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社会公众形象提升民企竞争论文

时间:2022-05-15 03:30:00

导语:树立社会公众形象提升民企竞争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树立社会公众形象提升民企竞争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的概念辨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企业应该承担经济责任以外的社会责任、企业竞争力的衡量指标、质量是保证产品发挥其功能的程度、质量是保证产品发挥其功能的程度、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提升财务业绩、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转变观念,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等,具体请详见。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成为众多学者和企业管理界关注的重点。尽管不同的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和描述不同,观点相差较大,但综观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有一点是基本达成共识的:那就是企业在为实现企业利润(价值)最大化之外还应该承担的与生态环境、社会福利、公共秩序有关的责任。一个明显的事实和现象是:当今的企业如果仅仅关注利润,而不注重行为的合法性、道义性,对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漠不关心的话,其社会公众形象和消费者认可度必将大大折扣,其竞争力也必将下降。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来看,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的关系,树立科学正确的社会责任观,敢于承担和践行与自身实力相对、社会公众认可的企业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近期我们民营企业在国内外出现的种种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案例,如出口国外的冻虾事件、西班牙“烧鞋”事件、宝洁公司SK-II化妆品事件,以及国内一桩桩“重大矿难”、“饮用水污染”、“假冒伪劣”、“毒奶粉”、“苏丹红”、“工资拖欠”等事件,都向中国的企业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履行已是当下企业必须重视的战略选择和长久之道。本文以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与竞争力的提升之影响机制为研究重点,旨在为中国民营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提升企业持续竞争力提供具操作性和针对性的策略。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的概念辨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从国外的研究来看,关于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股东创造经济价值,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如哈佛大学教授莱维特(TheodoreLevitt,1958)教授认为:追求利润是企业的责任,解决社会问题是政府的责任;莱维特进一步(1965)指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参与政治的一种体现。企业参与政治会影响企业的名誉及它在市场上的竞争,使企业陷入严重的困境;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70)认为:企业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就按照股东利益来行使公司控制权,企业参与社会责任也是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服务。

与上述观点相反的观点是,企业应该承担经济责任以外的社会责任。美国普金斯研究所(thebookingsinstitution)高级研究员布莱尔(MargartM.Blair,1995)认为企业管理者的任务在于使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社会总价值,而不仅是最大化的股东投资回报,他们必须全面考虑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对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如斯蒂芬·M.罗宾斯(199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凯斯·戴维斯(KeithDavis)和罗伯特·L.布卢姆斯特朗(RobertL.Blomstorm)(197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对保护和增加整个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责任。

在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末期),但学者们纷纷将西方的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2005)认为,企业对于社会的责任有两类:第一类,基础责任。即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和就业机会的责任;第二类,是在第一类责任的基础上所连带产生的其他责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2005)把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为企业是一个“多面体”。作为经济范畴的企业,它追求最大利润;作为法律范畴的企业,要作好的“企业公民”;作为道德范畴的企业,它要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要构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二是在企业外,要主动承担对自然环境、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务。

西南政法大学卢代富教授(2002)则将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归类和划分,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对雇员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责任、对所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等。

综合各家学说,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企业除了获取利润创造经济价值以外,应该承担与环境、员工、顾客、投资者、公众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有关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竞争力的衡量指标

企业竞争力内涵丰富,从不同角度存在多种不同的界定:世界经济论坛1985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中指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它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有价格和质量优势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这一概念是从企业最终目标和国家福利角度进行界定的。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乔治·M·C·菲什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具有较竞争对手更强的获取、创造、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一定义是从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界定,即把企业竞争力视为一种知识的能力。哈佛大学迈克尔·E·波特从竞争力的直接表现进行界定,认为企业竞争优劣,是指一个公司在产业内所处的优势位置。中国社科院金碚认为,企业竞争力是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关于企业竞争力的衡量指标,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从企业的能力层面构建,有的从企业的资源方面构建。一般而言,企业竞争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质量。质量是保证产品发挥其功能的程度,包括产品的吸引力、没有缺陷、可靠性和长期可靠性。任何一种产品的功能不能得到正常的发挥和使用,市场对其认可度就会降低,甚至毫不犹豫抛弃它。“人有我优”,质量高于他人,便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之道。

2、获利能力。经济效益是企业所追求的第一目标,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差距。然而,在价格战狂轰滥炸的今天,众多企业所面临的尴尬是:高零售额与高利润是两码事,规模经济与规模效益是两码事。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降低成本,保证较高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竞争力强的直接表现。

