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之人才培训

时间:2022-03-12 10:57:52

导语:旅游管理之人才培训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旅游管理之人才培训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缺陷

1、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

2、课程及教育体系设置缺乏合理性

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教育者没有形成专业研究,建立课程体系的概念。课程设置是否顾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课程之间是否能够衔接,形成一个体系。这些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课程设置没有与行业发展同步。旅游业紧随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是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具有滞后性。院校不能根据旅游业发展需要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主观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客观上,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及时调整。可见,必须加快课程体系改变的步伐。

3、人才培养缺乏可靠实操平台

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强调应用能力,强调实践能力的专业。即使学校提供相关设施加强学生锻炼,但不能同真正的工作岗位相提并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在国际旅行社和高级饭店进行实习。实习单位多数选择指派他们从事非一线工作。学生工作停留在廉价劳动层面,最终可能也没有熟悉旅游行业的工作过程,工作技巧。至于专业技能,工作素养是否得到训练则是更成问题。由于稳定的实习基地较少,学生实践锻炼很难得到实际成效。

二、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进策略

1、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只有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项目。要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就要深入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首先,旅游管理专业与以理论型培养目标为主的高等教育类型不同。

其次现代行业对单方面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减少,主要转向复合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说明了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正在逐步改变。因此从以上专业特点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人才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全方面的发展;树立地域性区别的观念,满足不同地域的旅游发展需求;随时跟进行业变化,保持现念,提高行业素质;掌握现代旅游管理技能;打造实践力、应变力和创新力合一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在各级各类旅游企业单位第一线从事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以下几个特征:与高等教育相比,专业要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则要突出理论知识层次的深入性,强化管理思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时调整教育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人际、创新、管理三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比重。

2、根据就业导向完善教育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旅游专业的教育规划要注重人才相应能力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实操能力有机结合。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特性要求,所以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要做相应调整,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理论课要形成体系,增强综合性。专业实践课强调真实性和实用性。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的一种,所以只有在真实性更强的环境中才能让学生掌握顾客服务,管理应变的能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管理决策的能力。因此实践课要尽量还原社会氛围,并突出功能性强的实践课程。比如旅行社客户接待、模拟导游接待等。公共课用于培养工作素质。旅游行业工作不规范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从业人员素质问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工作素质的培养。公共课提供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以便更好的融入工作,融入社会。但要注意公共课与专业课程设置的比例问题。素质熏陶是一种潜移默化,因此公共课不需要过多的灌输,可以组织校园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点是要辅助专业学习效率的更大发挥。

3、走产学结合道路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缺乏实践平台问题,应该走“产学结合”道路。即将生产与实践学习有机结合,以加强企业与学校合作联系。主要方式有企业出资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为学校实践提供资源,提高了实践质量。另一方面按照企业需求制定教学目标、计划、内容。企业参与教学和研究过程,完成教学后向企业输送人才。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本文论述,主要对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体系上有了新的认识。从对专业培养模式缺陷的探讨可以看出,我国教育模式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对专业特性,行业人才需求结构也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现阶段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做到建立应用型为主的理念,把握学科特点。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健全教育体系,优化课程设置这几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结合时展,行业需求调整教学结构,促进高职教育旅游管理合理健康的发展。

作者:张坤单位:山西戏剧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