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的障碍与会计支持刍议论文
时间:2022-01-08 11:01:00
导语:企业自主创新的障碍与会计支持刍议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但当前国內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人才缺乏、资金不足和信息不畅等问题和障碍。会计作为一个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为企业克服自主创新中的障碍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自主创新;信息披露;会计管理;会计政策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愈加视自主创新为发展之本和增强国力的核心战略。如美国启动了《竞争力计划》,欧盟提出《里斯本战略》,日本提出《‘创新25’科技长期战略方针》;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大国也在实施赶超战略。而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来看,国与国之间最普遍、最直接的竞争表现为各国企业间的竞争,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于企业。如美国的通用、微软,德国的大众、西门子,法国的雷诺、阿尔斯通,日本的丰田、索尼,韩国的现代、三星等著名企业,不仅体现了企业自身强大的竞争力,更是其所在国创新能力的表现。
面对科技发展大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政府针对当前的国情和需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必然要求自主创新。因此,大幅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
发展至今,我国企业创新意识已明显提升,技术创新投入不断加大,研发能力不断加强。但与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显薄弱。表现为创新投入、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产品方面还很不足。现实中存在着的各种障碍是导致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不高和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对此,学者们已进行了相当数量的研究,并从政策环境、税收、财政、金融、体制等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本文拟从会计角度,就当前国内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问题和障碍提出一些对策建议论文下载。
二、国内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障碍
自主创新障碍是指阻碍自主创新成功实施或者降低自主创新成功效率的内外因素的总和。为了了解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关键性障碍因素,本文分别以“创新”+“障碍”(或“困难”、“难点”、“问题”)等为关键词对中国CNKI期刊网1990-2009年发表的核心期刊进行了检索,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企业自主(技术)创新中存在问题或障碍”为研究主题的记录共有73条,其中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的经验研究有7篇。考虑到经验研究的结论更能反映事实本身,我们对相关文献研究情况和研究结论进行了整理,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国内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障碍很多,这些障碍因素因企业性质、规模、行业、所处地区以及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2)人才、资金、信息(知识)一直都是妨碍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因素。
1自主创新人才缺乏
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何种性质、何种规模、何种行业以及处于何种环境的企业,人才缺乏是阻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第一位关键因素。技术创新要求企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学习能力。而此种特性完全依存于创造性人才,包括企业家、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人才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缺乏人才的企业,技术创新将难以进行。我国虽然劳动资源丰富,但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型人才却十分有限,需要花大力气培养。
实践证明,企业内部能否拥有一套有效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是企业自主创新得以有效开展并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原因在于,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新人力资源要素的内在价值,有利于引导具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要素流向能体现自我价值、发挥创造性潜能的环境中,创造出更高的收益。仅此而言,创新人力资源配置的过程就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2自主创新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对于自主创新的研究开发、技术成果转化及商业化等环节都至关重要,是企业获取技术、人才和其他创新要素的手段,决定着创新项目的成败。目前,虽然中国企业资金的筹措环境有所改进,但由于风险资本、产业资本等各类资本市场及其与政策融资的结合方式仍不够健全,还不能适应企业在发展和创新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
