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影视企业缺陷研讨

时间:2022-06-06 09:32:00

导语:民营影视企业缺陷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营影视企业缺陷研讨

一、民营影视企业遭遇的政策困境

从1994年11月中国第一家民营影视企业诞生开始,民营影视企业的发展与政策规制一直紧密相关。21世纪以来,民营影视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政策、资源和市场视角拓展了民营影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事实上,民营影视企业在发展中遭遇了一系列政策瓶颈。

1.民营影视政策的滞后性。从第一家民营影视企业——嘉实传媒算起,在民营影视发展的17年中,真正获得相对正式身份不到9年。纵观整个民营影视政策的开放史,基本都是先在事实上存在、而后才上升到政策层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政府对民营影视的发展有一个认识过程;另一方面在于困有体制本身对异于自身的新体制本能的抵制,新生事物冲破重重包围确定自身地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政府对民营影视政策的滞后性,导致民营影视企业在很多时候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丧失了很多发展的机遇,增加了很多发展的风险,而且带来了民营影视政策上的模糊性。譬如,民营影视企业的身份确认问题,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公布全国民营影视企业约2300家,但只有117家具有“影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许多民营影视企业不知道申请许可证需要什么条件,也没有条文明确规定,更没有规定什么能做、么不能做,往往是出现“做多就有限制、做少就没人管”的情况。

2.终端播出平台的限制性。当前国家政策规定民营影视企业不能设置自己的终端播出平台,导致它在与国有影视台的合作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一方面,节目播出时间无法保障,节目价值难以得到有效体现。另一方面,民营影视机构换取的贴片广告被随意压缩,广告价值大幅缩水;更有甚者,有些国有影视台还要求制作企业必须以每月预付款的方式包销剩余广告时间。民营影视企业的业务被政策严格限制在影视产业中的内容制作与流通、广告销售,而且在内容制作与生产方面不能涉足新闻时政类业务。播映频道和传输网络也不允许民营影视企业涉足。因此,民营影视企业仅扮演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的角色,而且所生产的节目自己没有发行权,用节目换同的广告时间也被不断压缩,缩小了民营影视企业的生存空间。

3.高级管理人才缺乏的严重性。尽管民营影视企业拥有非常专业的制作人,核心层或主创人员大多来自传统的影视台与报社,对媒体机构本身有更多的了解、关注,但对其他行业可能不了解或了解不多。随着影视市场竞争的加剧,民营影视企业最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媒介职业经理人十分缺乏。

二、影响民营影视企业运营的管理制度因素

1.民营影视政策的实际歧视性。当前,影响民营影视企业发展的政策歧视很多,在频道栏目的经营上,《国务院关于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限制民营企业进入广播影视频道和时段栏目进行广告经营。可见,在播出渠道上,长时间内都将存在禁区。在节目制作上,时政新闻和同类的专题、专栏等具有明显舆论导向的节目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难以涉足的。

2.“制播分离”政策尚存的模糊性。中国民营影视是制播分离的产物,制播分离是非常有利于民营影视发展的一种体制。它的专业化的分工和科学化的管理能有效提升影视节目质量。美国的媒介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繁荣与其制播分离制度有着直接关系,对中国民营影视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政府转变管理职能,所推行的“制播分离”没有明确规定影视台自制节目的比例。2003年12月30日,国家广电总局的《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虽然规定“除新闻宣传以外的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节目,特别是影视剧的制作经营从现有体制中逐步分离出来”,但对于“分离”的进度、影视台自制节目比例的规定却不够明确。而实行“制播分离”的国家大多明文规定了影视台的自制节目比例。如1990年英国《广播影视法案》规定,英国开路广播影视必须有25%的节目播出独立制片人的作品。韩国政府2001年规定,各个无线台到2005年必须提高播出社会制作企业的节目量。达到40%。美国司法部规定影视网“播放其他方制作的娱乐节目时,限制自己获得的利润比例”以保护节目制作者。在韩国,影视剧出口免税,出口影视剧的利润由影视台和制作企业五五分成;影视台事先付给制作企业拍摄资金的35%~45%。所以制作企业一般没有资金压力。政府的支持以及影视台和制作企业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维护了节目制作企业的利益;制作企业自然专心制作好节目,也由此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这也是短短几年韩剧形成强大“韩流”、英美影视节目“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3.节目的市场准人限制。当前中国民营影视企业的实力远不足以与国外传媒集团相抗衡。中国影视业要发展壮大,民营影视企业无疑是主力军。但目前民营影视企业还受到政府对其在节目制作领域某些管理方面的限制,如无法制作时事新闻、新闻评论、访谈类节目,这制约了民营影视业的更大发展。只有打破这种限制,拓宽制作领域,才更利于民营影视企业的发展。

4.著作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民营影视企业灵活的机制保证其易创造出新的节目形态、新的主持风格、新的传播技术。但是由于政府对知识产权管理不力,保护不到位,创新出的节目样式很快就被实力更强的影视台克隆。1995—_2011年,由于国家政策和行业管理的模糊性,导致了诸多无形的限制,使民营影视企业处于“鸡肋”状态。

三、中国民营影视企业的创新管理路径

在社会大环境下,中国民营影视企业的发展,需要在政府政策的开放、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民营影视企业自身的内功上下工夫。

1.创新理念,推动产业发展。当前,民营影视业已进入优胜劣汰的“洗牌”时期,最终将形成几个或十几个大型的综合性集团企业,形成国有、民营、外资三足鼎立的局面。对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有足够的认识,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扶持民营影视企业走上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财政供给、行业内调剂、资金补贴等方式促进民营影视产业发展。同时,政府要加大对民营合法权益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强化《合同法》、《著作权法》的宣传力度,建立有针对性的法规制度,重视版权授权和监管问题。

2.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方式。要紧紧依靠专业协会,让其做许多政府想做而又不好做、做不好、做不了的事。目前,行业协会正呈现由官方向民间、由单一行业向多个行业转变的趋势。2006年8月17日,“首都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业协会”正式成立,北京40余家影视制作企业成为该协会的理事会员单位,另有3家成为监事单位。协会旨在就影视产业中的各种问题,发挥调研、协调、合作、维权的作用,针对现在影视生产的无序状态,通过会员反馈调研国内影视生产供需状况。

3.制播合作,共谋产业发展。目前民营影视企业最大的障碍就是播出终端的国家垄断,节目交易不平等。国有和民营影视企业要大发展,国家必须加快变革传统行业管制方法,延伸产业价值链,改善产业链形成的外部环境,可以尝试经营播放平台的企业化改造,引入业内外资本,积极探索非公益性频道频率的企业化改造,组建若干混合所有制的频道频率运营企业。

4.创新产权管理制度,组建“联合舰队”。政府要积极鼓励民营影视企业通过产权制度创新,构筑多元化、社会化的产权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和走联合发展之路;鼓励民营影视企业创新经营方式,积极开展资本运营。通过入股、合作、兼并、集资等方式增强民营影视产业的资本融资能力;通过增强自身的组织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形成合力,组成强大的影视集团军和“联合舰队”。整体上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推行品牌战略,提高品牌意识,强化使用与管理品牌延伸能力,加强自主开发品牌的保护和打造国际品牌的能力,努力开拓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