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合理的国企收入分配体制
时间:2022-12-02 10:17:00
导语:建设合理的国企收入分配体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研究讨论国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对于建立工资收入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围绕市场取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工资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了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行政机关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企业普遍实行了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扩大了企业内部分配自主权,实行了以劳动评价为基础的基本工资制度和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1979年至1998年,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年均递增4.7%,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8.3%。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目标的确立,我国积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一是进一步改革企业工资决定办法,在继续实行工效挂钩等办法的同时,对少数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试行依据“两低于”(即: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原则,自主决定工资总额的办法。二是改革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办法,在少数国有企业试行了经营者年薪制。年薪一般由基本年薪和效益年薪两部分组成,基本年薪按企业经营规模大小、经营责任轻重由政府有关部门确定,效益年薪与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利润多少等指标挂钩,按一定比例提取。三是结合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和办法,在少数大中型国有企业内部引入职工持股,在部分小型国有企业,通过职工全体持股,形成了劳动联合基础上的资本联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组织形式。目前,浙江、广东、深圳、上海、山东、江苏等省、市试行职工持股办法的企业相对较多,一般采取职工个人持股或职工集体持股、成立职工持股会两种形式。四是改革政府调控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方式方法,逐步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方式转变。
在北京、天津、河北等二十个省、市试行了工资指导线制度,引导企业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在上海、重庆、大连等十八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引导企业依据市场工资率信号合理调节内部工资关系;在南昌、郑州等六个城市研究试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引导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合理确定人工成本水平。此外,普遍(除西藏自治区外)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以上改革探索,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目标的要求,有利于在工资分配中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多元化产权结构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建立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也有利于新型工资收入宏观调控体系的形成。从试点企业情况看,效果是好的,调动了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处于探索试验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机制的作用尚未全面引入企业工资收入分配,企业还未完全成为分配主体;分配方式比较单一,不适应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需要;工资收入分配激励与约束机制没有__普遍形成,企业内部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还比较严重;少数垄断行业个人收入偏高,国家宏观调控还缺乏应有的手段和力度,等等。此外,一些改革举措还不到位,比如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在理论上虽然有了重大突破,但还缺乏可操作的分配政策,使得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不好把握;又比如,经营者和职工持股分配问题,还存在认识不一致、政策不配套、运作不规范等问题。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有关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其中,明确要求“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强调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同时要求在少数企业试行经营者年薪制和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这既是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的充分肯定,更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当前,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会议精神,进一步理清实现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目标的思路,明确主要任务和措施,已成为亟待我们研究回答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根据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目标,初步考虑,今后一个时期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实行“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具体说就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企业成为分配主体,根据劳动力市场调节形成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和本企业经济效益自主决定工资水平,参考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确定经营者和职工个人的工资收入,建立工资收入能增能减机制;探索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多种方式,使经营者和职工能通过本人拥有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加强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通过民主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等多种方式,使职工参与和监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过程;改进和完善政府对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保证工资收入分配健康有序进行。
为此,在以下四个方面应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一,建立经营者收入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国际经验和国内改革以来的实践都说明,经营者以及董事会、经理层其他成员的收入分配在企业分配中起龙头作用,必须抓紧抓好。一是要继续在有条件的企业试行经营者年薪制办法,包括实行经营者持股和认股权制度等长期激励办法,使经营者获取与其职责和贡献相符的收入水平,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试点探索来总结经验,切不可“刮风”;二是要改革董事会、经理层其他成员收入分配办法,董事会成员根据其投资决策和资产运营能力及其业绩取得相应报酬;经营层副职,根据其履行经营管理责任和取得业绩的情况确定报酬;三是要通过建立严格的考核和监督检查制度,以及规范职位消费,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等措施,建立约束机制。
