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效果评价分析论文
时间:2022-08-28 06:54:00
导语:传统产业效果评价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途径,各传统产业内的企业也将高技术对本企业的改造作为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动力源泉,在企业的技术改造上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这一技术改造过程也是一个极具风险的,改造并不一定必然成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寻找一个方法评价传统产业高技术改造的效果,对于调整优化技术改造投入的方向,推动技术改造的效益提升乃至及时中止改造决策防止损失扩大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个基于系统论和计量经济学的评价模型。
1模型的理论基础
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一项包括人事物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高技术融合到各种形态的生产要素中去,并形成新的生产力结构,使生产技术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经济系统是具有明显非线性特征的开放系统,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和谐作用可以使系统积累能量,并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发生突变,变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扩散正是如此,这一过程不是传统技术框架内的一种连续的累进性的量变的技术进步过程,而是突破传统技术框架,用高技术使传统产业产生不连续的、突变的、质的技术进步的飞跃。其实质是生产体系、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全面飞跃。
高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过程,其输出与时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在高技术渗透扩散的前一阶段是促进起主导作用的良性循环的正反馈过程,是改造的经济效益由低速向高速增长的变化过程;在后一阶段,是制约起主导作用的负反馈过程,是经济效益以递减速率趋向新质的渐进过程,整个过程是由于非线性作用引起正负反馈主导环切换产生的S型曲线运动轨迹。
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本质上是高技术的扩散过程。Mansfield于1968年提出关于了新技术采用在企业内扩散的Mansfield模型。
他给出如下公式:
附图
S[,it]——企业i在时间t时由于技术扩散所增加的资本存量。
扩散速度与企业对于技术扩散所产生的期望赢利能力(E[,i])、技术扩散所引起的风险(U[,it])、企业的流动性(C[,i])以及企业规模(I[,i])等有关,而风险(U[,it])又取决于新技术第一次在企业中扩散的时间(L[,i])、企业i在时间t完成技术扩散的程度(S[,it]/S[*,i])等因素。
这一公式表明企业内的技术扩散曲线呈现S型,而且这个S型曲线是一个对数曲线。
我们由系统论所得到的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轨迹与Mansfield的技术扩散模型的轨迹是一致的,只是Mansfield描述的是高技术扩散程度的轨迹,而我们讨论的是经济效益变化的轨迹。以Y表示高技术渗透经济效益的大小,这一轨迹可用图形表示如下。
附图
图1高技术渗透传统产业的效益变化轨迹
由图可见,在t[*]时刻以前,传统产业在传统技术的框架下,以较低的经济效益运行,随着高技术渗透程度的提高,在t[*]时刻以后,传统产业在一个高的经济效益水平下运行,传统产业在高技术渗透改造后经济效益存在一次质的飞跃时刻。是否存在一个经济效益的质变过程就是评价传统产业已进行的高技术改造成功与否的标准。
我们定义高技术改造的经济效益由低效益转向高效益转变所对应的时间点为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临界点,这一时间点就是图中的t[*]点。传统产业的经济效益在临界点前后变化很大,其原因是高技术的改造使企业原有的生产函数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临界点前后,投入要素的结构或者说投入要素的组合方式改变了,表现为产业的经济效益(应变量Y)与投入要素(自变量X[,1],X[,2],…,X[,n])的作用关系模型在临界点前后是不同的。
因此,评价模型要解决两个问题:
1)寻找临界点,临界点不存在表明高技术改造效果不显著;
2)如果临界点存在,进一步描述在临界点前后,Y与X之间的作用方程的变化情况,即寻找高技术改造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企业经济效益变化的作用途径。
2评价模型
2.1临界点的确定
