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技术创新原动力评价系统研究论文

时间:2022-01-01 03:50:00

导语:浅析企业技术创新原动力评价系统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析企业技术创新原动力评价系统研究论文

摘要: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用“不创新就是等死”来形容创新的重要性。目前,在某种程度上,科技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甚至生死存亡!因此,找出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动力源,深入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部动力要素,对于推动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现实的战略意义。

一、文献述评

技术创新动力又称技术创新起源,它回答了技术创新的原因。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用公式表示了社会行为的一般规律,即B=f(P,E)。其中.B为行为;P为主体变量;E为环境变量。由此可知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行为主体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现代行为科学指出,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而动机是受需要制约的,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基础根源。动机产生的第二个因素是外界环境的刺激。动机在外界环境的激发下得到强化,驱动行为的产生,指导人们做出相应的行为选择.使活动朝着特定的方向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是行为产生的一般机理[2]。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内因和外因的耦和系统。其中内部力量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因,外部力量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条件,外部力量通过内部力量起作用。技术创新各动力要素的互动作用结果表现为一定的创新动力模式。对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理论观点和解释模型。到目前为止,这些模式可以分作两大类型,一种是从外部因素来构造的系统解释模式。另一种是主要从主体需要角度建立的动力测度模型。技术推动型创新机制是技术创新理论的奠基者熊彼特(schumpeterJ.A.)提出并倡导的.他认为,技术不管是在技术系统以外还是在一个垄断竞争者的大型研究和发展实验室中产生的,都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发动机。20世纪60年代以后,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罗伯茨(Roberts)教授通过对美国与英国企业的调查分析,得出成功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是市场的需求。20世纪70-80年代,大量的技术创新研究结果表明,科学技术与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耦合的过程,它们在技术创新中共同起到动力的作用[4]。这就是技术创新的技术和市场联动创新机制0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罗斯韦尔(Rothwell*R.1994)描述的“第五代”创新过程。这种过程被称为网络过程,从而这个创新动力机制被称为系统集成网络型创新机制。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有很多学者开始了对技术创新动力理论的研究。项保华对创新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傅家骥进行了创新源方面的探讨,刘景江、许庆瑞提出了政府从外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途径。综观我国学者关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推动型动力机制研究,侧重于从企业内部寻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方法。另一类侧重于外部市场的需求与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为了生存而创新自救。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些观点反映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经济状况和历史背景下研究者对技术创新动力问题的见解。但是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现状和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必要从内外两个视角综合审视企业的创新动力。

本文在上述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型,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技术创新动力的指标体系。

二、理论模型

基于系统论的观点,借鉴波特的基本价值链的建立思路,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创新动力因素,本文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部动力机制模型。

(一)企业内部创新动力分析

企业内部创新动力,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对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内驱力的动力因素。它是创新动机和创新行为产生的基础和根源,是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首要原因在于其创新内在要求不足。没有创新要求,外界刺激就成为无的之矢。创新要求越强,创新动机也就越强,创新要求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始终,发挥着永恒的动力作用。企业内部的各种主要的技术创新动力要素主要包括企业家精神、企业目标、企业文化、企业创新能力及对技术创新能力的预期。

1.企业家精神。具有创新意识与精神的企业家是企业组织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首要的内驱动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会从企业的长远利益角度考虑,战略性地组织和实施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2.企业目标。企业目标对创新需求有着重要影响,当企业目标与创新的本质特性相耦合时,创新的需求最为强烈;当两者不相容时,企业就很难产生创新需求。企业目标可以有多种选择:产值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等。追求短期利润的企业不能在短期内用足够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强度较大的工艺创新。在追求中长期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企业不同于一时的利润得失,宁可牺牲部分短期利润,增加资本积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来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推出新产品,从而在市场上确立自己的价格优势、产品优势和规模优势,以获得利润的长期稳定增长。

3.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它也是持续推动和保障技术创新项目得以顺利进行的因素之一。许庆瑞(2005)通过对海尔文化的研究,认为创新型文化不仅直接作用于企业的技术要素(如挖掘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等),更多、更大的作用反而是通过“全员”实施的管理思路,形成“文化场”,进而作用于企业各创新要素(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继而再间接地作用于企业的技术要素。

