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

时间:2022-07-09 09:50:17

导语: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

摘要:在全球化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形势下,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而且精神需求也在逐渐的扩大,使得旅游行业成为近些年来迅猛发展的行业之一,占据了有力的地位。当前,旅游业已经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成为关键的力量,对于旅游管理学科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激增。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的培养提升了更高的要求标准,不仅仅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而且还应该遵循现下旅游业发展行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为社会输送优秀的高素质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产业需求;策略

当前,旅游行业在全球经济中已经属于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较大规模的产业之一,不仅能够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良好的交流。我国幅员辽阔,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我国重视对外开放,积极的采取社会资源投资建设旅游项目,为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柱创造更好的条件。鉴于此,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对于旅游管理学科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的改进,并健全完善培养模式,推动更加规范化的发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1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在过去的十年期间,国内旅游管理本专科和硕士生培养工作已经获得到非常显著的成效,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一直到2015年以后,全国招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校一共是2447所,并且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具有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中等职业院校分别是583所、1075所和789所。而且旅游管理专业在不断的扩大招生的规模,全国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招生人数达到了55611人。另外,招收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的院校包括156所高校或者科研机构,招收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的一共具有72所高校。在旅游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校一共是947人,以及毕业人数是201人。在人才培养旅游管理博士研究生方面上,具有多学科涌入情况。一直到2017年底,我国招收相关于旅游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的高校或者科研机构一共超过了50所。而且在管理学门类中,管理学门类中设置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同时,在其他的学科门类中(农学、历史学、工学和经济学)都设置了高校招收同旅游领域有关的博士研究生。

2旅游管理人才需求预测情况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旅游行业大潮发展愈演愈烈,所以旅游产业不断的需求旅游人才,而且对于旅游管理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不断提升。查阅相关的旅游数据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旅游就业人员已经具有7000万之多,在总就业人数中占据的比重为百分之十。联系起国外的旅游发展经验以及中国产业发展的实践情况来观察,如果在全部旅游工作者中受旅游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数量是25%,则统计出旅游高等教从业者的平均每年增长率达到百分之八,那么在2018年时,估算出新增的旅游业直接与间接就业高等专业人才数量是268万人。而且在合计旅游业直接就业中,对于住宿以及餐饮业的高等教育人才需求量也将超出旅游产业百分之八十的比例。另外,当前也不断的提升人力资源质量,观察国家旅游局官网信息资料,显示出在旅行社中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工作人员比重为70%,星级饭店是21%。所以,纵观人力资源的学历情况,反映了旅游业工作人员总体的教育水平并不高。而且近些年来,旅游行业同其他的相关产业之间具有更加严密的联系,例如在旅游+和互联网+等产业大量需求的前提下,让人才需求方向出现了更大的变化,从以往专科教育为主和本科教育为辅等的模式中出现革新。旅游跟信息技术和金融、地产等产业之间形成更密切的融合关系,使得需求高层次旅游人才的数量更加扩大。因此,也能够提出这样的说法,即高层次和高素质的旅游与酒店行业工作人员,已经成为稀缺的现象。在旅游管理教育人才方面而言,查阅了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有关于旅游教育年度报告内容可知,旅游管理教育人才是需要立即大量补充的。因为在我国旅游本科专业院校中,师资团队的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比重分别在57%左右和23%左右,表明其他的20%左右教师并没有实施过研究生教育,师资的教育水平总体上并不理想。依照数据显示,旅游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全国招生以及毕业生大概都是维持在200人,但是在校的人员数量同产业及科研机构实际需求具有很大的矛盾,即不能够适应于产业及科研机构现实所需,需要调整好这一反差现状。