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经营者选拔任用制度,使经营者能上能下,使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在讲经营者责任与权利相统一,贡献与收入相对应的同时,仍要大力提倡奉献精神。第二,改革工资决定办法,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收入能增能减机制。一方面,要结合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积极稳妥改革现行工资决定办法。对建立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程度较大的企业,按照企业自主分配的原则,由企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和本企业经济效益,自主决定职工工资水平,参考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采取工资集体协商等形式,合理确定职工个人工资收入。
另一方面,要加快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特别是要突出岗位、职责和贡献的作用,提倡竞争上岗,岗变薪变,使职工工资收入能增能减。第三,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途径和办法。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当前应主要是在实行股份制改造或产权清晰的竞争性企业,试行职工持股制度;要认真总结近几年试点经验,改进完善职工持股分配办法;在高新技术企业试行技术入股办法,把技术专利和科技成果作价折股由科技发明者和贡献者持有。
对没有条件实行技术入股的企业,可以对科技人员实行项目成果奖、销售收入提成等办法;在资本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小企业,探索试行劳动分红办法。无论实行何种分配办法,其关键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使工资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保持合理比例关系,否则,难以达到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目的。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工资收入宏观调控体系。
要转变政府职能,使工资收入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从行政手段为主向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转变。
一是全面实行工资指导线制度,指导企业合理确定企业工资水平和增长幅度,实现对社会平均工资和行业、企业之间分配关系的调节;二是继续推进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引导企业参考劳动力市场价格,合理确定职工个人工资收入水平,合理调节企业内部__各类人员工资收入关系;三是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引导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四是加强工资收入分配的执法检查,依法规范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对少数垄断行业和特殊行业的国有独资公司实行直接管理,解决其中某些企业个人收入偏高问题,调节行业、企业收入分配关系。
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学习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其中包括工资收入分配方式、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所决定的,也是贯彻落实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要求。
这次由中美双方联合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为我们提供了加强中外交流、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良好机会。
目前,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资微观运行机制和宏观调控体系。新的改革任务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它的内容和运行方式怎样?又如,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工资微观运行机制的一般形式、程序如何?有没有相应的工资收入宏观调控体系?体系是通过“看不见的手”发挥调控作用,还是加上“看得见的手”,“两手”配合发挥作用?再如,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营者和职工持股分配方式,它的历史发展主要过程如何?它的主要分配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以及何利弊?等等。以上问题都是当前我们急需了解和把握的,它对于我们积极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在理论层次上深入思考有关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配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希望,通过这次国际研讨会,通过中外专家学者的研讨切磋,对我国包括职工持股、经营者股票期权在内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学为我用,这已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实践所证明。因此,在结合中国实际,学习借鉴国外工资收入分配有益经验方面,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比较研究,把握中外有关情况的相同之处和差异。
即不但要研究比较国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与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相同之处和差异,还要研究比较产生这一制度的基础条件、外部环境的相同之处和差异。对于相同之处多的,可以结合实际借鉴运用;对于相同之处少的,就应结合实际改造运用;对于差异很大的,则应研究其原因,从中寻找有何启发。二是要处理好借鉴与创新的关系。由于国情不同,特别是所有制结构不同,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照搬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收入分配制度和调控手段就会“失灵”。因此,要借鉴与创造相结合,重在创新,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三是要把工资收入分配研究与就业、社会保险及其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研究结合起来。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险负担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这些都对工资收入分配及其改革具有直接、重大的影响。研究借鉴国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与我国就业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衔接;研究借鉴国外工资收入分配水平及分配关系,更要与对就业和社会保险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统盘考虑。
在这一点上,中国国情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异。四是要注重对学习借鉴运用结果的考察,即要跟踪研究运用效果的好差,看学习借鉴国外工资收入分配有益经验后,是否调动了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否妥善处理了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关系,是否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效果好的,就继续运用并完善,效果不好的,就要及时进行调整。总之,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加快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起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 上一篇:社区党委书记典型事迹
- 下一篇:局数学网络教育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