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独立董事利弊分析管理策略论文
时间:2022-12-30 11:48:00
导语:探究独立董事利弊分析管理策略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独立董事制度是加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由于其在我国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实现独立董事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的均衡。从而,应对独立董事进行适当的激励,以激发其监督内部人、维护公司的和全体投资者利益的积极性;同时,还应加强对独立董事的约束,惩罚独立董事违反义务的行为。
关键词:公司;独立董事;激励;约束
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内担任其他职务和领取薪水,与公司没有其他实质性利益关系的那一部分非执行董事。独立董事是英美模式公司治理的重要制度,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美公司创立了独立董事制度。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01年8月21日颁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独立董事制度,这是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一大创新。它的建立有利于解决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中小投资者的保护问题;有利于制衡控股股东,监督经营者;有利于解决政企不分现象;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专业化运做水平等。但是由于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还属于新鲜事物,对于如何有效的引进独立董事制度问题引发广泛讨论,笔者认为重要的就是对我国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研究。
一、对独立董事进行激励与约束的原因分析
独立董事是代表全体股东对内部人进行监督和制约,其本质上是人,不是所有者,“要使独立董事能真正落实独立董事制度的初衷,而不是消极应付或成为控股股东的附庸,没有足够的奖励只能是一厢情愿”。从约束机制来迫使独立董事履行职责,却产生:一是担任独立董事的人数会减少,因风险和责任高,但获得利益少;二是即使有人愿意担任独立董事,也只愿意付出很小部分来达到相关要求即可,不会真正为公司的利益而服务。同时,由于独立董事的过于保守,倾向回避风险,以及其谨慎、注意义务等,为了激励独立董事的工作力需要,需要给予其激励。
此外,由于独立董事可能违背承诺,导致道德风险,即独立董事为获得高利润与内部人互相勾结,与内部人一起来欺骗投资者,这就要求也应对独立董事进行约束,以实现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初衷。
二、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一个统一整体、二者相辅相成。
(一)激励机制
1、声誉激励
一般而言,具有一个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资格往往体现出了一个人的良好的声誉。从声誉的角度考虑,独立董事通常会尽力工作以维护自己的声誉。声誉机制将激励独立董事去监督执行董事和经理人员,在某种程度上避免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之间的“合谋”,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2、报酬激励
在各国的资本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强化独立董事地位的同时,其报酬问题也被关注。对独立董事进行报酬激励,已经成为西方公司的一种惯例,并且,形式多样:(1)固定薪金,这是一种最基本的、通用的激励措施。(2)延期支付计划。规定参与这一计划的独立董事将其固定津贴的一部分(通常是1/4)自动存入延期支付户头,在独立董事退休或离职时在以公司普通股票的形式支付。(3)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公司给予持有人以特定价格购买公司股份的权利。在大多数情况下,该购买价格是期权授予日股票的公开市场价格”,使独立董事的报酬和公司业绩挂钩。
3、控制权激励
控制权是一项重要的激励措施,应在充分尊重独立董事所具有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授予独立董事必要的控制权,如经理人员的罢免、必要信息的查询和收集意见、重大经营决策项目的监督、评审和投票权等。此外,还应及时向独立董事提供尽可能充分的信息,如公司的财务报表、公司战略、投资等,以保证独立董事有效行使权利。
(二)独立董事的约束机制
1、声誉约束
独立董事未能在上市公司发挥积极作用,则声誉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被独立董事市场给淘汰。声誉受损的独立董事在投保董事责任保险时,保险公司往往不原意承保,或以高额保险费用为承保的先决条件,迫使独立董事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2、法律约束
独立董事受股东大会的委托,拥有监督权、审核权、信息披露权等,对公司及其股东也负有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根据权责对等原则,若独立董事因不注意等给公司造成损失,应承担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因为“只有法律责任约束的义务,才能得到切实的履行。潜在法律责任的威胁,会促使独立董事坚持和维护法律要求的公平公正原则”。
3、股权约束
股权对于持有者来说,既是一种激励又是一种约束。让独立董事持有一定的股份,他们会认真对待董事会的每一项议案,会将他们的现实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利益结合,为公司谋得更多的利益。
4、市场约束
市场约束是指上市公司对于独立董事在人才市场上实现优胜劣汰。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如果发生公司兼并,被兼并公司的董事会将被解散,表现优良的独立董事进人人才市场后能够谋得新的董事职务,而表现不佳的董事则得不到任何新的职位,这样可以形成市场去自由选择的独立董事选拔机制。
三、我国独立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001年,我国开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到2004年,我国已有1257家上市公司设立了独立董事(占上市公司的99.68%)。然而,独立董事要么如“花瓶”形同虚;要么,违反公司章程,损害投资者利益,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
(一)激励机制的缺陷
1现行的激励主体为聘请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这种由上市公司直接支付给独立董事薪酬方式会造成上市公司对独立董事的支配,影响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削弱了激励机制的激励功能。
2在激励标准方面,缺乏对独立董事业绩评价机制以及收入与业绩、风险与收益挂钩的奖惩措施,不利于促使独立董事遵守客观、公正、独立的执业原则,约束独立董事的行为。
