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及主要对策探索

时间:2022-03-10 03:19:00

导语:企业安全管理及主要对策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安全管理及主要对策探索

摘要: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第一位的管理。企业安全管理,就是要消除安全隐患,使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有效的安全管理预防体制与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做到安全管理奖罚分明,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一、企业安全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首位

任何一个企业,特别是生产施工企业,都必须把安全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这是由安全管理的本质决定的。安全管理不仅仅关系到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企业本身的长远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就特别重视安全管理中的安全生产问题。1952年,在劳动部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批示:“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国家有关部门也要求劳动保护工作在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时,企业各级领导把关心生产与关心人统一起来,以“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为安全管理原则。后来,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出了“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口号。1957年,同志在中缅通航一周年的总结报告上批示:“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1959年,同志在视察井陉煤矿时提出:“在煤矿,安全生产是主要的,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这就形成了同志“安全第一”的安全管理思想。从此,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就演化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到了新世纪,党和国家更是特别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在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坚持安全发展,并提出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特别强调要切实抓好煤矿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很显然,党和国家要求我国的生产企业必须把安全管理放在企业管理中第一的重要地位。

我国理论界也从理论上充分论证了安全生产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强调安全生产在企业管理中第一的地位,并把企业安全生产称之为“第一管理”。祁有红、祁有金在其所著的《第一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无上法则》一书中,把安全生产放在企业管理中第一的位置,并以典型案例充分说明安全生产在企业管理中的首要地位:1906年,美国钢铁公司生产事故迭发,亏损严重,濒Il缶破产。公司董事长B.H.凯理在多方查找原因的过程中,对传统的生产经营方针“产量第一、质量第二、安全第三”产生质疑。经过全面计算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还有事故影响产品质量带来的经济损失,凯理得出了结论:是事故拖垮了企业。凯理力排众议,不顾股东的反对,把公司的生产经营方针来了个“本末倒置”,变成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老凯理首先在下属单位伊利诺伊制钢厂做试点,本来打算是不惜投入抓安全的,不曾想事故少了后,质量高了,产量上去了,成本反而下来了。然后,全面推广。“安全第一”公理立见奇效,美国钢铁公司由此走出了困境。

美国钢铁公司生产经营方针的改动,既保障了员工的安全,同时也使质量、产量得到保证,凯里“安全第一”的口号和他的安全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功,震动了美国实业界。1912年,美国在芝加哥创立了“全美安全协会”,研究制定了有关安全的法律草案。1917年,英国也在伦敦成了安全协会。从此,“安全第一”的口号为许多国家的企业和管理部门所接受。由此可见,企业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

二、企业安全管理及其内容

安全生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安全管理远不止安全生产这一方面内容。企业安全管理既牵涉到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问题,又牵涉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因此,对于企业安全管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企业平时讲安全管理,多半是指生产方面的安全管理,即安全生产。所谓企业安全管理是指“以国家的法律、规定和技术标准为依据,采取各种手段,对企业生产的安全状况,实施有效制约的一切活动。”狭义的安全管理,包括物的安全状态与人的安全行为。从物的安全状态上讲,主要是指机器、设备、环境本身所具有的,即使出现人为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的安全状态。从人的安全行为来讲,主要是指从业人员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消除事故风险,和物的安全状态一起构成“人一机”系统的安全。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企业安全管理就是指涉及到企业安全的一切方面,即企业安全的系统管理。“广义的企业安全管理包括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以降低由于事故造成的安全成本;还包括企业自身的安全,主要是指企业资源供给的安全、企业经营的安全。”

企业安全管理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它既包括摆在企业安全管理第一位的安全生产,也包括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经营安全、信息安全、人力资源安全等。(1)生产安全。主要包括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建设安全等。(2)员工生命安全。主要包括员工生产过程安全、职业健康安全、员工必备的自我保护能力等。(3)经营安全。主要包括营业安全、资源供给安全、财务安全、资金安全、财产安全等。(4)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网络财务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企业商业信息安全等。(5)人力资源安全。主要包括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等。

就经营安全中的财务安全与资金安全来说,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反贪污受贿。贪污是企业内有关人员用非法手段私吞公款的行为。受贿是其出卖企业利益以换取客户私下授予好处的行为。

贪污受贿者往往手中掌握着很大权力,又善于钻规章制度的漏洞,因此很容易逃避监督,犯罪痕迹掩盖得比较严密。贪污受贿金额往往数以万计,企业常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所以,白领犯罪是最隐蔽最危险的企业安全事故。(2)反诈骗。诈骗是在正常交易中由于客户的欺骗行为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最常遇到的是金融诈骗,诈骗者的目的在于直接骗取钱财。在实际管理活动中,企业还会遇到客户供应原材料或设备以次充好,购买企业产品者虚报损坏索赔等各种诈骗行为。

