革都起源于欠妥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及部分过于松散随意的人力资源控制。
二、企业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管理是很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统开课程,相比较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学、运筹学等科目,企业管理因其实用性强、问题具象易懂在日常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人们不能够因为它看似“亲民”的外表而把它等同于工具书、岗位说明书,其中的概念起源以及实用理论,都能够帮助人们梳理组织与个人的关系、运用会计核算技巧、检验基础经济理论的学习成果。它的多元性以及包容性要求老师们更加清晰的向学生展示企业管理脉络,提升教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时效性,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科目的价值,也能够切实的帮助学生在日后的深造与工作中获得更多理性认识与管理思路。当前,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显著的共性问题,不仅会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容易走入形式主义的怪圈,还可能对教学有效性产生影响,部分脱离实际且滞后的方法并不能够成为促进现代企业进步、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反而会影响市场活力,留下企业隐患。一方面,部分企业管理教学过分重视经济层面控制,包括成本、利润以及投资,或者过分关注市场管理,比如营销手段、宣传推广等等。对某一方面的过分关注和追捧势必会造成企业管理结构失衡,全局意识与协调能力应该是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把握重点的前提下,人们还应该尽量考虑周全,吸纳多方面影响因素,才能避免企业管理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内部管理的同时,往往很难把握人性关怀的尺度,节假日福利是否能够冲抵岗位工作的不合理分配、低能低效岗位,还是否有必要打着员工关怀的名义保留,此类问题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在充分的调查分析之后得到准确的结论,一味的拖延只能让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如何让合理的人力资源助力企业发展也成为师生以及广大企业管理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人力资源视野下的企业管理教学创新路径
1.重视人力资源成本及产出的控制
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招聘、培训、薪酬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等,它同样是一个健全的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所有的战略决策以及内部正常运营都需要企业所控制的人力资源进行落实和实践,对人的科学管理能够显著的提升个人工作效率、团队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各部门环节合作的顺利实现。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态不仅能体现管理者个人的情感取向,更能够反映出整个企业的工作节奏与习惯,企业管理效果之所以千差万别与之也有一定联系。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市场运营成本与收益的同时,也有必要将人力资源成本与产出作为突出问题来对待,对该要素的考虑不能够仅仅通过几个简单的数据来反映,横向对比以及以时间为轴的纵向对比,都能够帮助管理者清楚认识到不同岗位结构与人员配置在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效果,管理层人员包括HR都应该做到心知肚明,才能够对下一阶段的人员安排进行合理规划。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尝试将成本比对环节进行适度展开,以案例形式进行不同人员结构下的成本对比,从而形成相对精简的人力成本架构,以便进一步的在整体运营中增速提效。结合现阶段部分行业去产能的局面,员工合理减少与安置、产能控制等等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老师们很容易在当下的社会经济热点中举出恰当的例子,学生们也可以利用实实在在的案例进行思维发散,获得更全面、更有价值的分析与建议。
2.强化人力资源模块在企业管理中的标准量化
企业管理是一个对数据要求极高的领域,企业每年度的会计报表、市场占有率、目标完成率等等都能够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管理情况反映的清清楚楚。特别是在当今的大数据背景之下,人们收集、处理和反馈数据的渠道和手段也更加便捷和高效,因此,对数据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是每个企业人需要做到的,也是一个企业自查自省、常变常新的发展之道。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管理数据与信息都能够做到精准量化处理,它不仅能减小各种不稳定因素造成的误差,还能够进一步实现规范化管理,防止人为因素干扰企业健康运转。从人力资源角度看,一些指标的量化转变尤为重要。包括对各岗位员工绩效考核的精准控制、员工薪酬福利的管理以及日常的招聘培训事务都应该纳入标准量化体系。这种模式虽然在起初会有一定的制定和实施难度,但成型或稳定后的量化制度却能够大大的降低部分岗位的工作量,简化工作程序,显著提升管理效果。举例来说,一名市场拓展部门职员每月或每季度的绩效考核,会考虑到其项目达成数量、拜访客户数量、合作达成比率、每次拜访成功率等等,其享受的绩效工资与奖金也会与之挂钩,其对部门或企业的贡献率可作为其年终福利定档依据等等。这种模式下的管理实际上是为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减负,方便他们结合员工情况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激励方案,同时,体系内所有员工也会在比对岗位说明与绩效考核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自身工作的优势与劣势,不断实现本领域的自我完善。由此可见,企业管理中的标准量化深度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大大的提升管理规范性,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逐步构成中高端管理体系,为其增加规模优势。老师们在划定企业管理关键指标的过程中,不妨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部分指标融合其中,一方面可以中和企业管理课程中过分宏观的数据与因素,便于学生形成相对平衡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统筹兼顾、粗中有细的习惯。
3.拓展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化实践路径
人性化管理一直是近年来各行各业企业单位所追求和宣扬的,一方面,它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符合绝大多数人们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它也逐渐成为企业树立良好雇主形象,优化员工体验的重要途径,令员工满意的企业管理自然会为他们在工作上增加更多的动力。结合现阶段多数企业在个性化人性管理中的实践,人们可以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老师们也应该在企业管理教学中进一步的考虑人文因素以及人性化关怀的途径和程度,帮助其在企业整体运行中发挥正能量。首先,很多企业以及管理者需要着重把握人性化管理尺度,比如弹性工作制是一把双刃剑,可能督促员工灵活安排工作,提高工作实效,也有可能增加管理难度,干扰员工到岗率。而以上员工做出的不同反应将会直接体现在各个部门工作配合过程中。因此,企业管理者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有区分有重点的制定恰当合理的人性化工作安排,在圣诞节、情人节、七夕增发节日福利、对老员工家属工作优先安置、为员工子女提供教育基金等等,都能够有效的增强员工粘性与忠诚度,保证员工团队稳定,从而促进工作流程的顺利实现。老师们在日常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渗透人性化员工管理的方式与方法,帮助他们在优化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拓宽思路,学会利用人的特性与情感,在管理实践中减少阻碍。有效的人性化管理实践的拓展不仅是要求员工满意,更需要符合企业发展大方向。
四、总结