3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科方面培养不科学。首先,学科地位不高,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能够形成很大的阻碍。旅游管理具有二级学科地位,并且此学科存在跨学科的特点。当下我国的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建立起各种诸如地理学、生态学、工商管理以及历史学等在内的学科,所以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通常是遵循有关学科知识体系展开考核工作,很难做到跨学科特征教师的待遇公平公正,进而阻碍专业师资发展,也会会让满足标准的教师出现大量流动的情况,造成师资人才严重的流失。同时在一级学科为资源分配单位环境下,让二级学科的旅游管理学科产生不被重视的现象,所以旅游教育出现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进而对所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质量构成严重的影响。其次,学科的边界狭窄,对于人才供给需求造成失衡的现象。在工商管理下建立起的旅游管理二级学科,把提供微观管理领域人才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和计划,这种理念会大大的将旅游公共服务管理以及休闲运动管理等一系列的新发展领域具有忽视,有悖于我国所提倡的多产业结合共同打造整合发展的目标,所以很容易出现培养传统领域人才较多甚至过剩,但是新兴的领域高素质人才却出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最终引发严重的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比例失衡问题,阻碍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和方向。最后,对于学科的认知相对模糊,引发大量的流失掉专业人才。现下依然具有较多的学校仅仅重视旅游管理学科的服务管理属性,并未予以旅游专业政治以及社会包括文化属性几方面的较高关注度,没有深刻的认知产业融合环境中的旅游业战略所体现出的关键性作用。而且并没有完全的科学理解怎样经旅游行业的发展,实现促进当地公共资源的利用以及保护、推动民族团结、维护国际关系的融洽、增进居民生活幸福感等的目标。因此,使得很多的优秀学生选择留学,以及用人单位甚至不愿招收旅游专业人才,引发大大的浪费人才培养资源。3.2培养技能单一,未构建起全方面多学。科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形式旅游行业已经是综合性的产业,其发展应该做到相关专业及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协作,提供给旅客优质、舒适、满意的旅行服务。所以,旅游行业需要高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应该集多学科能力于一身的专门人才,不仅仅本专业知识和能力要精深,而且需要全面的发展,拥有良好的综合发展意识度。但是,当前国内的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培养具有单一的知识储备情况,主要的体现就是未能够对于全部行业发展态势进行良好的掌握,以及在职场方面的适应能力有待提升。旅游业同其他的产业已经具有深入的融合情况,专业人才必须要做到知识面广泛,可以灵活的顺应时展变化。而部分学校不重视英语教学,或者仅会教学单一的英语,因而阻碍了在各国游客比较多的时代中学生的发展。应该鼓励学生加强英语学习、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多学习其他的外语,培养良好的外语能力。3.3人才培养缺少国际化。世界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和深刻。旅游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支柱性产业,在国民收入中是重要的构成。为了提升国际竞争的地位,顺应经济全球化以及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多多的培养出拥有国际化眼光的、掌握中外历史和多元文化差异的优秀人才。但是,当前一些旅游管理院校由于师资不足和能力有效、资金不充足、缺少企业和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等情况,培养人才期间未能够满足国际化人才要求标准。在大部分的学习培养模式中,未予以国际化发展形势中的全新知识进行传授,而且教育形式一直是滞后于先进教育模式的,未能够科学的更换教材,也会阻碍国际化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大量培养,这种情况甚至会抑制旅游行业的良性发展。

4旅游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科学策略

4.1顺应全域旅游对旅游管理学生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国家旅游局在2016年以及2017年时先后进行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各个地区均采取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让旅游行业成为政府重要的开展工程。推行全域旅游期间,高端旅游管理人才始终是处在供不应求的稀缺状态中。所以,各院校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为社会输送一大批具有先进理念以及敢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将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行政能力和行业管理水平有效增强。而且全域旅游能够拉动区域之内的其他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在旅游发展中旅游+是一项重要的模式,人才需求已经朝着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为满足这种融合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积极的培养出各类专门型的人才,诸如森林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冰雪旅游和海洋、邮轮旅游等等。4.2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高校应该联合起企业和政府部门以及行业组织等部门,使得旅游人才充分的开发合力。加强实习实训,采取现代化先进的学徒制,应用各种有效的顶岗实习模式,包括淡旺季工学交替、多学期和分段式等等,加强产学研合作,将培养人才的途径大大增加。支持院校实施旅游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模式,将国外的先进教育资源大量的引进并实施,鼓励条件充足的院校落实海外办学和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项目,培养能够适应于国际旅游组织需求标准的旅游专门人才,提供更好的机会和途径在国际旅游机构进行学习。另外,大力发展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以及世界旅游业理事会等等高级组织的开发人才合作项目。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结构。密切的重视起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支持工作优秀的教师人才多加入到行业交流以及社会工作等中去。对于旅游行业的热点领域,可以选择资历优质的教师进修,为其提供继续深造的广阔机会,对社会人才需求关键领域,大力的发展培养力度。另外,展开全域旅游、智慧旅游以及旅游+等等专项课题组,采取导师制制度方案,让学习者对自身感兴趣的热点领域自由的选择,在教师实践项目内切实的参与。对于师资结构也需要灵活的调整,让教师多加入到事业单位或者旅游企业中实践学习,将实践经验不足的地方进行弥补。另外,定期的邀请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企业中具有较高资历的、经验丰富的人员兼职教师工作,调整师资结构相对单一的现状。4.4创新旅游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目标所实施运作的一方式,具有一定的过程性特点,对于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是为了将培养的成效进一步提升。院校应该不断的整合学习者的知识以及能力、素质结构等,采取新型的、拥有创新性的培养方案,宗旨定位为增强岗位能力,设置科学合理的科学与教学组织计划,并且能够对于教学跟实践实训比重进行科学的分配,规定创新重点就是经实践教学将岗位职业能力以及社会综合能力显著增强,联合现场式教学、模拟岗位教学、实训等模式,达到培养目标,即采取实践能力为中心、职业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5结语

我国的旅游化管理行业已经具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培养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期间,各院校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一定的挑战,因为人才需求的质量标准也逐渐增大。所以,不仅仅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而且还应该遵循现下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状态,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常直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发展建设研究———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江苏商论,2017(12):55~57.

[2]王新伟.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3):158~159.

[3]翁钢民,李凌雁.基于OPEC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17,40(06):61~65.

[4]李广宏.全域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学生培养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33):149~150.

[5]余昌国,曾国军.旅游管理学科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J].旅游学刊,2016,31(10):18~19.

[6]王亚飞,姚辉.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01):77~82.

[7]张丹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学术探索,2015(02):73~77.

[8]王文杰.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设探索———以旅游管理人才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4(08):60~61.

作者:陆平 单位:赤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