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思维创新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09 04:21:00
导语:新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思维创新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提要]文章作者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管理进入了新的时期,管理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战略化、信息化、人性化、弹性化必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趋势。
[关键词]管理理论;企业管理;趋势
一、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回顾
自1769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企业诞生以来,企业已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企业管理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和组织管理四个阶段,实现了两次大的飞跃:
(一)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企业管理的第一次飞跃
传统的经验管理方式从1769年一直持续到1910年,这种管理的性质是非理性的,经营者完全依靠个人的经验和直觉作出经营决策,企业内部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可循,各职能部门没有明确的分工,属师傅领导直线型组织形式。大多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生产力发展极其缓慢。
直到1911年,美国著名的“管理之父”泰罗就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劳动效率进行了“动作与时间的研究”,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阶段迈向了科学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家不再依靠个人经验和直觉进行管理,取而代之的是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如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就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变革。
1916年,法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等一般管理14条原则,其管理思想的一大重要内容是把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大职能,并对这五大管理职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管理阶段的管理模式是理性的,其特点是以法治替代人治,组织形式由直线式转为职能式,管理性质属纯理性,主张人为经济人。强调“数字化”管理手段,实行任务管理方法,重视采用数量模型和逻辑程序进行方案决策。
(二)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
科学管理使企业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二战以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和脑力劳动在管理中的地位的突出,科学管理在实践中暴露出其本质的弱点——对人的忽视,造成工人对工作的厌烦、劳资矛盾的激化等。
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管理学者们开始从微观上研究造成企业效率下降的“软件”影响因素。由梅奥主持进行的“霍桑实验”的结果表明:(1)职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工作态度及其与周围人的关系。这一结果奠定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基础。在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还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等。他们认为管理过程既是决策制定过程,又是创新和执行的过程,而这两个过程带有强烈的无法测度的个人感情色彩,很难单靠严密的组织计划和机械的数字化管制方法加以掌控。他们还强调企业要充分运用“软”性的管理因素,通过培育企业文化来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文化理论提出了完整的与科学管理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框架,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的企业管理模式。相对于科学管理来说,其特征变化主要表现在:(1)管理的人性假设前提不同,文化管理把人看作是自我实现人和观念人,以“性善论”为哲学基础,认为人有着巨大的潜能有待开发。(2)管理的中心不同,由科学管理的以物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旨在尊重人、培养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最大限度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愿景。(3)组织形式由职能型转为学习型。(4)激励方式由外激转向以内激为主、外激为辅。(5)管理性质由科学管理的纯理性转为理性与非理性结合。
之后,1990年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他认为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正是人们从工作中获得生命意义、实现共同愿景和获取竞争优势的组织保证。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虚拟组织,该组织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达到全球企业合作目的,一旦合作意向达成,合作关系即可解除。虚拟组织非常灵活,能迅速获取全球资源,同时还可避免剧烈的环境变动给组织带来的冲击。
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与传统企业管理行为的比较
现代企业管理行为与传统企业相比,在生产管理与经营等诸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一)人与物的管理上不同。传统企业管理重在管物,重在对物的分配、调度、安置、收入、支出;而现代企业管理重在管人,强调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重在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与此同时,现代企业管理还注重人与物的匹配,强调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效能的发挥。
(二)管理的理念上不同。传统企业管理重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宗旨是以周密的制度约束确保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而现代企业管理注重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和人的自控,旨在通过较高的领导层素质和员工素质、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和自律自激机制,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三)管理的内涵和目标上不同。传统企业管理行为总是针对某一管理要素实施,不管是在对问题的揭示上,还是在对问题的分析或处理措施的制定上,基本上是直观的线性思维、单维的平面式管理;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是针对多个管理因素实施,注重多维的立体式协调处理(如销售问题必须与生产技术开发、人员安排、制度分配、经营方向、市场定位等相联系)。多维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突出特征。此外,传统的企业管理对产品的质量保障只着眼于生产过程中,而现代企业管理则着眼于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建立起全员参加、全过程展开的全面质量理体系。
(四)市场营销方式不同。传统企业管理在产品销售方向的选择上,一般着眼于区域内、部门内市场或既定的市场,这种市场营销的市场容量相对有限,因而称其为小市场营销;而现代企业管理则与之相反,产品销售方向选择的是大市场营销观念,强调市场营销要打破传统的部门和行政界限,跨区域甚至跨国境进行,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开展营销。而且,它强调市场的多变性和可引导性,企业可以引导消费,创造新的产品需求市场。企业的市场开发和创新是持久的行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时空是无限的三、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企业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管理产生的影响是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源动力。主要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一)战略化管理
科学正确的战略构想关系到现代企业的兴衰存亡;而战略研究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客观事实的实际了解、分析能力和预测技术的发展。因此。从实际出发注重对左右组织或企业成败的长期计划和战略进行研究,必将成为管理中突出的热门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外部环境庞大而纷呈多变。管理所涉及的因素日趋复杂。整合多方因素,现代企业的管理战略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1)在投资战略上,大量投资主要向人才培训、激励创新、知识产品及服务等方面倾斜;(2)在竞争战略上,注重保护知识产权这一利器,把蕴涵在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作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3)在经营战略上,围绕发挥和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来制定;(4)在成长战略上,则大力依靠无形资产的创造和增值来实现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依靠智力扩张、知名度的提高、信誉的增强、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经济效益使企业经久不衰。日本松下公司靠大量生产的“自来水哲学”和仿制为主的“后发制人策略”,长期保持服务优质和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成为世界家电行业的龙头老大。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企业领导一年中要花大约40%的时间去研究战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说:我整天没有做几件事,但有一件做不完的工作,那就是规划未来。公务员之家
(二)信息化管理
企业管理者发挥各种职能作用,都要以掌握大量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为前提。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生产技术、社会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等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伴随着电子商务、虚拟公司等新的营销方式和企业的兴起,企业管理正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信息管理正成为企业竞争致胜的重要法宝。传统的企业管理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对信息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现代的信息处理要求。对现代企业处理信息的要求,首先必须及时掌握必要和准确丰富的信息,并正确地加工和处理、迅速地传递和分享;其次强调把信息融合到产品和生产服务过程及企业的整个经营与管理过程之中。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作出迅速而正确的决策。
(三)人性化管理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中的物质资本地位相对下降和人力资本地位相对上升必将成为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看作是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人是管理活动中的决定因素,因此,管理活动中必须体现人本精神;管理方式上,更加强调柔性法,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能力,通过激励人、鼓励人,以情系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企业的长效发展机制。日本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曾说:如果说日本式经营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人”是一切秘诀最根本的出发点。“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也说:松下公司的口号是“企业即人”,且多次宣称“要造松下产品,先造松下人”。
(四)弹性化管理
社会管理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趋势是,对管理的弹性和适应性有较高的要求,管理从固定的组织系统向富有弹性的组织系统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和美国的一些管理学者对日美几家著名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比较后指出,美国企业规模过大,组织机构过于复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划分很细,部门间沟通少,管理集权程度高,灵活性差。而日本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多,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畅通,且在经营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工作效率高,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即称为富有弹性的组织或柔性组织。现代企业要求有适度的规模经营,组织机构应该趋于灵活而富有弹性,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同时,下放经营权和管理权,赋予下属人员更大的自主权。这既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专长和创造精神,又有利于使企业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高层战略决策问题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组织机构必然会越来趋于随意和多样,相应于组织的管理也必将日趋弹性化.
- 上一篇: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措施探讨论文
- 下一篇:护士精神压力释放对策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