对人的管理不仅仅是一味的人性关怀与人气聚集,合理高效的人员配置与调整才能够帮助企业形成相对稳定,且能量最大化发挥的运行主体,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也将因此得到进一步的实现。企业管理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老师们才能给予学生更加全面和真实的理解与认知。
作者:刘平 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冯静.现代企业管理学教学模式研究[J].企业导报,2016(7).
[2]周婷婷.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教学实践探索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4).
[3]邹景莉.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3).
第四篇:企业管理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混合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网络化教学方式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一类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就以翻转课堂理念中的混合教学模式为基础,以《企业管理基础》课堂为例,探讨了混合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设计和实践。
关键词: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设计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翻转课堂中的混合教学模式顺应了新的教育改革理念,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改革思路。混合式教学最先是由国外的培训机构提出的,主要是指利用网络的线上和线下和混合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随后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引入到高校的教育领域中,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与网络化教学优势相结合起来,既能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监督作用,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作性的作用,因而得到高校的广泛关注。[1]本文就以混合教学模式为主,结合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企业管理基础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1.加强混合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
现阶段为提升高校排名,我国部分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尤其是省属本科类院校特别严重,因此高校在科研工作中的投入远远大于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同时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部分高等院校受到师资水平、教学经费、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的限制,无法实现混合式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2]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必须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混合式教学改革,大力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落实本科教学工作。
2.学校指导混合式教学改革
高校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对混合式教学的认识不够,因此在引进的过程中具有盲目性,与学校教学的实际发展不符合,无法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高等院校在推进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校的整体教学发展设计出发,以学院的自身发展、学生的专业要求和课程要求作为混合式教学发展的基础,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同时学校要科学地对课程进行分析和审视,选择合适的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并对教学模式的选择进行科学的指导。[3]
3.灵活转变教学管理方式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应灵活转变教学管理的方式,提高教师混合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教师提供便利实惠的教学资源,鼓励教师积极主动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改革。同时要改变目前支撑评定、年度考核、学生评价、教学研究方面的现状,避免教师在大环境中产生对工作的懈怠情绪。学校作为教师坚强的后盾更应该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采用有效激励机制促进混合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二、《企业管理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建立在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二者基础之上的,它将两者的优势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对教学的综合型评价,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企业管理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了在线学习和线下学习两部分。在对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中首先要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地位逐渐转变为教师课堂学习为引导者、监督者,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其次是要将传统课堂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逐渐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5]最后要将封闭式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以及个性化的发展。学校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资源,其中包含教师资源、网络教学资源。[6]教师资源是指学校有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信息技能的教师,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为课程制定学习目标,为信息化的课堂提供视频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是指学校拥有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获取想要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交流,实现线上学习。
1.教师在线模块
教师根据《企业管理基础课程》中的实际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对象、内容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利用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其中教学活动主要包含了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制定评价标准等。可采用的教学资源形式是多样的,例如视频、微课、ppt等。选用的视频教学资料可以是从网络上下载的优秀视频资料,也可以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微课教学。同时教师通过网络在线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担任在线答疑工作,教师可开展整体性的网络学习,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也可选择针对性地指导个别学生。[7]
2.教师课堂模块
