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变革提供增值服务论文
时间:2022-05-28 04:21:00
导语:内控变革提供增值服务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含义以及其在企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内部控制提供企业价值增值的方式;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改善我国内部控制现状的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严重地摧毁了公司不断增值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相对滞后、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价值是买方愿意为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有用性所支付的价格、降低外部监督成本、评价和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参与公司治理、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认识上存在偏差、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不佳、转变内部控制理念、创建强有力的内部控制质量控制体系、从法律上确立内部控制的地位和作用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如今,多样化和多变性的环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经历着实质性的变革。内部控制是确保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有效实现的管理控制机制,也必须随之而发展,才能成为企业价值链上一个必要的环节,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关键词:内部控制;价值增值
当前,一系列企业丑闻的集体爆发,不仅严重地破坏了国际经济秩序,危机波及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而且也严重地摧毁了公司不断增值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向以公司价值增值为目标的内部控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场重视公司治理结构的风暴也不可避免,对内部控制的职能与责任要求更加明确和突出——为公司目标增值做出贡献。内部控制将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相对滞后,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实现企业增加价值的目标?若能在相应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抓住机遇,无疑可以成功的应对挑战,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曲折,直接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以及其在企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达成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按照COSO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活动。
价值是买方愿意为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有用性所支付的价格,但是价值并不一定都以货币来衡量,而可能是一种更加广泛的、定性的效用,可以通过主观评价来确认,用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结合来衡量。内部控制就满足这种对价值定义拓宽的标准:内部控制价值的买方是需要内部控制服务的利益集团,可以存在企业的内部或者外部;内部控制提供的产品就是内部控制服务,其价值体现为对买方的效用;内部控制的价值不能完全用货币来衡量,需要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主观评价;内部控制的价值必须要买方支付一定的价格才能得以实现。根据波特对价值活动的分类和基本价值链图,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属于辅助活动中的企业基础设施活动,它通过整个价值链而不是单个活动起辅助作用,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二、内部控制提供企业价值增值的方式
(一)降低外部监督成本
内部控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组织预防和减少损失,当内部控制成本小于损失的减少时,公司价值就增加了。降低外部监督成本是内部监督增加价值的最直接和最可控的途径。一般来说,内部监督可通过降低内部监督工作本身的成本、提高监督效率来增加价值。如何才能有效降低监督成本?首先,在内部监督时间上,应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并存转变。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把内部控制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有利于节省事后监督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在内部监督方法上,应由单一的现场查账方法向多种方法并用转变。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电算化和内部管理电算化的普及,内部控制对象的内容和范围发生了重大变化,单纯依靠手工的现场查账方法已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提高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可以将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与利用计算机进行内部控制的先进方法相结合,将传统的现场控制与非现场控制结合起来,扩大内部控制范围,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耗费,降低内部控制成本,提高内部控制效益和效率。
(二)评价和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的风险无处不在。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风险管理都是其经营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服务应该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职责。对此,COSO框架针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每个要素分别说明了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此外,内部控制主体可以以咨询顾问的身份协助组织确定、评价并实施针对风险的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一方面,内部控制可以就公司风险管理活动的效率提供客观的建议,根据对风险的鉴别和评价指导制定应对风险的措施,维持和开发适合企业的风险管理框架;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在组织内部开展风险管理培训为组织价值的增值服务。
(三)参与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在决策、执行、激励和监督约束方面的一种制度或机制,其实质是确保经营者的行为符合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能够决定公司能否有序运转、公司的效益和持续发展能力能否不断提高,进而关系到整个资本市场能否规范有效运行,甚至关系到整个资本市场的成败。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具体作用可以归纳为:(1)系统评估控制环境,对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2)评价管理层执行控制过程的有效性;(3)对风险控制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4)对管理层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内部控制对组织战略进行动态的监督和控制,防止偏离战略目标帮助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从而增加组织价值。
