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工作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作用

时间:2022-04-19 03:36:46

导语:HSE管理工作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HSE管理工作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作用

摘要:hse是当前国际通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走向国际市场的准行证,对企业安全稳产和持续快速发展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本文回顾了世界HSE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比国际成功HSE管理经验,分析了企业HSE管理体系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企业;实施;对策

为了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和世界各国政策的要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成功经验的指导下,率先开展了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管理标准化的活动。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心理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安全生产是一切企业顺利经营的根本保障;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由于三者在实际工作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而组成一个有机的管理体系,即HSE管理体系[1-2]。

1.国际上大型企业HSE管理体系的发展

HSE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自我保护、行为研究和模式形成三个阶段,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系列全面、系统的管理模式。大型制造业企业具有风险高、技术强、工艺复杂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破坏性极强。1987年瑞士SANDEZ大火,1988年英国北海油田帕玻尔•阿尔法平台事故,以及1989年Exxon公司VALDEZ泄油等重大事故,不仅令这些石油公司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其周围的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国际大型公司十分注重HSE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创造了优良的安全环保表现。国际HSE管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个体系,两个程序,两个法律以及相关HSE章程。例如现行的《SIR-PDVSASISTEMADEGERENCIANTEGRALDERIESGOS》标准将“零伤亡率,零环保事故,零职业病患病率”作为HSE期望的目标,并规定了HSE领导及承诺、HSE文件、风险分析、工作变更管理、操作程序、安全工作实践、承包商HSE管理、关键设备配置及HSE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履行情况、紧急情况控制及处置、HSE培训、预试运行检查、事故及职业病调查、系统评估等14项内容。如此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法律法规使HSE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我国大型企业HSE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传统的安全工作特点是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措施改进、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检查和伤亡事故调查分析处理为主要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为尽早实现科学化管理,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增强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大型国有企业陆续建立或引入HSE管理体系,这都标志着我国大型企业HSE管理体系正朝向规范化、成熟化的方向迈进。但是,由于我国HSE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在具体实施等方面不同程度地暴露了一些问题[3]。

2.1HSE管理体系不完善

HSE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链条闭合管理的过程。我国传统的“被动、事后”管理模式只是强调了安全的狭义的行政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相对割裂了健康、安全与环境三者的联系,使其无法形成动态的循环模式。

2.1.1组织结构不明确

HSE管理体系中各部门多头管理,准则不一,各个职能部门分工不清,程序文件接口不明确,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记录模式,安全工作越岗串管,遇到问题推诿扯皮,从而造成大量重复性工作,增大了基层执行者的工作压力。

2.1.2制度性文件不清晰

我国大型企业颁发的诸多管理制度文件中部分存在目的不明确,范围不清晰,对专业术语缺乏明确的界定,各部门职责描述不明,工作程序易混淆,档案资料记录化无法落实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HSE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不利于执行者领会文件主旨,可能会发生人为扩大或者缩小文件管理范围的情况,造成管理混乱,职责不清,施工管理标准不一,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落实等问题,最终可能导致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4]。

2.1.3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部分单位编制的HSE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与现场HSE管理不兼容,结合不紧密,缺乏适合操作人员使用的作业程序文件,分割了领导-管理-操作三者的联系,只注重标准的制定,却忽略了具体落实的操作规范。

2.2实施与运行执行力不强

HSE管理体系实施与运行的执行力是指为实现HSE目标和指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即落实HSE管理的能力。缺乏执行力的HSE管理制度即使拥有完美的标准和规范也无异于纸上谈兵[5]。

2.2.1安全经济观念淡化

工业实践中安全效益的“金字塔法则”,从理论角度证明了前期安全投入的重要性,国外先进企业多年的HSE管理经验也证明了超前预防性HSE管理的优越性。但是,国内企业多年受计划经济体制思维的影响,单方面注重产量和短期经济效益,对于安全经济这种隐性投资始终抱着侥幸心理,缺乏建设性的安全投入。

2.2.2监督检查与处罚力度不足

按照PDCA的管理模式,HSE管理体系需要进行经常性的审核、纠正,以达到持续改进并完善的作用。目前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每年都会开展综合检查和相关的专项检查,其下属企业针对安全生产的检查更多。但是,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只要未发生重大人身安全事故,对相关人员只追究行政责任,结果多以罚款和限期整改为主。这样轻微的处罚无异于加剧了部分人应付检查的心态,致使一些基层单位平时不注重HSE管理,对安全隐患心存侥幸,造成“检查时突击,检查后放松”的现实情况。

2.2.3员工对安全管理认识不充分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一直是HSE管理的核心理念。资料表明,75%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回顾川东北气矿“12.23”特大事故,兰州石化“1.7”爆炸着火较大伤亡责任事故,兰郑长管道渭南支线“12.30”重大环境污染责任事故等严重危害人员安全和周围环境的事故,责任人未能担责、尽责是其发生的共同原因。总结国内企业HSE管理经验教训,笔者认为员工对安全管理意识淡薄主要原因是:(1)专业结构不合理,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陈旧落后,传统粗放的安全管理模式深入人心,领导个人魅力影响力巨大,随意性大。(2)员工缺乏主动性。参与到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强,没有将自身融入到安全管理的整体系统中去,单纯期望领导或者安全部门解决问题的想法普遍存在。(3)员工基础知识匮乏,部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HSE管理体系建立初期,部分公司员工知识水平不高,难于理解和接受先进的HSE管理体系,加之宣传贯彻不力,培训人员缺乏经验,造成HSE管理理念难以深入人心。