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教师教授,学生作业练习的方式,混合教学主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听取学生的学习汇报、观看作业成果,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答疑,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且通过简单的课堂测评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的强化。
3.学生在线模块
学生通过在线学习接受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平台中教师分享的教学视频、ppt、微课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与教师保持交流沟通,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在理解课堂内容后,完成习题作业,在练习和学习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难题要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8]
4.学生课堂模块
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通过自主探究、沟通交流对基础性的知识已经掌握,学生的课堂环节主要是对知识进行内化深入。通过课堂中的作业展示和学习成果展示,及时向教师汇报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同时要及时向教师反馈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问题进一步探究,深化学习。
三、混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
《企业管理基础》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1)制定教学任务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作为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出详细的教学任务,但是在制定任务的过程中必须将独立的知识点作为任务单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同时将整个课程按照相关的知识结构分为小模块,再将小模块分为小的知识点,实现课程的学习。例如在《企业管理基础》课程的第一章企业管理基本理论中,可将课程分为企业的概念与特征,企业的性质、企业的分类,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的建立、发展与消亡几部分开展课程教学。每个模块间有联系性,将模块相连接起来又能形成完整的课程结构。(2)建立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的形式多样,有教学ppt、教学视频、微课等。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收集,将其分享于在线教学平台中,学生可下载学习,同时教师也可选取历届学生中优秀的作业、实验等将其分享在教学平台中,供学生学习。(3)在线教学平台培训在进行课程之前需要对课程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介绍,方便学生建议操作平台,方便教师更好地利用平台展开课程教学。
2.实施阶段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教学任务,学生接受教学任务后开始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并完成教学任务。将自主学习的成果展示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并采用检测的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简要的评价。具体的实施过程详见图2。
3.教学评价阶段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包含了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三部分的综合评价,在三种评价中平时成绩占了最大的比例,它主要的参考依据是平时的作业情况和出勤情况,实验成绩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但是实际情况中,由于平时成绩中的作业可能存在抄袭情况,实验成绩存在实验拷贝情况,因此无法对学生作出公平、客观、正确的评价。因此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将学生的评价由原有单一的三种评价方式扩展出个人汇报、成果展示、小组讨论、网络课程交流等方面的评价,使学生在混合课程中能得到更准确、更客观的综合性评价。
四、实施效果
通过实践调查分析,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较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化为主动积极学习的状态,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教学效果显著。从调查结果中得出,大部分学生对混合教学模式较满意,产生的学习效果满意度也较高,同时大部分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还提升了综合学习能力。无论是从授课的情况出发还是从学生自身学习情况来看,翻转课堂中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
五、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弊端,将学生原有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促进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发展,让学生在自由的教学空间中挖掘自身的潜力,更加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作者:包琼雪 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瑞增.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式学习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27-32.
[3]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
[4]王艳丽,程云,王锋.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0):11-15.
[5]杨露.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6]苗文曼.翻转课堂在高校技能训练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7]宋洪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8]梁亮.混合式学习研究及其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的建构[D].第四军医大学,2007.
第五篇:现代企业管理项目化教学研究
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麦可思《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5年就业率最高的学科是管理学(94.0%)[1]。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服务于一线的管理人才。项目化教学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不仅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伴随项目化教学在高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应用与推广,与之相匹配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也面临着改良与创新。
1传统课程考核形式分析
1.1考核以记忆为主、重知识轻能力
期末成绩所占比重较大,平时成绩比重小,“一考定成败”助长了学生不重视平时的积累,养成了“平时上课随意、考前突击复习、考完立马忘记”的习惯。甚至有些同学考试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企图通过作弊的方式蒙混过关,严重破坏了学风和考风。
1.2考试题目范围狭窄
同一课程任课教师不同,对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也不相同。由于考试时间有限,另需兼顾不同专业、层次的学生,导致考试不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出题,考题覆盖面过小,只涉及到重点中的重点,存在“考什么教师就讲什么,考多少就讲多少”的现象[2]。对于学生自学且具有创新意识的知识点考核中很少涉及,进而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