临界点前后,生产函数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我们利用邹氏检验法来判断结构稳定性。邹氏检验法是邹至庄(GregoryC.Chow)提出的,用于判断结构在预先给定的时点是否发生了变化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把时间序列数据分为两部分,其分界点就是检验是否发生结构变化的检验时点。在此基础上,利用F检验来检验由前一部分n个数据求得的参数与由后一部分m个数据所求得的参数是否相等,由此判断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
邹氏检验法如下:
1)当m>p(p表示解释变量的个数)时,公式是:
附图
对于预先给定的特点时点可以用邹氏检验法去检验有无结构变化。但实际上,往往并不知道应选择哪一时点为检验时点。因此我们并不预先推定被认为是发生了结构变化的时点,而是应用邹氏逐步检验的寻求转折的方法。其方法是对把整个观测期分为两部分的所有分界点分别应用邹氏检验法。用上述的n和m来说明,n从p,m从n+m-p开始,分界每次移动一个观测点,直至n到n+m-p,m到p。每次移动都对分界点进行邹氏检验,以明确结构发生变化的时期。
如果逐步检验未能发现临界点,说明在整个观测期内,传统产业的投入产出结构没有可观测到的显著变化,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未见效果。
2.2经济效益与投入要素结构变化度量
如果临界点存在,说明传统产业在应用高技术改造后投入产出的关系结构发生了变化。度量这种结构变化很有必要,这有助于明确下一步技术改造的方向。邹氏检验法只能用于检验结构是否变化,并不能说明投入产出的作用方程具体发生了何种变化。我们可以引入虚拟变量来测量投入产出的具体变化情况。
首先寻找出影响经济效益Y的主要因素,假设为X[,1],X[,2],…,X[,n],这一过程可根据经济理论或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灰关联分析法进行。引入虚拟变量D,在整个观测期内Y与X[,1],X[,2],…,X[,n]的作用关系可用多元回归形式表达如下。
附图
根据整个观测期数据对对包含有虚拟变量的单一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对虚拟变量D的系数进行参数的显著性检验。若变量DX[,k]的参数是显著的,就说明在高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投入要素X[,k]对经济效益的贡献方式发生了改变,具体的改变大小就可以通过函数关系f[,2]反映出来,这就揭示了高技术改造对投入产出关系的作用途径。
3模型的讨论
关于本模型,有以下几点需要指出。
(1)邹氏检验法可以发现结构在某时点是否发生了变化,但不能判断这种变化是一时的还是持续的。因此,在用邹氏检验法发现结构在某时点发生了变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推断这种经济效益的变化是否是可持续的,若为可持续的,才能认为是临界点。
(2)经济效益的一个显著变化可能是技术改造带来的,也可能是政策变化、市场状况的变化带来的,因此如果观测期中,政策、市场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即使临界点存在也不能断定高技术改造是有效的。这一点可以在考察投入产出关系变化的模型工作的第二步工作中检验,如果在临界点前后投入要素的参数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只有截距项的变化是显著的,那么就有必要考虑经济效益的变化是非技术改造因素引起的。可以在回归分析经济效益方程时引入代表市场状况和政策变化的虚拟变量,以分离这些因素的影响,并需对模型参数的变化进行显著性检验才能确定高技术改造是否真正取得了效果。
(3)如果临界点不存在,也不能立即下结论认为正在进行的高技术改造是失败的,因为高技术改造的效果体现需要一个量变的积累,因此目前进行的改造也许是处于将到来的质变的前期。
高技术改造的效果是以经济效益的临界点的出现为标志的,这一时刻受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如企业资金状况、人力资源情况、管理水平和企业规模等,如果模型的评价表明高技术改造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要考虑进一步减弱这些制约因素的影响甚至中止目前的改造方案;如果高技术改造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可以进一步利用模型揭示当前高技术改造对改变投入产出结构的作用途径,从而推动技术改造取得更显著的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金海.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的系统分析.科学管理研究.1996(6)
2李平著.技术扩散理论及实证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3蔡莉,魏乃天,王新.高技术向纺织企业渗透临界规模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10)
4〔美〕古扎拉蒂,林少宫译.计量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5林晓言,王红梅编.技术经济学教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 上一篇:国外产业政策研究论文
- 下一篇:城市现代服务业结构升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