就企业财产安全来讲,企业要做好以下工作。(1)反盗窃。企业常蒙受被盗窃造成的损失。不法之徒偷窃企业财物,从现金、贵重物品到产品、设备配件、原材料,几乎无所不及。行窃者既有企业外部人员,也有防不胜防的“家贼”。近几年还有企业内外互相勾结的有组织犯罪出现,甚至发生哄抢企业财产的事件。因此,采取有效的反盗窃措施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2)反破坏。破坏是故意损毁企业设施的行为。破坏者有恶意动机,使企业受损却不一定使行为人受益是其独有的特点,破坏者常常是企业内部人员。在企业改革不可避免地触及某些人的切身利益和企业内部收入拉开差距的情况下,加上某些管理人员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容易引起不满,激化矛盾,个别企业内部开始出现破坏活动的苗头。企业管理者应及早提高反破坏意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3)反侵害。侵害是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施加的损害行为。企业受侵害的范围很宽,可以是企业的有形资产,也可以是企业的名誉等无形资产,还可能是企业员工人身安全。侵害人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社会组织或法人。国有煤矿受地方、个体采煤户的侵害是典型的企业受侵害事件。所以,反侵害对企业安全管理至为重要。

就企业信息安全来讲,主要是做好反失密的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时一条信息会关系到企业的命运,涉及数百万元的得失。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有权拥有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财务状况、客户关系、组织人事、发展战略、技术工艺、营销策略等方方面面,又称企业商业秘密。

三、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需要企业甚至全社会配合,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采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下面仅从企业的角度来谈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管理领导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制度,企业生产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等管理制度,企业经营安全管理制度,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企业人力资源安全管理制度等。

1.建章立制,把安全管理列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组织,层层分解责任,做到横要到边,竖要到底,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做到人人具有安全意识,人人对企业安全负责,把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建立定期安全制度检查,实行专人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安全经营。

2.加强企业保卫队伍建设。企业保卫工作不只是企业领导的事,也是每一个企业员工的事。要全面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做好企业安全保卫工作。要抓好三支队伍,即治保会、值班警卫人员和保卫干部的建设,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

3.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企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动保护工作的领导。企业领导要加强员工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员工遵章守纪,尊重科学,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坚决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卫生和健康。加强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的管理监督。

4.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执行经理(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各级领导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二)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的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目前多数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缺乏激励机制,突出表现是安全奖吃大锅饭,或有罚无奖。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预防,而不是事后处理。有罚无奖,常常使受罚人只认倒霉不认错,其他人袖手旁观,觉得事不关己。因此,安全管理的激励机制应当克服上述两项缺点,重奖预防事故的有功人员,通过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使有功者成为企业英雄,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榜样。安全生产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严肃处理,触及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安全教育工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在企业每年的各项先进评比活动中,要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突出安全生产奖励优先,奖励额度也应体现优先,促使员工自觉养成安全行为的习惯。

建立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是当前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件大事。一是要创新安全理念。必须树立安全生产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第一的理念。安全生产需要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恒久坚持。二是要加强安全技术创新。安全技术创新就是在现有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始终不断地在现代技术领域增大智力和资金投入,通过开发新技术、投入新设备以及运用先进科学的管控手段,实现最为安全、经济、快捷的生产过程,保证人、设备、系统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三是要创新监管手段。要通过组织安全监管人员学习培训,强化源头管理;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综合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使企业党政工青都来关注、参与和监督安全生产过程。四是要创新监督方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安全监督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要以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为基础,建立职责明确、相互协调、高度统一的科学体系。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建立持续改进与创新的机制。

(三)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教育体系

据统计,近几年全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80%以上发生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小企业;每年职业伤害、职业病新发病例和死亡人员中,大多数是农民工。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农民工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较低,往往都只能在矿山、建筑等劳动强度较大、危险性较高的行业从事工作,本来危险系数就较高,加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能力较差,致使安全事故频发。

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教育体系,首先是抓好岗前培训教育,把安全管理列为其中重要内容。特别是生动的案例教育,能给职工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岗前培训的重点放在怎样当好一个企业员工的价值观教育上,而不是放在具体技术方面,这样对以后的工作效果更好。上岗后再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每逢晋级提职,安全管理都列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在大企业中,有专职从事安全管理教育的培训人员。企业针对自身特点,编好安全管理的口诀或格言,有自己的案例。这样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安全管理教育体系。

(四)建立安全道德运行机制

安全道德运行机制就是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道德的、行政的综合手段,对企业职工的安全道德行为进行指导、规范、约束和监督。

1.建立健全安全道德规范。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衡量职工安全道德的一把尺子。企业必须从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人手,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安全道德、企业安全生产决策道德等行之有效的道德规范,推动企业安全道德建设逐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

2.实行安全道德目标管理。实行安全道德目标管理就是要把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道德规范建设有机地融入企业目标管理之中,做到与生产工作同步要求,与安全工作同步管理,与经济成果同步考核。

3.建立安全道德激励机制。要使企业安全道德在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把安全道德与安全责任制结合起来,在考核职工安全生产工作时,把安全道德评价结合进去。

4.加强安全道德法规建设。国家应尽快建立健全劳动保护法规体系,为企业的安全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保障。作为企业,要系统地宣传、贯彻、落实各项劳动保护法规,运用法律手段提高广大职工安全道德水准,并通过劳动保护监督机构对违反企业安全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