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十二五中小企业发展思考

时间:2022-11-04 05:46:00

导语:内蒙古十二五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蒙古十二五中小企业发展思考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内蒙古中小企业的政策落实年。自2002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连续8年居于全国之首,其中中小企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十二五”时期是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科学分析当前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对于推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基础

学术界对中小企业集群概念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亚当·斯密从分工的角度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以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为目的而形成的群体。波特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一定范围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一般来说,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定领域内联系密切的中小企业和相关的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内集中所构成的中小企业群。这些中小企业群通过地理集中和产业组织优化,通过群体效应获得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

二、内蒙古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

随着近几年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内蒙古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迅速成长。截至“十一五”末,内蒙古共有中小企业149571户,其中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数量为4620户,占全部中小企业数量的3.1%;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数量为144951户,占全部中小企业的96.9%。赤峰市拥有的中小企业数量最多,总共有23537户,占全区中小企业数量的15.8%。鹿城包头仅次于赤峰市,为19885户,占全区中小企业数量的13.3%。随后是呼伦贝尔市和呼和浩特市,中小企业数量分别为17809户、17473户,分别占全区中小企业数量的11.9%、11.7%。从从事中小企业的行业来看,从事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的中小企业有2052家,占比约1.37%;由于内蒙古很多城市都是资源密集型城市,因此从事采矿、制造业等第二产业的中小企业相对较多,约为23434户,占全区中小企业数量的15.7%;其中从事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数量最多,占全区中小企业数目超过80%。“十一五”末,中小企业为全区工业带来收入2681.49亿元,其中规模较大中小企业为工业带来的收入约为1842.41亿元,占全部收入的68.7%;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为工业带来收入839.08亿元,占全部收入的31.3%。由于劳动密集型特点,全区中小企业大约解决了15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截至“十一五”末对GDP的贡献超过65%,对税收的贡献超过70%。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农民工以及大学生就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渠道,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内蒙古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困难

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区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出于对融资成本的考虑,只要自有资本充足就不会考虑向银行贷款,更不会考虑其它融资成本较高的融资手段,比如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或利用民间资本融资。于是,银行便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国有四大银行的依赖往往较强。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资产的有限性,向银行贷款通常数目较小或者根本贷不上。

(二)中小企业管理落后,基本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虽然目前内蒙古的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发展速度较快,但在管理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混乱,在整个企业决策过程中往往是由董事长、厂长、经理一个人决定,企业内部民主遭到严重践踏,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制观念并未在企业中形成。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这种企业在人才选拔上容易任亲唯贤,而不是任人唯贤,以至于企业很难从长远上留住高素质人才。而低水平的家族式管理,又容易导致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有利就图的小商品经济思想、意识和习惯支配着这些中小企业的经营思想。所有这些都使得现代企业制度很难在这些企业建立起来,特别是许多家族式中小企业家并没有将企业做大做强的鸿鹄之志,致使许多企业一直都是原地踏步,并未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三)企业集群创新能力比较弱

目前内蒙古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创新能力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私营企业实力小,贷款难,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经济基础;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基础;三是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在这样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大多数企业根本谈不上技术创新,不少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甚至只能把低质低价视为竞争的制胜法宝,假冒伪劣屡禁不绝。这些现象在一些中小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如赤峰、通辽、集宁、乌海等地。由于这些城市的居住条件,环境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因此更难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四)中小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不够合理,企业关联度较差

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内蒙古多数中小企业起点偏低、规模偏小以及广泛存在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企业集群之间和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必然受到限制,很难得到充分的发育。其次,内蒙古大多数中小企业集群所涉及的行业是轻工业及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而第一二产业涉及则很少。由于这些产业本身的链条不长,企业的生产往往由集中于这些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尤其是终端产品生产上,同类产品的市场细分特征不明显,系列化产品也不丰满。再次,内蒙古各地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追求“小而全”的倾向。一些企业经营者不甘心做配角,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生产利润,还要有商业利润,既想在上游产品赚钱,又想在中间产品和成品销售中盈利。结果,大量“小而全”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存在,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而且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四、内蒙古“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一)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确立多元融资渠道

“十二五”时期,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使资本市场继续保持迅速发展,为中小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实现规模扩张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中小企业应当确立多元融资意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确立多元融资渠道,搞好资本运作。鉴于此,“十二五”时期内蒙古中小企业必须突破传统的单纯依靠银行进行融资的这一理念,拓宽融资渠道。既可利用银行进行融资,也要利用一些信贷公司及民间资本进行融资,特别是当今蓬勃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也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许多便利,如包商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还必须努力抓住契机,充分利用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如自治区政府每年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大量补贴等。

(二)提高企业的集群创新能力

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和学校、科研机构的联系,这一方面为集群中的企业提供创新的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当前我国学校和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的断层。良好的校企关系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空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缓解高校就业难的问题。具体来说,内蒙古“十二五”时期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企业的集群创新能力:1.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借助高校科研机构科研、创新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其市场实用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进而提高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项目的应用水平。目前内蒙古许多企业都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关系。2.市场创新。鉴于内蒙古所特有的地理位置,中小企业应该在立足区内市场的基础上,加强与我国东南沿海及国外技术、市场信息的交流,经常赴国外进行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国外最新的市场动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使企业能够经常保持一种良性的循环。

(三)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要求,内蒙古中小企业“十二五”时期要突破以家族为核心的管理权分配方式,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引进先进的观念和管理方法,特别要善于吸引优秀的人才,最终建立起一套与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高效管理体制。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提高中小企业高层领导者的基本素养、专业知识以及管理能力。比如,内蒙古大学针对一些企业、公司高管开设的EDP、EMBA无疑为内蒙古中小企业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同时,中小企业还应充分发挥自身机动灵活、船小好调头的特点,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和管理体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高层次、高学历、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提供发展和提升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质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如果说市场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要是基础性作用,那么,政府在中小企业集群建设中则应该主要发挥引导、服务和调节功能。政府作为市场经济“有形的手”,要从理顺体制、健全制度入手,营造中小企业集群的良好氛围,并不断整顿、规范市场。具体而言,应该大力发展服务型的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建立完善的区域服务体系;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在各个专业化产业区根据职业特点举办培训和教育,提升中小企业群的竞争力;同时要引导中小企业科学发展;切实做好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和服务体系建设两项基础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强有力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