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时间:2022-11-15 08:57:39

导语: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地方本科高校要顺应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而转型发展的核心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本文以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从实施“仿真化”“岗位化”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考核模式改革三个方面,探讨应用型高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中国已进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常态,迫切需要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支撑产业发展。目前国内大学教育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重点高校,二是应用型高校,三是高职院校。为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水平,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2014年教育部于颁布《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旨在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的发展道路。

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核心是深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笔者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其应用型转型发展之实践教学改革方略。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与地方产业技术进步联系极强的应用性专业,但是,以往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因教学经费和时间的限制,多采取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所开展的实践教学多为“零散的、不系统”,甚至是“走马观花”式,以完成教学任务敷衍了事,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不足,不能有效满足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查显示,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既希望毕业生是个多面手,能够熟练掌握旅游“六要素”各环节的基层岗位技能,同时又具有一定岗位的专长能力。在这种需求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只有通过实施“仿真化”和“岗位化”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改革考核模式,才能有效促进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发展。

一、搭建校内实训平台,实施“仿真化”教学模式

所谓“仿真化”,是指利用校内实验中心岗位实训室和行业综合实训室进行“仿真化”旅游岗位单项实训和旅游全景化的综合实训,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它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模式探索。

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的能力体系由基本技能、综合能力和素质潜能3大模块构成,通过校内“仿真”实训着力培养学生旅游基本技能;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加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潜能,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中高管理层必须具备的能力。由于旅游行业的工作性质要求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初期,都是从基层做起,基本技能模块成了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的重心。所以,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搭建良好的校内“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笔者所在高校的具体做法是利用校内酒店餐饮、客房、茶艺和模拟导游实训室进行旅游岗位单项实训,然后在校企(圆通公司)合作综合实训室进行“仿真化”实训。这种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增强了学生旅行社管理、导游技能、景区管理和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真实感,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为提高“仿真”实践教学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第一,学时设计上,把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占比由“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文科类专业大于20%,提高到大于30%,保障“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具有足够的学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实践训练。第二,教学方式上,教师针对不同课程教学系统设计训练任务,引入虚拟现实的环境,学生在与虚拟高仿真环境有着感官接触与交融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实践效果。第三,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对“仿真”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应紧扣行业发展的需要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旅行社管理》课程实训为例,其“仿真”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就涵盖了旅行社全部业务流程,包括出境散客、出境组团、境内组团、境内散客、境内地接、入境游、单项业务委托、公司财务核算和企业运营业务统计分析等,这种“高仿真”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旅游行业内主要操作技能,就业时实现“软着陆”。第四,教学管理上,要把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以《旅行社管理》课程实训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经营一家旅行社,分成研发部、销售部、计调部、财务部和售后服务等不同的部门,分别让小组成员在旅行社中担任相应部门的重要岗位。不同小组代表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在模拟旅行社经营过程中,每个小组都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研发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在观察竞争对手动向的同时,对线路的销售进行预测和决策。总之,实施“仿真式”实践教学,既能够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行业考证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和积极性,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相互沟通与协调的社会能力以及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职业发展能力,这也为其今后的顶岗实习积累了相应的知识和经验。

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实施“岗位化”教学模式

实施“岗位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完成旅游服务岗位的具体工作,来提高自身的专业基本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岗位综合能力与素质,从而实现知识、技能、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开展“岗位化”实践教学试点尤其必要。笔者经过实践和探索,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构建了“课程实训—专业实习”“岗位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潜能,帮助学生迈过就业时“基层实践”这道门槛,快速进入中级管理层。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实施“岗位化”课程实习。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把学生安排到旅游企业的实际岗位上进行课程实习,请旅游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岗位实习实训,专任教师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着力培养学生的旅游企业“一线”工作技能。例如:《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中,安排学生到旅行社进行为期2周的外联、接待及采购业务技能实习;《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教学中,安排学生到旅游景区进行为期2周具体岗位技能实习;《酒店管理原理》课程教学中,安排学生暑期到高星级酒店进行为期2~3个月从事前厅、客房、餐饮等岗位技能实习。在课程实习中通过企业兼职教师“手把手”教授学生岗位工作要点和工作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企业的岗位魅力,强化学生的岗位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二,加强专业顶岗实习。在第6学期把学生安排到北京、厦门、深圳等地五星级涉外酒店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组织学生分组分岗位进行。各组轮流承担前厅、客房、中西餐和酒店人力资源部4个不同岗位的顶岗实习工作。酒店是旅游业的核心组成要素,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和综合协调能力。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期间,接受企业兼职老师“手把手”“面对面”近距离指导和校内专职教师通过网上“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远距离“遥控”指导、双重管理,以“学生”和“准员工”双重身份学习,这样一来,便为实现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提供了平台。此外,顶岗实习还为学生写作毕业论文提供了行业经历和“一手资料”,使其毕业论文接“地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总之,实施“岗位化”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还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模式

考核学生学业是衡量教与学双方活动效果的唯一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尚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内容片面、环节不足和反馈匮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模式。

第一,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主体,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其考核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因此应优化原有的“学生评教+听课评教+督导评教”模式,评价不应局限于学生、教师、督导人员和管理人员,还应引入第三方评价,采用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工作。

第二,优化考核评价内容。各课程组应根据不同实践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编制项目考核要点,具体来说,基本技能的评价应侧重于个体、结果评价;专项技能应侧重于团队、过程和结果评价;综合技能评价应侧重于个体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并针对学生工作准备、工作组织、工作态度、学习能力和训练效果等要素,设计可操作、可测量的评价要点和评价内容。

第三,完善考核评价环节。要将“过程性考核”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训课程考核具体操作按照学生小组考核占20%、专职教师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占30%、期末综合考查占50%三步骤进行;顶岗实习以顶岗实习单位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实习单位安排经验丰富的业务人员指导学生,专任教师通过“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每周批阅学生的“周结”,每月查看学生的“月报”,并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留言或电话指导,从而实现顶岗实习的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习工作状况。因此,学生顶岗实习考核应由校企双方根据企业提供的学生实习情况鉴定(占40%)、学生的实习报告(占30%)和“周结”和“月报”完成情况(占30%)进行综合评价,依此来共同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这样可以有效实现对顶岗实习质量的全面监控。

第四,形成考核评价反馈机制。反馈机制对教学双方都起着指挥棒作用,影响着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实施考核及评价工作既要完成对学生实践教学成效的考核,同时更要通过反馈机制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考核及评价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及教学反馈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

总之,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适时修订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作者:蒋焕洲 单位:凯里学院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