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11-05 02:55:31

导语: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一、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职业能力分析

1、职业能力的概念

职业能力是个人从事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本领,它是进行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态度、技能的整合。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学校承担的是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它对学生个人未来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

2、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职业能力分析

旅游管理本科职业能力包括四个层次的能力:一是行业基本素质,如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文化素养、礼仪修养、服务意识等。二是岗位服务技能,如导游技能、计调技能、酒店服务技能等。三是综合能力,如信息的获取能力、竞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四是创新发展能力,如学习能力、公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二、职业能力提升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1、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性要求

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比一个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有时甚至实践重于理论,最需要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旅游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都必须熟悉基层业务,或者从基层做起,这就决定了学校不可能直接向行业输送高级管理人才,而应该是输送具有较强职业适应性,业务熟练兼具基本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达到此培养目标离不开实践教学。目前我国涉旅院校实践教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四个方向。三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操作性的、分析性的和研究性的;四个方向分别是旅行社、酒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景区管理、旅游行业宏观管理。操作层面,学生应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能,提升动手能力;分析层面,学生应掌握发现问题并进行初步归纳总结,提出粗略应对措施的思维技巧,提升的是动脑能力;研究层面,学生应掌握应对比较宏观、复杂局面和难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和提升决策能力。它们需要学校提供不同的实践岗位和环境。

2、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提升职业能力

学术界对于国外成功的旅游教学模式如瑞士洛桑模式、美国康奈尔模式等研究较为深入,这些成功案例无一例外地重视实践教学,各院校均有600-1300学时不等的实践要求。如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对本科生要求有800学时的实习。英国的旅游教育尤其重视实践,设置参观课和“职业实习年”,不仅使学生加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还促进学生对将来从事工作的了解,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适应能力增强,业务熟练,成为各旅游企业争抢的专业人才。这些案例均证明实践教学对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知识不等同于能力,只有经过实践,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巩固,更有助于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正确职业态度的建立。将学习过程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市场调查、顶岗实习中需要实事求是、勤奋坚毅、诚实守信、开拓创新、团队协作的职业态度,而这种态度也有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重管理,轻技能”

许多学校的培养目标都定位为“能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和教学内容也都倾向于管理知识和管理理论的学习,而对实践教学的管理较为松懈,给予实践教学的经费很少,甚至没有此项经费计划,实践指导教师的待遇远低于理论授课教师,这些情况都在传递一种错误信息“课堂学习比实践重要”,更强化了学生给自己的定位“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实际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理论,而且需要在实践中培养事故、问题、纠纷的处理能力以及产品开发、节事策划的创新能力。

2、教师实践能力差

旅游管理毕业生不符合行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标准,说明教育出了问题,尤其是教育者出了问题。当前从事旅游专业本科教学的教师或者是由相关学科转向而来,或者是研究生一毕业即从事教学工作,相当多的专业教师既无实践经验,也缺乏与旅游界的实质联系,根本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面对科研考评种种压力,教师难有充裕的精力去进行实践能力提升,加之学校没有配套政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师参与专业实践的积极性,致使教师长时间与行业脱节,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只能照本宣科,根本无法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演示和指导。

3、实践条件差

校内实验室主要是为了训练职业岗位技能技术,开展专业课实验教学和技能考核,一般有模拟导游实训室、酒店服务实训室等。它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经费限制等方面问题,有的学校没有校内实训室,或者实训条件简陋,设施陈旧,配套设施不齐全,或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相差较大,学生只能进行极为简单的技术训练,很多综合训练都无法操作,教学计划落实不到位,实践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校外实习基地包括酒店、旅行社、景区等,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实际工作,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院校与旅游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合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只考虑自己的当前需要,不给学生提供轮岗机会,打击了学生进入行业的积极性。再如企业接收实习学生的能力有限,多家实习单位实习条件不一致,实习内容不统一也造成学生能力培养不同步。

4、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第一,缺乏连贯性。国内涉旅本科院校大一时只开设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几乎不开设实践课。集中实践多安排在大三或大四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由于前期专业实践指导不够,学生踏上实习岗位短时间难以适应,造成较大心理压力,没等毕业就想转行。第二,内容缺乏综合性,培养目标不明确。有些院校实践环节的设置过于操作性,如仿照高职院校多开设茶艺实训、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等单科实训,却少有综合性实践课程,不利于本科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职业能力,学生真正接触实际工作时仍不知从何下手。

四、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1、转变思想,加强职业教育

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培养的是面向服务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运作的人才,与理论研究型本科有明显区别。根据这个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课程体系,根据行业实际情况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应该从制度上和机制上鼓励老师从事实践教学,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教师对学生应加强职业意识教育,有了职业意识学生才会有进入旅游业的动力。教师应该在学生刚接触专业后就不断进行职业分析,使学生明白旅游行业是服务人的行业,任何的管理岗位都应该有基层服务的能力。有了正确的引导,学生才会有职业认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师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有一支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在很多国家,想从事旅游高等教育必须具有多年行业背景,这一要求对于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目前阶段还无法实现,但学校可以从人事制度改革入手,鼓励现有老师走出课堂,到企业挂职锻炼、参观考察、系统培训,取得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也可以请行业专家进入课堂开展讲座、培训,使实践教学的内容更接近行业实际。或者学生进入企业,校企合作开发“嵌入式”课程,由行业专家亲自带学生实训、实习,实现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3、加大经费投入,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

校内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在仿真的训练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熟悉未来的职业岗位,以便日后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因此学校应加大投入,并邀请旅游企业参与设计和建设高标准的中餐厅、西餐厅、客房、导游及旅行社信息管理实验室以及基础职业素质训练需要的礼仪训练室等。学校实训场所多为操作性岗位训练,较高层次的实践需和旅游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实践场地。如前所述,分析性实践教学对应的岗位主要包括各类旅游企业的基层管理部门,如酒店客房部、宴会部、办公室,旅行社的计调、外联、市场策划等,景区的规划部、项目部等。本科教育应面向此层次寻找符合条件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仿效国外高校成立旅游实习指导中心,专门负责专业实习和就业。经费投入要重视,这样既可以赢得合作方的信任与好感,也可以逐步获得实习基地建设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4、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国内外已有许多旅游教学的成功案例,吸收这些学校的经验,确保实践教学的地位,保证充足的学时学分,实践体系层次分明,课程设置连贯。课程体系建设时应在学时学分上突出实践教学的分量,本科各类实践环节总学时数应不低于30%,见习、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力求层次设置分明,均衡地分布四年的学习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践的项目和内容应请旅游企业的专业人员参与开发和设计,以求最接近行业要求和岗位要求。

作者:吕春莉 范媛 单位:烟台南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