1.3考核难以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隐形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精神无法仅以一张试卷所能反映。职场上正是这种看不见的隐性因素决定了学生今后能否在职场可持续发展。有些创新意识较强的同学,尽管平时表现出色,但因为期末考试一次失误而“兵败麦城”,严重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保守的成绩评价与项目教学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理念相背离。因此,改革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方式,构建、完善与项目化教学课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项目化教学的优势分析
2.1符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方向
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而项目化教学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3]。课堂上按照公司内部职能特点让学生自愿组合成为项目小组,在职业环境的氛围中,以完成具有预定的任务效果进行课程评价,为高职毕业生适应工作需要和个人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传统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传承,教师常常充满激情传授,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虽然教学任务也通过案例分析完成,但一个或几个案例很难将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深刻地展开。项目化教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设法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在“所学”与“所用”之间建立零距离的通道。
2.3能切实提升学生实操能力
随着企业朝着全球化、信息化方面演变,互联网平台被应用于高职教育教学。项目化教学遵循“教、学、做”一体化要求,有助于教师完成学生的学习资料查询、课程视频、教学课件、自测、作业提交、在线讨论等一系列教学任务,切实提升学生实操能力。
3项目化教学评价方式的实施
3.1课堂评价主体多元化
以往课堂评价的主体为教师。教师易产生空间上的晕轮误差,时间上的近因和优先效应。这种以课堂观察和主观臆断为基础的单元评价稍有疏忽就会出现不公平现象,尤其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深层次的胜任特征等内部因素评价上更显不足。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将课堂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言或见解进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其次,互评能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将他人与自身学习对照,互相启迪、互相借鉴、取长补短[4]。开展自评、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打破教师在课堂评价主体上垄断的现状,使考评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交流互动过程,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在反思中变“结果”为“新起点”。
3.2以“企业管理流程”设计项目权重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以“企业管理流程”设计各模块,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设定各项目权重。如项目一———认识企业占10%,项目二———战略管理占15%,项目三———企业决策占20%,项目四———营销管理占10%,项目五———采购管理占10%,项目六———人力资源管理占25%,项目七———财务管理占10%。每个项目的考核覆盖理论知识、实操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理论知识主要以课堂提问和纸质作业形式进行;实操技能主要考核使用管理工具的能力;职业素养主要考核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团队合作精神、语言及表达能力。最终成绩按项目的实际完成结果和实施过程加权平均得出。
3.3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结合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践性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主要靠平时积累。依据“加强过程考核、体现职业能力”的原则,应注重学生期末成绩,将日常学习态度、努力过程纳入评价体系,即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其中,过程性考核包括作业报告、课堂演讲、课堂回答问题表现、课堂测验、出勤、努力程度、小组合作意识等要素,占70%;结果性考核包括期末考试或答辩,占30%。考核总成绩=过程考核×70%+结果考核×30%。双渠道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动态地评价学生,促使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平时项目。
3.4可操作的量化实训评价指标
项目化教学评价注重客观、量化,使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实训环节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带学生前往安徽采蝶轩蛋糕集团实训基地进行生产管理课外教学,要求学生分别以车间现场管理、库存控制、物流配送等项目进行现场学习并上交5S现场管理法学习心得[5]。在评价过程中按照时间进度表提交阶段性成果,按照既定的评分标准进行锚定。按实训前预习准备、实训过程努力程度、个人才能展现、实训报告完成质量等情况进行打分,并在学生成绩册中做好记录。
3.5灵活有效的考试评价
管理能力涉及智商、情商和态度等各个方面,因此课程评价应从多个维度灵活运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供的评价形式不仅包括标准化的纸笔测验,还包括课堂举止行动记实、项目调查、书面作业、PPT报告等方法。英国则强调建立评语制度,在教师评价中强调面谈、行为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对理论知识的评价,应采取开卷与半开卷考试、闭卷相结合,课堂考试与现场考试相结合、笔试、答辩相结合的方式;以能力立意彰显学科素质,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立足点,考创新不考死记硬背。题型设计上尽量少让学生回答“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着重让学生回答“怎么办”的程序性问题[6];同时,也利用问卷评价表评估学生的个性成熟度、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管理倾向等隐形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项目化教学评价的魅力,无疑会为高职的课堂教学注入创新的风气。“现代企业管理”项目化课程考试的改革实践,考查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作者:杨冰 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搜狐教育.2016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率最高[EB/OL].(2016-06-14)
[2]吴艳丽.非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企业管理》课程考试改革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5):192-194.
[3]谭彦琦.浅谈高职院校《企业管理》教学改革的策略[J].教育,2015(7):260-261.
[4]陈家俊.模块化、项目化多元化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8):88-89.
[5]张细政.高校“卓越”班学生学业成绩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5(12):66-67.
[6]李君实.高职企业管理课程项目化教改实践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4(8):125-126.
- 上一篇:财会信息管理研究论文8篇
- 下一篇:网络新闻中公共管理的现状及创新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