4.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其创新要求才具有可实现性。根据技术创新活动的要求,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决策能力、创新技术能力、信息能力、资金能力四个方面。

5.技术创新能力与期望。追求技术创新收益最大化和对创新成功的预期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的内驱动力。企业对创新成功的预期直接影响着创新投入和最终结果。如果企业认为,创新的预期收益大,创新成功的概率高,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就高;反之,就缺乏创新的动力。

(二)企业外部创新动力分析

企业外部创新动力,是指那些存在于企业外部并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较大影响或形成“动力场”的诸多因素。本文认为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各种主要的技术创新动力要素包括:科技发展、市场需求、竞争压力、政府政策等。

1.社会科技进步。科学技术一方面因其惯性而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在产业化和商业化之中寻找出路,这就有了科技推动的基础创新。科技进步成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和信息源泉。它会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并且形成技术创新的高潮,呈现“基础研究一应用研究一开发研究一技术创新”的链式发展模式。

2.市场需求。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而占有市场份额的过程,也就是参与市场竞争和满足广大消费者广义需求的过程。由于社会需求的出现,对科学技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导致应用与开发研究,从而产生技术创新,去解决已存在的需求问题。

3.竞争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为自己的产品打开销路,提高市场占有率。因此通过技术创新改进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费用支出,降低产品成本,以获得更好的效益。

4.政府政策导向。政府创造的宏观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基本环境,是技术创新的基本刺激与约束力量。如果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激励和扶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则会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促成企业的技术创新。另外,技术创新在某些领域会出现失灵的状况。例如高技术产业资本投资的规模和开发风险常常不是单个企业负担得起的,需要政府的支持;一些自身很难发展,又面临国际竞争的产业,如微电子、计算机等也需政府的支持;许多对产业或整个社会有重要意义的活动领域,如能源、交通等,同样需要政府的扶持。

综合上述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内外部动力机制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

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构建的原则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众多,各个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多层次的动态系统。为了能准确高效地利用现有数据,并且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本文遵循了科学性、全面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指标的设计在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选取具有共性的综合性指标,同时力求数据的可操作性,一方面指标要易于获取,另一方面将指标量化,以便于测量。在指标选择时,充分参考借鉴国内外学者经过实证检验了的指标。

(二)评价指标选取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在总结企业技术创新内外部动力要素的基础上,借鉴部分学者在进行技术创新内部与外部动力因素的评价指标,本文构建了由2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l。

(三)数据的获得、处理与分析

在对三级指标进行测量时,能够得到数据的指标,可以直接收集数据。对不能取得客观数据的指标,通过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七级或五级量表将指标量化,向企业及外部相关单位进行调查获得。数据的处理,既可以运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主成份分析,通过分析各指标的因子载荷,找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主要因素。也可以将企业技术创新内外部动力评价指标与企业绩效或竞争力等指标联系起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运用测量结构方程模型的AMOS或LISR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改善这些要素,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达到提高企业绩效或竞争力的目的。

综上,本文通过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部动力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内外部动力机制模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刺激、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测量方法。使政府和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评价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技术创新与动力因素会呈现出动态、多元的趋势,因此,本文提出的模型与评价指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并修正。

注释:

①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彭志华,译.海南出版社,2000.

②陈春花.企业文化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③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④金.S.卡梅隆,罗伯特.E.奎因.组织文化诊断与变革.谢晓龙,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⑤傅家骥.技术创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⑥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⑦赵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科技资讯.2006(22).

⑧孙冰,李柏洲.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综合评价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5(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满强.技术进步系统论[M].大连: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2]许箫迪,王子龙.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3(5).

[3]许庆瑞,主编.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欧庭高,曾华锋,编著.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5]Rothwell-R.TowardstheFifth-generationInnovationProcess[J].IntennationalMarketingReview,1994(11).

[6]项保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1994(1).

[7]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8]刘景江,许庆瑞.美英日韩政府技术创新推动作用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1(1).

[9]许庆瑞.海尔的创新型“文化场”[J].科研管理,2005(3).

[10]欧阳新年.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与利益激励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