3.HSE管理实践与对策

多年来,国内企业一直重视HSE工作,对事故的管理也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事故统计、分析事故和事故预防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要达到脱胎换骨的变化并非朝夕之功,需要大量繁琐务实的工作,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1运用风险控制手段,提升HSE管理水平

HSE管理体系突出“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负责,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风险评价管理是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防止事故发生,将危害和影响降低到最小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寻求HSE最佳投资效益的必要途径。风险评价管理的主线可以概括为“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制定目标及表现准则–落实风险削减措施–制定应急反应计划–实施与监测–纠防措施”。为了有效落实风险控制的方法,首先应当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害进行充分正确地识别,选择恰当的识别方法,如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SCL)法,确定危害识别的范围;然后,需要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进行合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标准,确定需要控制的风险;最后,根据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确定需要采取的措施,既要满足总体的标准,又要提出具体明确的执行措施。另外,合理运用风险评价的工具也非常必要,各种风险控制工具之间的应用对比如表1所示[6];

3.2明确管理职责,促进体系运行协调统一

HSE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明确决策者、管理者和操作者的职责对企业提高HSE管理水平至关重要。首先,决策者是企业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大脑”。HSE管理10大要素位列第一位的就是领导承诺,这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驱动力。缺乏决策层强有力的支持,HSE体系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整个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就没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思想,也不可能得到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支持。企业的决策者需要提出一个既满足标准,又符合企业本身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为其提供充足的资源,并组织合理地使用和分配资源,同时决策者应主动学习HSE标准,树立HSE理念,在HSE管理实施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其次,落实中层管理者传导“神经”的作用。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应当坚决服从决策层的管理指令,并将其有效传达到基层操作者,实现PDCA的有效闭环。这一方面需要中层管理者严格遵守“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有效地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定期对HSE管理者职责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最后,激发基层操作者“四肢”的作用。基层操作者是完成生产流程的最终一个环节,企业应当重视对基层操作者HSE培训,令操作者真正具备懂职责、守职责、会操作的素质,养成安全评价和应急训练的好习惯,以标准规范操作流程,以制度规范个人行为,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践行HSE管理职责[7]。

3.3固化监督检查流程,保障体系运行的长效机制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安全监督源于管理、作用于管理,即利用管理者制定的标准制度、通过现场检查、工作考核等方法来监督管理方的执行效果。HSE管理体系依照PDCA模式运行,认真实施HSE程序,坚持进行日常的审核、纠正以达到持续改进、完善体系的效果。其目的在于督促各级管理者和操作者HSE责任的落实,监督各项安全环保制度的执行,查处违章行为,处理各种隐患,最终实现安全生产。这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的HSE制度执行、监督和问责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队伍,改变以往使用空白表格到现场检查的方式,通过执行日常检查、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闭合式三级监控体系实施HSE管理监督工作[8-10]。

3.4切实增强员工HSE意识,提升现场安全水平

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以人为本”一直是HSE管理体系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人的行为是整个HSE管理体系最重要的因素。员工是企业的主力军、企业形象的展示者、企业制度的实践者、企业效益的创造者,员工HSE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安全管理的成败,也影响了企业的形象与发展。在基层员工中间推行HSE管理体系,首先必须要认清新旧管理理念碰撞的问题,摒除传统粗放的管理思维;其次,应当提高员工文化层次和个人素养。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层次分明,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形成HSE观念。例如,针对科级干部和机关人员,重点培训HSE法律法规、HSE体系文件、HSE责任制等内容;而针对岗位员工,以直接作业环节操作规程与风险控制措施、应急处置技能等为主,从而做到HSE培训因人而异。另一方面需要持续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及时更新和补充相关知识,传递HSE有关信息,加强各部门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从思想上强化HSE管理理念。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板报、杂志、主题活动等方式,扩大信息散播的范围,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最后,需要落实严格的奖罚制度,做到奖罚兑现到位,严肃处理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违规违纪现象,从制度上促进HSE意识的加强。

4.结论

HSE体系管理既是对中国现代化企业HSE文化的传承和丰富,又是使管理模式从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迈进的一个里程碑。事实上,国内企业对事故的管理,多年来也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事故统计、分析事故和事故预防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HSE管理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反复抓、抓反复,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在HSE管理的执行过程中做到“思想不松、组织不散、内审不断、整改不停”,有理由相信,结合中国国情,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HSE管理之路。

作者:曹丙壮 何国杰 单位: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强.靠科技进步提升中国石化HSE整体水平[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10(7):2~4

[2]陈安标,郝建设,孙为民等.油田企业HSE管理人员培训教材[M].北京市: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1~6

[3]李晓明,侯殿龙,王勇等.HSE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方法探索[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17(4):85~88

[4]王方.加强HSE体系文件的编写完善工程管理制度中的不足[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4,4(1):23~24

[5]李千里,孟学军,罗新民.HSE管理体系运行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安全,2010,12(1):28~30

[6]陈丹.对HSE管理体系的认识~风险评价[J].商品与质量,2010,7(1):4

[7]张连敏,李祥高.高层管理者在HSE管理中的作用[J].体系建设,2007,7(4):13~14

[8]阚学军.海外工程项目的HSE管理[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0,26(3):1~3

[9]王来忠.胜利油田推行HSE管理的实践[J].价值工程,2010,31:61~63

[10]吕玉宏.阿布扎比原油管道工程分包管理探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0,8(10):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