3、企业和品牌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能够给人信赖感并带来大量的忠诚型顾客,它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如今……,企业竞争不仅是有形产品的竞争,更是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的竞争,依靠良好形象抢占市场,制胜对手,获取效益,是企业最有效的竞争手段。

4、人力资本。产品和技术的背后是人才,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投于企业劳动者的资本,表现为劳动者的知识、技术、创造能力的资本化。人力资本投资能显著改善人的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人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因此,人力资本是一种最基本的生产性投资,它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要素,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因素。

5、创新能力。创新是一切企业进步的根本动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等等都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如同世界著名企业英特尔公司CEO所言,“如果不创新淘汰自己,就会被他人淘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创新力就是竞争力,谁率先创新、善于创新和推进创新,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

“企业竞争力涉及很多因素,有技术、有管理,但最深刻的是它的理念、价值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金琣说。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思维和行为。对于企业而言,承不承担社会责任,承担多少社会责任,不是一个简单的经营行为,而是体现在行为背后的深刻经营理念。当前,很多民营企业还存在经验上的“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成本,不利于企业成长和持续发展”的误区,殊不知,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和众多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在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度,完全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我们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并转化成企业的竞争力。

1、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提升财务业绩

以财务比率和指标衡量财务绩效和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的实证结果证实,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正相关,如Bragdon和Marlin(1972)、Bowman和Haire(1975)先后报告企业社会责任和股东权益回报率之间存在正相关。Heinze(1976)、Sturdivant和Ginter(1977)的研究结果同样证明股东权益回报率、利润率、每股收益和公司社会责任之间也存在正相关。

此外,2002年美国的Depual大学的CurtisC.Verschoor教授和ElizabethMurphy副教授也进行了一项专门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研究。该研究将《商业伦理》杂志(Business?Ethics)评出的100家“最佳企业公民”与“标准普尔(S&P)500强”中其他企业的财务业绩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最佳企业公民”的整体财务状况要远远优于“标准普尔500强”的其他企业,前者的平均得分要比后者的平均值高出10个百分点。浙江民营企业传化集团总裁徐冠巨先生曾说过:“财富的集聚就是社会责任的集聚”。杜邦公司之所以能从总资产仅为36000美元的火药小作坊,茁壮成长为年销售额超过240亿美元的跨国巨头,2005年还被搜狐财经、光华传媒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评为“跨国公司最佳公众形象奖”。其重要原因在于杜邦设定了“零目标”的发展理念,即零工伤、零职业病和零环保事故。事实上,这正是杜邦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最有力的体现。

2、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需要考虑更多方面的内容,确实会引致成本的提高,例如提高产品质量需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方面的花费;改善职工工作环境,提高劳动报酬,取得SA8000认证的费用;治理污染、开展社区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以及捐赠活动的开支等方方面面的额外支出。然而,企业强化了社会责任,首先可以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博得广大消费者的好感和偏好,从长远看来可以节省营销成本;在组织参与慈善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同时,企业也能收到宣传自身的效果,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广告。其次,企业的良好形象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节省管理费用和培训费用。再次,重视环境保护的企业会注重废料减量和资源的再生利用,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生产成本。

如今,许多企业苦苦思索如何开源节流,实际上,以杜邦和3M为代表的“企业公民”已经从防患于未然入手,把预防污染和保证安全放在第一位,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杜邦有句名言:“尽量不要在地球上留下脚印”,即要尽量少用不可再生的资源,并将所有排放物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对环境造成伤害。因此废料减量和资源再生利用成为杜邦环境管理的重点,环境保护不再只是消极地增加企业运营成本,而是被视为能够产生效益的行业。

20世纪70年代,美国3M公司(明尼苏达矿物及制造业公司)年开始力推“3P”(Pollution;Prevention;Pays)计划,从污染源头——产品和生产过程抓起,重新规划产品,改善生产流程,重新设计生产设备,对废料进行循环利用。截止2002年,3M公司共节约了8.94亿美元。除了上述显性的成本节约之外,“3P”计划还降低了与污染相关的事故和法律纠纷事件,保护了员工的身体健康,让员工更多地参与决策,并进一步强化了创新文化,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虽然企业经营的目的是盈利,但如果为了盈利不惜牺牲环境、员工的福利甚至公众的利益,这种获利就是不正当的,自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就是负面的。据希尔&>诺顿/贺若斯民意调查(Hill&Knowlton/HarrisPoll)的调查,大部分的美国人在购买商品时会衡量该商品背后的社会责任影响力,有高达百分之七十九的人在买东西时会考量该公司的社会责任表现,同时有百分之三十六的人认为那是他们在决定购物时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只有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在长远的发展中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只有提供社会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给予消费者良好的企业形象,社会和消费者才会对给企业回报及认同,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企业自身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耐克事件”,到2006年的“富士康公司状告记者”事件,都无一例外地表明,一个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真正能够长久立足的企业,否则利润都只会是短期的,生命是短暂的。事实上,这也应证了中国古话“吃亏是福”的道理,有时为他人、为社会做了一些好事(有的也可能是应尽之责,只是其他人没有做到),看似吃亏,却得到了后福。其中之奥妙也就在于给他人树立了一个“可信赖、负责任”的形象。