企业筹措资金的途径概括起来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企业通过自有资本积累,二是外源融资,包括银行贷款、政府补助、股票市场以及其他方式。自主创新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取得外源资金的支持。首先,资金需求数量巨大。一项自主创新活动,从创新构思到市场实现,其中包含很多阶段和环节,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一定数量的资本投入作保证,否则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且随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复杂,创新投入强度还将进一步提高。其次,风险高。无论是新产品还是新技术的创新,其创新周期、创新投入和收益都很难准确预测,有着很强的不确定性,但创新一旦成功,则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创新投资具有风险投资的性质,这与商业银行贷款要求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存在矛盾和冲突。再次,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自主创新的构思阶段,资金需求不大,企业自有资金即可满足;进入研究开发和试制阶段后,资金的需要量增大,此时自有资金已很难满足资金的需求;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后,资金需求进一步增大,企业不仅需要购买大量的先进设备、原材料等,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企业还必须进行大量的人员培训;产品生产出来后,为了得到市场认可并拓展市场空间,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营销渠道的拓展与维护,进行产品的促销与广告,但此时已经有部分销售收入,且创新的不确定性达到最低,将会吸引外部投资。因此,企业资金供需缺口会逐渐减小。
可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完全依赖企业自身的投入进行自主创新,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企业应在增加自身资金积累的同时,拓宽创新融资渠道,而这要求构建创新资本投资市场,形成一个创新风险分散、全方位支持企业参与创新的机制和局面。
3自主创新信息支持不足
在以知识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中,信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主创新作为一种技术经济活动,从创新战略目标制定、创新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到具体创新项目的规划、预算和控制,再到创新结果的评价,均离不开相关信息的支持。拥有充分信息的企业,可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掌握创新产品的市场定位,使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实现程度最大化。我国企业在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制度信息等方面反应缓慢,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持。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缺乏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从而导致企业处于盲目创新状态。这是一个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此外,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制度和政策因素对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影响重大,它同时从资源、制度、市场等不同方面影响企业自主创新。
三、会计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
(一)为获取符合成本一效益的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提供合理保障
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定价的有效性,定价的有效则取决于从信息到价格的定价机制。会计通过对企业信息,特别是技术创新相关信息的披露,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创新要素主体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他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心,从而获得他们的积极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向其提供有助于判断和估计企业经济收益能力的信号,从而影响他们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
1会计与创新资本资源的配置。通过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财务数据,为投资者提供相关可比的信息,引导社会资源流向效率高的企业;通过提供技术创新相关的非财务信息,防止企业的价值被低估,影响股东预期,激励股东投资的积极性;通过规范会计信息生成和披露标准,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管,保证投资人得到的信息客观、可比,促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2会计与创新人力资源的配置。公司是契约的集合。会计数字在契约的签订、执行与考核等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企业通过制定和实施鼓励人力资本投资的会计政策,可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增加创新人力资本的积累。同时,企业对创新相关信息的披露可以展示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从而有助于吸引优秀的研究人才和其他人才。
3会计与其他创新资源的配置。除了影响物质和人力资源的配置外,会计还对其他创新资源要素产生影响,如供应商、客户、政府、合作单位,甚至竞争对手。按照信号传递理论,在市场不完全和充满不确定性条件下,信息披露能够向其他利益主体提供有助于判断和估计企业经济收益能力的信号,从而影响其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对企业来说,公开披露创新信息将触发声誉效应,能够使公司更容易取得销售合同,获得政府资助或补贴,与其他公司或机构建立有利的合作关系,保持其当前地位,使潜在竞争对手不敢进入该市场领域,等等。
(二)为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机制保障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例如,如果企业能够做到创新成功率高且有高的收益率,创新资金不足的压力就可以大大得到缓解。这也正是在技术领先类企业中资金因素的阻碍作用相对减弱的原因。因此,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和监督的会计,就有必要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企业的创新活动,做好各项预测和分析,提高创新的效率。
1为企业创新战略目标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按照Shank和Govindarajan(1993)的观点,会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和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在制定创新战略目标时,企业必须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
外部环境如股东、供应商、顾客、政府、公众、竞争对手、媒介和社区等。内部环境包括企业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资源状况和企业的营销、财务、生产、研发等能力状况,以及企业文化等。借助于环境分析,企业可以充分了解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综合其他影响因素,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创新战略目标。
