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对企业财务影响思索
时间:2022-05-21 02:55:00
导语:碳交易对企业财务影响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
随着各国工业产业的不断壮大,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性环境问题也变得愈发突出。大气污染、资源短缺、温室效应一个又一个环境问题正在困扰着人类。各国政府都在尝试各种方式来治理环境,但是人们发现如果单独采用禁令或技术等方式进行治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环境得到改善,但却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于是,人们开始探索一种既能实现环保目的,又能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限制的治理方式。直到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让人们看到了曙光。该修正案通过确立对二氧化硫气体排放配额的“总量限制与交易”机制(CAPANDTRADE),希望使美国电力部门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1980年减少50%。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06年,美国电力行业在发电量增长37%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确有了40%的下降。可见,这种机制确实达到了它的预期目标,实现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多赢态势。与此同时,一系列针对其它污染物的类似交易机制也慢慢展开。
二、碳交易与清洁发展机制
(一)清洁发展机制与碳交易市场的形成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该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并协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京都议定书》。在议定书中,除了明确了全球碳减排的目标,即截至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还建立了三种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D)、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其中,国际排放贸易机制和联合履行机制融通的是发达国家之间的碳交易市场,而只有最后一种清洁发展机制是连接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碳交易桥梁。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在能源技术以及能力利用率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正是由于这种“输出”能力的强大导致其减少“输出”的能力不足,也就是说其减少污染气体排放量的成本和难度增大了。所以,为了减少由于成本差异带来的损失与浪费,发达国家开始试图寻找拥有更大减排空间的发展中国家帮忙。而CDM机制就恰好为双方提供了这样一个有效的平台:它在帮助发达国家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CDM机制的运行机理其实并不复杂,通俗地讲就是“别人掏钱,你来减排”。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用于发达国家完成在议定书规定下的承诺。CDM机制的核心是将二氧化碳排放权量化,使其能够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和交易。此时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具有了交换属性,它成为了一种可以交换的商品,碳交易市场也由此形成。随着基于CMD机制的二氧化碳减排交易逐渐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碳交易市场慢慢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二)现实意义
气候催化了碳市场。它让碳成为了一种商品,并且能够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而且还为企业的投融资活动提供了新的契机,使得CDM机制能够在碳交易市场上得以充分地发挥。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碳交易为其提供了履行义务的灵活性,降低了减排成本,实现了资本的最优配置;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碳交易为其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大量的资金,不但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全球减碳总目标的尽早实现。碳交易把气候变化这一生态问题、减少碳排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经济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了生态、科技、经济、社会等多领域的共同效益。
从本质上讲,碳交易是一种金融活动,它为生存在碳交易市场中的企业提供了减排解决方案。对于企业而言,金融是其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尽快实现低碳转型,就必须拥有与之规模相匹配的金融活动来支撑。人们一般将这种基于碳交易的金融活动称为“碳金融”。从金融视角来看,碳交易从资本层面入手,通过对环境容量的划分,对碳排放权的定义,衍生出了“碳资产”这种金融资本,更加紧密地连接了金融资本与基于绿色技术的实体经济。从会计视角来看,碳交易将原本一直游离在会计报表之外的气候变化因素纳入了企业的会计报表之中,并通过“碳资产”、“碳负债”、“碳费用”等低碳科目进行核算,改变了企业的产权结构,影响着企业的收支活动。可见,碳交易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有着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企业融资活动的影响
在传统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融资主要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和其他方面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并运用一定的筹资方式筹措所需资金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而在低碳经济时代,随着碳交易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一些新型的融资方式也应运而生。
1.基于CDM机制的融资CDM机制是一种也是唯一的一种沟通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减排机制。鉴于中国目前的现实状况,我国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上融得资金的方式就主要依赖于CDM机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以通过CDM机制参与碳交易市场,在获得减排效益的同时,化解碳收益带来的风险。具体来说,企业可以积极申请CDM项目,参与到CDM一级市场交易,寻找合作伙伴,达成合作意向,获得合作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不但能够充分利用节能项目的资金,还能享受到专业化的减排服务。但是由于CDM市场上的碳信用交易是属于在OTC市场上进行的远期合约交易,很难做到价格的公开透明,而且考虑到碳排放权定价机制的不完善及碳交易量的不确定,卖方企业很容易在一级市场遭受价格损失,所以为了减少这种不必要的损失,很多企业还会通过参与CDM二级市场交易的方式,利用碳金融衍生工具对冲一级市场上由于碳信用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实现碳资产的套期保值。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吸引碳基金投资等方式来实现项目融资和减排效益的双赢。
2.基于金融政策的融资继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节能减排的政策之后,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制定了一系列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绿色金融政策,目的是为企业实现碳减排融资提供制度保障。在相关政策实施之后,很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纷纷设计出了各种“低碳金融产品”供企业选择,以期为企业的碳减排融资提供更加便利的平台,例如银行业的“绿色信贷”、保险机构的巨灾保险等。这些产品的推出使得低碳转型企业能够以更低的资金成本从银行借款,不但降低了企业的偿债压力,还提高了企业经营活动的灵活性。同时,随着低碳经济的推进与金融政策的不断改革,企业在未来发行债券的门槛也会有所降低,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发行低碳债券的方式来为企业筹集资金。当然,除了金融政策之外,鉴于这种碳交易活动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一致性,政府也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企业进行低碳转型,如加大低碳项目的预算拨款与财政补贴等。
(二)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
在传统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投资主要是指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投入,所产产品也以高能源投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而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基于碳交易的投资主要包括低碳产品的生产、低碳技术的开发与低碳项目的投资等。这些投资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低碳投资可能会产生额外的机会成本和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低碳投资有助于企业树立清洁生产的社会形象,使其在消费者中形成良好口碑。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评价时,除了从财务角度分析之外,还应从非财务角度考虑方案对资源、环境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1.财务角度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的决策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项目本身会在未来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经济利益流出。对于碳交易投资项目而言,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经济利益流入的角度来看,除了项目本身会在未来产生现金流入之外,碳交易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税收、折旧等会计政策上的优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从经济利益流出的角度来看,碳交易投资不仅要考虑项目本身的内部成本,还要考虑到外部成本内部化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如因环境因素而增加的技术投入成本及设施运营费用、生产过程中为了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成本等。另外,企业在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选择上,也应做出适应性的改变。由于低碳相关因素对投资项目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在项目的寿命期内对其进行全面考量,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避免忽略那些短期效益并不明显,但长期效益显著的投资项目。主要应采用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和内部收益率法等。
2.非财务角度企业在分析投资方案的可行性时,除了盈利这一根本目的之外,还应分析方案的生态效应与社会效应。首先是要保证投资项目的合法性,这里的合法性不仅指遵守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还必须涵盖生态、环境等其他领域,这也是低碳经济投资的前提。同时企业还要尽可能保证所投资方案能够实现废弃物的充分利用,减少浪费,节约资源,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从而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三)对企业利润分配活动的影响
合理地进行利润分配,调整留存收益对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利润分配不能损害企业投资者的利益,并且要努力提高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润分配还必须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传统经济下,企业是按照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进行利润分配的。而在低碳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分配不能只考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还必须考虑到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所以,在遵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配的基础上,企业可以考虑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之后,任意盈余公积金之前,通过提取低碳公积金的方式进行“绿色储备”,以便为企业未来的碳交易活动提供资金保证。同时,企业还可以发放低碳股利,其发放顺序应该早于普通股股利而与优先股同时发放,以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关注低碳投资,吸引他们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
- 上一篇:市区防震减灾实施意见
- 下一篇:企业安全年活动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