4、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人力资本是基础性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因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已经越来越依赖员工们的个人主动性与创造性,依赖于员工潜力的发挥。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一个竞争力强的企业,一定是在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得较好的企业。俗话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有突出能力的人才,往往愿意在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中工作。作为一个有道德心和同情心的个体,如果在一个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中工作,我们相信,即使工资再高,他的内心也将不回安宁,他的工作积极性和精神面貌必然是打问号的。也许,对他们来说,跳槽至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工作,便是自然而然的理性选择。

经常参与到社会责任事业中的企业,相对其他企业而言更具知名度和认可度,更易获得人们的好感,当然也更易招聘到并留住优秀人才。由此带来的好处是能节省管理费用,以及相关的招聘和培训费用。即使在人才相对过剩,好工作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找到的今天,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技术人才仍会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自己选择工作的一项标准。

5、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取得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和攻克贸易壁垒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和实践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新潮流。对国内很多企业而言,是否通过了SA8000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认证,将是决定能否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的前提条件。在经历2004年“西班牙火烧温州鞋”等一系列惨痛教训后,温州商人逐渐意识到,不能把自己变成一台纯粹的挣钱机器,要给竞争对手留点儿生存空间,把一部分利润让给当地企业。温州商人更大的一个转变是,很多鞋商都在东道国寻找合作伙伴,推动直接投资,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招募当地工人。直接投资既可以切实履行对东道国的投资承诺,促进当地的税收和就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同时又巧妙地规避了贸易壁垒。如今,这已是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基本思路。对中国大量准备“走出去”发展的民营企业来说,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改善与当地企业、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不失为可以借鉴的重要经验。

四、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义轻利、生财有道的传统文化观和价值观,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人们往往过分关注短期利润和效益的高低,行为是否道德、正义往往被忽视了。有的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观念还不认同,漠然置之甚至公开抵制。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只是转变尚需要过程,企业经营者观念的转变还需要时间。我们认为,只要企业主体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外部环境的引导得当,加上法律、伦理和道德等各个层面的约束,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就能够得以建立,从而有效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1、转变观念,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目前,部分企业一直未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有的企业只看到社会责任行为给企业造成的社会成本负担,而没有看到企业和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看到当企业很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时会赢得社会的巨大回报;有的企业则将社会责任视为企业可有可无的行为,以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利用业余时间为社会尽一些公益义务;还有的企业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是大企业的事情,现在企业还小,没到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为此,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是社会的一份子,企业首先应该在法律、道德允许的前提下赚钱,赚合法正当的钱;其次,不管企业的规模大小、实力高低,企业在占有资源创造价值的同时,适度回报社会,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企业只有具备高度的社会意识,只有自觉承担起自己必要的和更多的社会责任,才有可能给企业营造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实现长远、健康、持续的发展。

2、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战略规划

“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已经成为中西方企业管理的主导性理念,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美国学者R·帕斯卡尔和A·阿索斯概括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终极目标的基本特征,这种企业强调本企业的产品对于人类的价值;关心职工的需要并视每个职工为有价值的人,尊重社会的要求并为社会造福。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一种永久的竞争力,最终决定企业的兴衰存亡。

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除了利润目标以外,要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及时根据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作为工作计划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只有在战略上重视“以人为本”,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才不回迷失方向,裹足不前。

3、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本质就是服务,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为政府纳税的双向制约关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尽自己的义务,政府也要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很多公共产品的供给来说,政府才是直接的责任者,企业的捐赠、慈善行为都只是有益的补充;但在有些领域,政府可能无暇或无力顾及,如果企业能承担社会责任,就能够很好地填补这一空白,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只有建立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才能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促进企业发展,更好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规范企业社会责任行为

国家要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的建设,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要求。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涉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工劳动保障、消费者权益以及市场经济的秩序等方一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企业必须按照这些要求规范企业行为。在当前企业普遍觉悟还不高,还需要法律规章约束企业行为的今天,健全法律法规,不失为规范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然,除法律法规等强制性作用以外,充分发挥舆论媒介和消费者协会、工会等社会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大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面典型的报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加强舆论监督,加快形成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外部环境,对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事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