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管理课程优化研究
时间:2022-09-04 04:05:54
导语:旅游专业管理课程优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简称专创融合)。从学生能力的获取上来看,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力补充;从学校培养来看,专创融合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因此,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在专创背景下的建设为例,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理论知识模块的构建、课程任务的设置、案例的融入、实践情景剧的创作五方面分享课程建设的优化路径,并进一步提出通过线上课程的引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和校内外专家交流平台的建立等具体措施,助力《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专创融合;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优化
1《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专创融合建设的必要性
1.1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本科教育发展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对于学生开展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教育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的某一专业领域内的专业能力的获取,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卓越、拔尖人才的重要路径与改革突破口,是教育系统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因此,专业课程的建设在专创融合的环境下进行已经是势在必行。1.2旅游行业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旅游行业发展迅速,旅游者需求不断变化,旅游市场不断分化变革,对旅游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内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再适应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专创融合的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多元化,能开发学生的实践潜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基于专业能力的创新意识的提升和转化,为学生步入社会创业和就业增加砝码。1.3专创融合有助于《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的目标实现。在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既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又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核心支撑,课程目标是为旅游景区培养和输送专业的经营和管理人才。基于目前国家的创新战略,结合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方式来进行,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在旅游管理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有效地推动《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目标的实现。
2基于专创融合的《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优化路径
《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为依托,根据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开设的时间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必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按照景区经营运作的工作流程构建了整体框架,围绕工作流程设计教学项目,并以此展开相关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适应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2.1强化师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认识———加强专创融合理念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以教师引导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学校各个部门联动发展,多角度,多形式地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的认知,加强专创融合理念的培养。《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在建设中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分享会、课程成果转化比赛、说课比赛等形式,激发师生专创融合的应用能力,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覆盖师生全员,贯穿专业课程建设的始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2.2理论知识的模块化———系统而清晰地展示了课程的专业内容。理论知识的模块化系统地将课程内容全部涵盖在内,清晰明了地概括了《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课程的框架结构。模块内每个项目涉及旅游景区运营的各个环节,内容完善而不拖延。关于项目的教学采用“课程任务导向法”,其内容体现了实用性、通用性和先进性,强调岗位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连续性,为专业教育的深入奠定基础。2.3课程任务的专创结合———基于实地调研的景区质量评估调查报告在《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每个模块按照工作过程分解成多个子项目,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避免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在课程的任务布置中,按照“岗位工作过程”构建教学项目和内容,结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进行课程任务的布置,通过小组形式实地调研了解旅游景区各个环节的运营和管理,运用所学知识发现不足,从专业角度发现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常态化问题;同时,实地观察游客游览过程中对景区硬件环境和软件服务的需求满意程度,以此发现景区管理和服务存在的动态化问题。景区实地调研既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的补充学习,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调查形式和内容的设置体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体提升了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能力。2.4案例教学贯穿始终———一个大案例为主线,各小案例穿插在内为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适应专创融合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保证课程的连续性,《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中采用一个大案例贯穿始终,每个项目的子任务均选择有针对性的小案例,最大程度地将理论知识与案例融合,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把握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的整体情况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找到面对实际案例时的分析着眼点,掌握景区服务技巧和景区的管理能力。2.5实践情景剧的创作———专创融合的深化根据《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的课程目标,通过知识模块的梳理,以小组形式进行情景剧本的创作,每个模块一个剧本,剧本要求包括知识点、情景设置、存在问题、突出矛盾和化解问题,最后环节是教师总结,总结本模块的知识要点,重申理论知识要点和实践技巧,完成本次模块的讲解。在情景剧的扮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地体验到景区工作人员工作岗位的要点,了解进入工作岗位后可能面临的棘手突发事件和游客需求,因此,借用情景剧本的创作,深入岗位环境,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创新能力的实际应用。
3专创融合背景下《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改革有待提升
3.1线上课程的开展———上课形式的创新。依托于现今多样化的网络直播平台,开展线上直播、慕课、线上精品课程等,一方面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一方面方便教师材料的整理和收集,弥补传统线下课程的统计缺陷。《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线上课程的开展也是基于景区智慧旅游的智力支持,融合景区电子商务管理的技能,掌握信息化的景区管理能力,利用创新形式的课堂,深化专业教育的技能,以此,提升学生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3.2合理转化教学成果———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在专创融合的背景下建设,注重创新想法在旅游专业领域的落地与应用,结合当前每年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推动课程建设成果向比赛项目的转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类的比赛,同时,以赛事选拔的规则反作用于课程的建设,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专创融合局面,实现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以高校的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3.3校内外专家的联合指导———搭建课程交流平台。《旅游景区运营与管理》课程围绕旅游景区的管理与运营开展教学,在校内,专业的教师团队能够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旅游专业的教育;在校外,旅游景区的管理人员能够结合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实践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指导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共同搭建课程交流平台,分享成功案例与经验,构建专创融合的课程交流平台,完善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勇,王佩佩,周霄.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6(8):1-2,6.
[2]杨峰,杨新娟,王艳花.专创融合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基于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高教学刊,2017(16):41-43,46.
[3]付琦.应用型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8):80-83.
[4]刘博,霍家亮,王磊,等.独立学院背景下“专创融合”课程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94-95.
[5]陈艳.基于问题驱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6):96-99.
作者:于淑艳 单位:三亚学院
- 上一篇:浅谈如何打造自主化学习数学课堂
- 下一篇: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