在制定企业创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会计提供的主要支持有:进行环境和市场分析,为制定战略目标提供信息;分析、整理、加工各种信息,帮助企业辨明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提供多种备选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者选择。
2运用专业知识对创新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创新方案选择提供依据。企业进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选择,然后从中选出最优或者可行方案的过程。创新方案选择的主要依据为:一是不同方案的预期成本或收益,二是企业进行创新所需具备的内外部条件。会计在支持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一方面表现为会计可以运用专业知识,测算各备选方案的预期收益和成本;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创新所必备的内外部条件,如政策法规、资金、技术、设备、材料、工艺、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技术创新决策提供信息,促成创新方案的选定和实施。
事实上,会计对创新的评价贯穿于创新的整个过程。C.MerleCrawford在他1983年出版的《新产品管理》一书中,详细讨论了新产品从构思产生到商业化的整个过程,强调合理的战略与严密的评价程序是产品创新的可靠保证,提出了新产品概念检验、预评价、评价、样品测试、产品试用、市场分析、财务分析、市场投放准备、总评价与评价体系。Pessemier则强调市场与销量分析、利益机会搜寻分析,据此比较各种产品战略的市场结构、效率和财务效果。
3对创新项目的计划或规划。创新项目的计划或规划是对创新项目如何实施做出的事前规划和安排,构成创新实施的依据和行动纲领。具体内容包括制定行动方案、预算和程序。在创新项目的计划或规划过程中,会计的功效主要体现为:(1)提供企业拥有的各种创新资源存量的信息,帮助管理层从竞争优势和长期盈利能力的角度对企业创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2)可采用目标成本、价值工程、成本企划等方法,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对每项创新方案的成本构成进行预测和估算,为创新预算和筹资规划提供依据;(3)为创新项目编制预算,包括资本预算和费用预算;(4)根据企业的创新战略或创新实施情况调整企业的财务政策,以保证企业创新战略或创新计划的顺利实施。
4对创新项目实施的管理与控制。创新项目实施对会计的依赖性最大,在这一过程中,会计时作用也最为关键。会计人员进行创新控制时,遵循的一般程序为:(1)制定创新评价标准,包括进度、成本、效益等指标;(2)监测创新执行结果,这需要建立创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并选用科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3)评价创新业绩,即用获得的实际成果资料、数据与评价标准进行对比。以确定偏差程度,并将分析报告报告给有关部门,进行纠偏。可见,会计对技术创新的支持贯穿于创新活动的整个过程。同时,创新环境下,会计提供的信息范围不再局限于历史信息和财务信息,也不再局限于企业自身。
(三)为信息知识的获取提供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基础
在当今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的情况下。信息知识的获取愈来愈依赖于不同组织和个体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这种沟通与协作既存在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人员之间,还存在于企业与外部,如投资者、供应商、客户、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其他企业、政府、社区甚至竞争对手等之间。协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契约,涉及到多个主体之间的资源交换和共享。协作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会阻碍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也难免会因目标、知识和职业背景等的不同产生分歧和冲突。会计有助于推动合作关系的建立,保障合作者的利益,减少合作冲突。依据契约理论,会计在契约的签订和执行中承担着计量分配和对计量分配结果所依据的信息进行公布的功能。通过计量分配,会计引入了一种实践评估的共同标准和(或)提供了一个制定可行妥协方案的空间,可以促使潜在分歧的解决,比如,盈利性目标通过将销售和生产人员的偏好转化为成本和收益,从而可以作为一元理性用来解决销售和生产之间的冲突。通过公开披露与技术创新相关的信息,可以为参与者的续约和吸引新的缔约者提供依据。例如,一些经验证据表明,公开披露创新知识有利于企业获取优秀的人才、赢得投资者的信赖从而降低融资成本、与其他公司或机构建立有利的研发合作关系等。
(四)为政府自主创新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微观支持
首先,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涵盖微观经济的决策者,政府的税收部门、经济规划执行部门及企业相关主管部门也同样借助会计信息进行有关税收、预算、经济建设、产业分析等宏观经济决策。同时,会计作为联结国家财经法规、会计政策与微观企业会计行为的中介,国家要利用会计准则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使其提供真实可比的微观信息,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会计还为国家自主创新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保障。会计准则有政治程序论和经济后果观之说。根据政治程序论,会计准则是一种政治化手段,是一种能实现政府既定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而根据经济后果观,不同会计准则约束下会计系统生成的会计信息代表的经济意义不同,它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及相关方的利益。如美国会计学家DavidH.Hawkins在1975年11月发表的演说——《财务会计、准则机构和经济发展》中提出,在美国,联邦政府愈来愈意识到当前对财务会计信息规范的主要形式是报告行为影响及其宏观的经济后果。公司报告准则应当能引导微观经济与国家宏观目标一致。显然,会计准则之所以能成为实现政府目标的手段和工具,根源还在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特性。
