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竞争成功力对策研究论文

时间:2022-08-30 08:45:00

导语:我国企业竞争成功力对策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企业竞争成功力对策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企业竞争成功力是国家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制胜基础。目前,我国经济正经受着“入世”后国际市场的快速洗礼,而我国企业赢得国际竞争的成功能力仍十分低弱。面对新竞争格局特点和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我国企业应在战略、技术创新、人才、管理、文化力等五个方面加快建立和有效实施面向全球的、领先的对策创新体系,增强超越竞争对手的成功能力和成长能力,赢得竞争优势的持续领先。

关键词:企业竞争成功力对策创新体系国际化战略效应技术创新体系人才优势工程管理升级文化力

企业竞争成功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制胜基础,是提升国民经济健康成长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日益加快,国际经济的竞争范围越来越广泛,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如何尽快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成功能力,对于壮大我国民族工业的扩张实力,加快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实现,推动经济整体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不仅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课题。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企业的规模总量日益扩大,市场资源的整合能力和生产要素的集中能力日趋增强,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和扩张能力不断提高;一批发展迅速、运营质量高的优势企业陆续胜出,其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经济效益的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重点企业跨国经营初见成效,海外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稳步上升。但是,必须十分清醒地看到,我国企业赢得竞争的成功能力仍十分低弱,在主业拓展、战略转轨、技术创新、资本运作、市场扩张、管理提升等诸多方面与国际水平、特别是与世界500强企业相比,差距比较明显;出口优势主要依靠低价格,大部分产品仍是初加工、组加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目前,我国经济正经受着“入世”后国际市场的加速洗礼,世界制造中心已初见端倪,国内市场正进一步开放,国际化经营程度正进一步加深,面对新的、多变的竞争格局,我国企业必须有的放矢,在战略、技术、管理等诸多方面加快构建并有效实施面向全球的、领先的对策创新体系,不断增强超越竞争对手的成功能力和成长能力,赢得竞争优势的持续领先。

提高国际化战略效应。发展战略的准确定位与更新是竞争成功的先决条件。面对国内外一体化、多元化的大市场,企业要树立全球化思维和前瞻性的战略理念,系统把握竞争新格局所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以及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着眼于全球范围分析所处产业的兴衰周期、伸缩空间和盈利能力,以做优做强为主攻方向,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全球化研发、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经营触角的全球化伸展和经营潜质的全球化挖掘作为竞争优势打造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发展战略进行系统化设计,特别要对专业化、多元化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做出准确的选择与定位,既要克服单一规模扩张,片面追求分工效益,又要避免无主业的多元化经营,盲目扩大企业边界。要克服战略刚性,根据国际市场环境与需求的演变趋势,及时进行战略转轨,调整战略重点,更新战略内容,优化战略措施,不断提高战略效应。

健全技术创新体系。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技术和体现这一技术的产品是竞争成功的根源和基础。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转化能力、利用能力比较低弱,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研发投入少,技术力量不足,创新体系不健全。据统计,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不超过1%,而发达国家在5%-10%,世界500强企业已超过10%。而且,我国的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大都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而发达国家的70%分布在企业。面对新的竞争环境,我国企业要紧跟国际技术发展趋势,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及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首先,围绕主业及主导产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高标准的企业技术中心,引进高精尖人才,配备强大的研发队伍,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壮大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技术制高点,使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增强竞争实力最主要、最直接的技术源泉。

其次,拓宽技术创新渠道,建立开放式技术引进与整合机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开发、信息共享、共建技术中心及人员交流等,有效地整合社会技术资源,提高技术转换水平与速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再者,选准技术与产品的跨越领域,构建国际化技术创新模式。一方面,抓住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规模日益增大的有利时机,通过合资经营、战略联盟等形式引进高新技术,推动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以增强“造血”机能为出发点,采用跨国经营等方式,建立海外技术研发机构,与国外强势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开发关系,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吸引高新技术资源,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新成果,获得产品和市场的长期竞争优势。