3现行的激励方式是固定津贴制,形式单一,属于短期静态无关联激励,不利于将独立董事的短期利益和公司股东的整体利益结合。据上海荣正投资咨询公司(2002)调查结果显示,上市公司支付报酬形式有车马费、顾问费、津贴(包括基本津贴、会议津贴、风险津贴等),但绝大多数以现金形式固定地支付,未采用延期支付等,难以有效激励。
4、在我国,信誉市场尚未形成,又无评价独立董事的中介机构,难以评价独立董事的个人能力、操守和尽职程度,独立董事的个人能力、素质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导致了声誉激励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约束机制的缺陷
1法律约束不足:(1)我国现行法律少有关于独立董事法律责任的明文规定,2001年我国引进了独立董事制度,但《公司法》第123条只是简单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其他的散件于部门规章,层次低。此外,该法第150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只是一个相当笼统的说法,缺乏可操作性,约束力有限。(2)对独立董事的运作程序缺乏严格的制度化保证。法律方面没有赋予独立董事明确的责任和权利,当独立董事参与的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时,没有明确的依据对他们追究责任。(3)我国偏向于行政责任的处罚,忽视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独立董事违反诚信义务,往往是只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罚款或警告处罚,区区数万元的罚款的震慑力相当有限。
2声誉和市场约束机制缺乏。我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独立董事市场,独立董事主要来自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来源于企业的管理人员。正由于非来自于独立董事市场,其价值不是取决于担任独立董事的表现。难以起到市场约束、声誉约束作用。
四、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方法和建议
基于目前我国独立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外部环境的不成熟,本人提出一些完善独立董事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议。
(一)健全独立董事的报酬激励机制
一般而言,企业进行激励时,应采取固定报酬和其他方式相结合,除向独立董事支付固定津贴或年薪外,还应当采用递延股票、会议费、股权激励等,使独立董事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但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方案应该有所区别,以避免产生“共谋”危险。此外,由于独立董事履行职责同时也伴随着可能发生的风险,有必要建立合理的独立董事责任补偿机制。
(二)建立和完善声誉促进机制
独立董事的声誉是体现独立董事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和努力程度、敬业精神的公共信息。这种信息的产生和传输都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只有根据准确的声誉信息对独立董事进行奖惩,才能体现声誉机制对独立董事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从而,应积极培育开放式的独立董事人才市场和独立董事资格认证制度,建立独立董事档案和独立董事业绩公示制度,为社会公众和中介机构评价独立董事的业绩提供条件,促进个人信誉及社会评价体系的形成,培育竞争有序的独立董事市场。
(三)完善法律约束机制
在我国独立董事的法律约束机制很不健全,因此有必要予以完善:
1进一步明确有关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及其解决办法,消除运作上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真正将独立董事制度上升为具体的法律制度。同时,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要符合公司运作各方面的要求,如规定原则上一个公民只能担任一家公司的独立董事。
2明确规定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责任。根据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如果法院判决董事会承担经济或法律责任,根据董事会的纪录,凡是对该项决议投赞成票的董事都应对此负连带责任,独立董事当然也包括在内。同样,若出于一般过失,则通过保险制度来降低其风险;但若是出于重大过错,则必须要自己来承担相应的经济或法律责任。
3增加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使独立董事真正发挥作用。据悉,“英美国家,有些公司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人数已超过董事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而我国的比例还很小,这个比例最好能提高到1/2以上,以确立独立董事的强势地位,使独立董事摆脱受控制股东和内部董事控制的局面。
(四)创建独立评估机构,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自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
1成立行业的自律组织——“独立董事协会”。其在保障独立董事合法效益的同时,通过制定内部的惩戒措施,规范独立董事执业行为。通过制定具体的执业规则、行为规范,来明确独立董事的执业责任;组织业务培训,提高独立董事的执业水平;构建独立董事评价体系,将独立董事的声誉和执业业绩挂钩。
2成立“独立董事事务所”。一方面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签订有偿服务契约并对上市公司负责(该契约必须经该公司股东年会表决通过),另一方面独立董事与事务所签订劳动或劳务合同并对事务所负责。事务所对独立董事因执行业务受到的追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事务所承担赔偿义务后有权就独立董事的故意行为提起追索。
同时,二者是行业指导关系。两者各司其职,共同实现独立董事职业化的管理。
(五)在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同时尽快完善相应的治理环境
独立董事是否真正发挥作用,还取决于一个强有力的治理环境。国外的独立董事制度之所以行之有效,就在于此。美国公司的管理层得到有效监督的主要原因,除了“独立董事”的存在,还在于其完善而发达的外部监督机制,如强制的信息公开制度,股东证券诉讼,证券交易所的自律规则、公司并购以及风险诉讼机制等等。而这些我国极为欠缺。
从而,我国不彻底解决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问题,不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机制以及相关法规,不完善现有监管体系,仅寄希望于独立董事就能彻底解决,显然太过于理想化。因此,独立制度建设总体不应操之过急,只有建立独立董事运作的制度环境,培育其生长的文化背景,才能使独立董事制度真正发挥作用,确保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为维护中小股东利益提供重要保证。
- 上一篇:剖析公司法人营利性的根源论文
- 下一篇:浅谈公司内部制度治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