(四)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亦称企业伦理,是指调整企业之间、企业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良好的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有利于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和安定团结;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气候;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内部控制有利于促使管理层、管理人员和员工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在组织道德文化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例如,内部控制可以定期评价企业是否有清晰易懂的道德规范和相关说明;是否有支持并加强道德文化的具体措施;是否有保护检举人的举报制度;是否有要求雇员、供应商、和顾客定期声明遵守组织道德规范的制度;是否设有接受举报的机构,以保证检举得到评价;是否有道德文化宣传教育机制,使员工成为良好道德文化的倡导者;是否定期对雇员、供应商、和顾客的道德状况进行调查;是否定期检查组织道德文化可能受到的损害;是否把背景调查和诚信测试作为招聘员工的一个内容。
此外,内部控制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增值活动还有:高层基调培训、提供不道德行为方面的统计资料、创办刊物介绍其它公司的不道德行为、介绍高层基调的成功典范、帮助管理层制定经营行为指南、提出对高层基调进一步改善的建议等等。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在企业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中发挥作用,为增加组织价值并提高经营效率服务,其作用能否有效发挥与组织的增值目标能否有效实现有很大关系。经过总结,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可归纳如下。
(一)认识上存在偏差
我国内部控制是在国家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它代表国家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它又代表本单位管理当局对本单位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因此,在指导思想上,内部控制偏重于“监督”,被认为是个重要的“发现者”,目的是寻求发现问题,然后将监督发现报告给上级领导,并没有解决问题的职责,也没有解决问题的权利。因此,内部控制仍被定位在监督职能上,并未向服务型转变。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现代企业经济活动的多元化使得其内部控制范围非常广,涉及企业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后勤管理、院系业务管理、重大投资和资产处理管理等。目前,企业尚未公开制定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某些非经常业务缺乏控制,如投资、工程等;有的企业虽建有规章制度,但不落实,不考核,形同虚设,单位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本身均处于内部控制无力状态,致使大量违纪现象发生。这样,单位控制弱化、管理松懈,势必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也势必造成收入申报不实、税款缴纳不准等诸多违法现象,违法成本高企,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价值增值。
(三)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不佳
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是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反映。通过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可以揭示内部控制在企业的运作中究竟起了何种作用,能否实现为公司价值增值服务的目标。由于内部控制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作用没有被充分认知或未被正确认识,部分高层领导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检查内部经济问题,会影响企业职工的团结和稳定,分散管理人员的精力;有的领导则认为内部控制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从心理上就排斥内部控制。
四、改善我国内部控制现状的建议
(一)转变内部控制理念
传统的内部控制强化监督职能,其目标是帮助管理者完成其责任。这种被动的、事后察觉式的方法使得内部控制对组织所做的贡献更像是“资产评估”,与价值增值没有直接而明显的联系。现在内部控制应以“价值增值”为理念,强调内部控制是组织的增加价值需要,直接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到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由此内部控制在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就不应该再是局外人的身份,而是作为重要的直接参与者。
(二)创建强有力的内部控制质量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工作质量的高低会严重影响到企业价值的增加,因此,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质量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应建立一套包括制度约束、督导、复核、考核以及责任追究的体系对内部控制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在考核内部控制质量时不妨采用平衡记分卡,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由于平衡记分卡涉及面比较广,牵涉到企业的各个子系统和分支系统,要得到有效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并与各方面反复沟通。平衡记分卡形成后也并非一成不变,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对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另外,当企业的环境、战略等发生变化时,平衡记分卡也要相应进行修正,必须保持动态的监督和考核。
(三)从法律上确立内部控制的地位和作用
法律在提升内部控制地位和作用方面,效果十分明显,更是为世界各国内部控制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鉴于此,应当从规范内部控制和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应该在《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中对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地位做出强调和明确规定。这不仅能使内部控制得到企业应有的重视,进一步完善并细化内部控制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中的作用,促进内部控制的改善,与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一起构成有效公司治理的基础,充分发挥其在企业价值增值中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拉瑞.瑞丁伯格,COSO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的实践,中国内部审计,2008(1)
[2]张立民、钱华、李敏仪,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改进—来自我国ST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审计研究,2003年第5期
- 上一篇:顶管项目部项目副经理先进事迹
- 下一篇:公务员廉洁自律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