打造人才优势工程。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竞争成功最根本、最重要的动力及资源。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偏低,创新能力差,人才使用效率低,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匮乏。因此,加快引进、招揽、配备和培养多类别、高素质的人才群体已成为增强竞争成功力的关键。

首先,企业家是极其特殊的人才,是竞争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应完善企业家选任管理机制,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企业家人才市场,实现企业家队伍的市场化、职业化;营造良好的企业家创业机制和成长环境,突出绩效贡献,将企业家的收入和经营业绩紧密挂钩,严格考核奖惩;同时对其决策取向及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约束,并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其次,把握人才的社会化、国际化趋势,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通过多种方式招揽、选拔和配备所需的各类人才,组建起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素质高强、后续有力的人才群体。

再者,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加快培养应对竞争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研发人才和国际营销人才等,增强其整体素质,并引导、扶持他们将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以人才骨干力量的发展带动竞争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

最后,构建激发人才创造力的能动机制,充分挖掘人才的智力潜能。大胆采用国际先进有效的激励方法,推行绩效化、挑战型激励模式,实行专业人员任职目标责任制和考评制,拉开优秀人才和普通员工的薪酬距离,为更多更优的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创造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创造潜能,从而将人才的智力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后劲优势。

推进管理升级。成功的竞争离不开成功的管理,竞争成功力的增长性取决于管理升级的永续性。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落后,特别是企业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运行机制活力不足,组织结构僵化,管理方式变革缓慢,粗放与刚性管理突出,管理效率低下,已成为阻滞竞争力提升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必须把建立规范化、高效化的管理体系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机制、方式与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新构架与运作,彻底消除管理缺陷与弊端,推进管理升级。

产权责任明确。从我国国情出发,明确准确地把握产权、权责、政企分开、严格管理科学的内在要求,借鉴国际惯例,加快公司制改革步伐,优化内部制衡机制、运营机制,建立起规范、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克服制度缺陷,杜绝短期行为,降低经营风险。

其次,以提高组织效率和应变能力为目标变革组织结构,建立起紧缩型组织管理网络,理顺管理关系,缩短管理链条,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实现组织机制的柔性化、规范化。

第三,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创立一套顺应国际市场、符合国际规范的经营管理方式,强化基础管理和质量、成本、营销、财务等专业管理,注重价值管理和知识管理,形成科学化、高效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和专业管理网络。

抓住全球信息化所带来的良好机遇,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要因厂制宜,应用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ERP)、柔性制造系统(FMS)等当代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更新业务与管理流程,增强各管理系统的计划、组织和控制能力,提高管理运作效率。

实施文化力带动战略。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经济的文化含量与文化的经济价值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形成了经济竞争的核心力量——文化力。现代竞争的胜败已不仅仅依赖于企业规模的大小,而最终取决于企业文化力的强弱。文化力改变着企业竞争对手的、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支撑力量,文化力战略已成为世界上优秀跨国公司赢得竞争、持续壮大的致胜法宝和有力武器。我国企业必须适应当代全球经济竞争态势的新特征、新变化,实施文化力带动战略。

企业应突出社会性、全局性和独特性,构建起以共同的价值取向、目标使命和协同效应为主体的企业文化体系,并推行内外并举的文化力运作机制,对内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文化传播和灌输,将企业文化打造成为一种统一的、高效的柔性调控力量,增强全体员工的凝聚意识和创造精神,培育起高度协调、齐心协力、共抵风险的团队合力,使企业成为充满活力、协调一致、持续创新的有机整体;对外要突出文化力推崇方式的多样性、多向性,形成强烈的市场辐射力、渗透力、扩张力,以获取最佳的竞争效应。

企业文化体系及其运作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竞争实力的升降和竞争领域的拓宽而不断变革、不断更新。要紧跟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潮流,实施“文化优势共享”战略,推行跨文化管理,主动应对中外文化的碰撞,广泛吸纳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中的精华,增强对外来文化的同化能力,融合其中的先进成果和成功因子,丰富文化内涵,壮大自身文化力优势,把文化力的最强效力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超越自我,超越竞争对手,为提升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注入新的活力和更强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