最后,自主创新政策效果评价依赖于会计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政策制定后,其实施成效如何,与政策目标存在哪些差距,必须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一般来说,政府自主创新政策的目标包括近期和长期两个层面。近期目标主要是引导与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长期目标在于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在评价创新政策效果时,应着重从企业和社会两个层面人手。在企业层面,会计在评价创新效果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企业研发投入强度、R&D投入能力、新产品产值、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利润等衡量企业创新投入效果和产出效果的重要指标均离不开会计及其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在社会层面,会计提供评价经济发展效果和科技投入能力的重要数据,如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工业销售产值、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不同规模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不同规模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等。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自主创新的复杂性决定了它需要有强大的支持系统才能得以成功。现有会计系统对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支持作用,而进一步完善会计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信息披露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在创新活动的资源配置功能
对于通过创新塑造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创新信息披露对企业缓解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塑造优良的声誉以及战略性股权运作等均具有积极意义。但开展这项工作存在两个难点:一是存在较高的专有性成本;二是信息披露的效果难以保证。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在不断完善市场的前提下,允许并鼓励企业对创新信息的选择性披露;另一方面要求企业从战略角度对信息披露实施管理。这需要:(1)将信息披露纳入战略管理范畴。信息披露选择与公司战略意图相一致,能使信息使用者清晰观察到公司行为,从而接收上市公司力图传递的信号,有助于公司信息披露目标的实现。(2)明确的披露目标。公司制定披露策略时,必须在明确披露目标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可供披露的事项以及信息使用者(包括竞争对手)对不同披露方案的反应。(3)坚持长期稳定的信息披露策略。在竞争市场上,不均衡的信息披露会传递给投资者风险较大的信号。(4)建立基于公司战略的信息披露框架。这不仅能增加公司信息披露的可理解性,而且有利于树立公司形象,并最终有利于公司竞争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转变传统观念,强化会计对创新活动的管理控制作用
早期的研究认为,组织的创新活动在许多方面与会计控制职能产生矛盾。比如创新要求自由的组织文化,而会计控制却更需要遵从的组织文化;创新要求组织授权给员工,而会计控制却更倾向于集权的组织模式;等等。后来的研究认为,创新与控制并不矛盾,创新需要控制来保证其有效性,在会计控制制度框架内,管理者和员工的价值和创新被结构化为一种组织行为,在规定创新的方向和意义的同时也克服了创新的风险成本。如Clark和Fujimoto(1991)认为,“目前有效的产品开发组织不仅以创造性和自由为特征,而且以约束、进度控制、资源利用和产品质量为特征……。产品开发的挑战与其说是单方面的组织结构和宽容的管理风格的追求,倒不如说是控制和自由、精度和灵活、个人主义和团队精神的微妙平衡”。”Simons(Ⅱ995)的“杠杆控制”(levelofcontrol)系统表明,交互式管理控制系统将有助于促进成功的产品创新;AngeloDitillo(2004)认为管理控制系统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发挥了组织协调与知识整合的双重作用;Odey(2003)阐述了管理控制系统如何帮助创新组织战略的执行。国内方面,陈海声等(2006)提出了R&D成本的预算控制、进度控制和工程控制的三维控制措施;梁莱歆(2007)调查分析了我国企业研发预算管理现状及其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上述研究为发挥会计在创新中的管理控制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中,强化会计对创新活动的控制作用,需要:(1)及早参与创新的组织与管理。会计参与创新决策的重要作用在于为提供决策相关的产品成本和收入信息。(2)加强对企业创新过程的预算管理。(3)创新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技术。由于创新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非常规、难以标准化的活动,且创新成本对象模糊,通常很难运用现有的成本管理模型和方法对其成本进行管理。因此,在进行创新成本管理时,需改变传统成本管理思路,运用新的方法与技术。(4)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控制创新风险。会计可以通过信息提供、内部控制、财务预测系统、财务制度等机制对创新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5)重视对创新成果的核算和管理。(6)设计以创新为导向的激励和内部考核机制。
(三)完善会计准则,制定创新导向的宏观会计政策
理论上讲,会计能否“将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引向特定国民经济政策的执行”,取决于会计准则与国家宏观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即当会计准则符合政府宏观经济目标和经济计划时,将引导个体经济行为趋向国家宏观经济目标,促进国家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否则将会抑制或抵消政府政策的作用效果。但由于在实践中政府客观上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当会计准则与政府政策目标出现冲突时,政府及其权力机构往往会干预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通过权力强制某一会计准则的通过与执行。例如。在美国,由于对投资税款贷项及石油、天然气行业中的勘探费用采取递延法不能通过财务报告充分体现政府减税政策刺激经济的目的,削弱了财政政策的激励作用,因而遭到了国会的强烈反对,并通过SEC向会计原则委员会施压,迫使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允许所得税处理的流转完毕率法与递延方法。采掘工业中的成效成本计算法与全部成本计算法同时使用。其实,会计的这一特征长期以来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如法国和德国,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这些国家直接干预、管理会计活动,统一会计标准,确保会计服务于国家的宏观决策。
- 上一篇:乳腺癌患者术后婚姻质量透析论文
- 下一篇:法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的运用刍议论文
精品范文
10企业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