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组织与优化研究
时间:2022-08-28 03:59:11
导语:旅游景区组织与优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国内外研究进展
随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娱表演在主题公园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型演艺项目如长恨歌,印象•刘三姐等的不断出现,相关的学术论文也渐渐增多,研究方向由对主题公园的关注转向针对演艺产品自身的运作、营销模式与发展策略的多角度探讨.而国内对于旅游空间组织,空间理论的探讨为城市区域旅游空间,或从实证的角度探讨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其区划特点、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发展等问题[7].总体上,国内外更多的关注于节事活动、非物质遗产保护,景区市场营销策略[10],文化产业与旅游演艺的融合以及对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而对于旅游演艺的空间组织方面探讨较少.本文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出发,遵循旅游景区资源分布特点,建设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在构建景区多种旅游功能格局的基础上[11],对演艺项目与核心景区、康体休闲区和服务区等进行合理布局,探讨各组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以此对演艺项目的空间组织与优化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旅游规划理论的补充与景区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2旅游演艺项目的分类
借鉴相关研究,旅游演艺可按照项目持续时间、移动性、演出地点、参与人员、表演内容和演出形式等标准进行划分,但现阶段由于我国景区演艺项目发展的多样性,按照单一标准划分不能很好将其归类,演艺背后的文化内涵所折射出的不同景观不能充分体现.因此,本文按照景观类型与演艺场所尺度的相互关联性对旅游演艺进行划分(图1).
3景区演艺项目空间组织分析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旅游经历的丰富与消费观念的成熟使得自身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传统观光游已不能满足其需求,旅游者更加注重旅游项目的参与性与体验性.而作为旅游文化体验重要来源的演艺项目,成为了时代的新向标.旅游者在旅游时通过参与旅游项目而获得某种难忘的身心经历,它重视个性化、参与性、互动性以及个体经验与感受的差异性,而演艺项目作为新兴文化产业的成功创新,它本身所具有的区域文化性、独特性将使游客获得深刻体验.据有关资料数据显示,1990年以前,我国演艺项目数量仅有1个;1990—1999年演艺项目个数发展为8个;2000—2004年为13个;2005年以后演艺项目发展势头扩大,激增到40个,大型演艺项目数量大增.这一趋势反映演艺项目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对于旅游景区演艺项目的空间组织研究具有实践价值,针对空间组织的探讨,主要从演艺项目多种组织之间的空间布局与其相互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1演艺项目空间布局
通过对景区内所包含的旅游资源、及和旅游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设施进行分区布设,进一步分析各区的旅游功能,确定发展主题与旅游形象,演艺项目结合各分区主题进行项目选址,落实到合适区域,并将演艺项目空间部署形态结合旅游六要素进行可视化表达.演艺项目作为景区重要的旅游要素,其在景区的选址与布局对景区整体规划有直接作用.而演艺项目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旅游资源是景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促进生产力增长的动力,是区域旅游业发展和空间竞争的物质依托,对景区的空间形成和布局的演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在景区及周边评估可利用的旅游资源,应对非物质文化资源(历史风俗,民族风情,神话故事,传说等)予以关注.深入挖掘资源文化内涵,突出地方区域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对景区的演艺项目的场所与空间有不同的要求,文章对旅游资源归类,分析其与空间场所的关系(表1).前文旅游演艺分类中提到将演艺项目按场所尺度分为剧院舞台类、广场类、大型实景类演艺,场所尺度不同的演艺项目对于景区景点、道路干线、服务设施等组织提出不同的布局要求,现将场所尺度影响景区空间布局用图2表示.大型实景类演艺场所尺度大,在景区内选址布局于景区内较大的开敞空间,远离核心景区,但可与小型演艺联合布局,与核心景区有主干道相连,周边布设餐饮服务设施,除观众席外有较大预留空间;剧院舞台类演艺一般为小型演艺,常布局于室内游艺中心,靠近核心景区,位于主游线与次干道两侧,与核心景区共享服务设施;广场类巡游演艺常布局于风景区各处、停车场或交通站点,靠近核心景区,位于主游线与次干道两侧,周边服务设施沿广场周边或巡游沿线设置,预留一定的空间供游客参与体验演艺项目[10].在游客体验旅游活动过程中,距离是其重要影响因素.游客距景点演艺项目的实际距离与布局选址有着紧密的联系,但行为地理学环境意象理论认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起关键作用的不是实际距离,而取决于游客对景区客观距离的感知[14].旅游者感知距离的空间地点的排列连线形成旅游者意境地图,意境地图促使游客游览时选择自身接受范围之内的距离.国外学者有研究表明,1100m为游客步行范围的上限,超过该距离,游客趋向于乘坐交通工具前往,如在景区交通工具不便的情形下,游客放弃该地旅游的可能性增加[15].因此,游客对距离的感知印象影响演艺项目在景区的空间布局.游客对景区产生良好感知的重要因素是通过景区旅游线路所形成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的设计对景区发展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演艺项目的展示带有着强烈的民俗风情与地方特色,将旅游资源演艺主题适宜的旅游演艺场所空间选择以自然风光为主山水风光型景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开阔山水风光为背景的开敞空间宗教发源地宗教文化景区宗教文化、宗教生活场景演出倚靠高山,幽深静谧的空间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民族风情旅游区介绍民族风情的节事活动室外大型广场民风民俗民俗文化旅游区展示民歌、乡村风俗,乡村生活及庙会等场景演出剧院舞台或室内演出,与场外巡演旧朝古都等历史遗迹历史文化旅游区反映辉煌史诗再现演出依托古色古香的峰塔,楼阁及水榭设置场景都市游憩类以游乐设施为主的公园各类主题演绎结合(开发商意愿)剧院舞台与室外广场巡游结合带给游客非凡的旅游体验.因此,旅游线路的设计与演艺项目在景区的空间布局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许多学者将旅游线路的空间布局形态划分为:单点式、两点往复式、多点式、环形式及网络式旅游线.不同的空间布局要求采用不同的旅游线路空间形态相承,将带来独具匠心文化体系理念.
3.2演艺项目空间组织相互作用研究
景区演艺项目空间布局时应进行功能区划分,参照学者研究,将景区划分为主景区,服务区,文娱活动区,康体休闲区等.这些功能区不是机械地划分景区,各个功能区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组织要素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为使演艺项目与景区景点以及不同类型演艺项目间形成科学的空间布局,应发挥功能区组织要素的“有机团结”.图3为景区功能组织与演艺项目作用图,由图3可知,由于景区功能区组织中有着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如提供食、住功能的住宿餐饮区,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文娱区,提供健身活动的康体休闲区,满足生活需求的购物功能区,这些功能区的服务设施为演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此演艺项目多布设于各功能区中或就近某一功能区布局.同时,由于演艺项目的不同特质决定了其布局纷繁多样.图3中,中小规模演艺为了吸引游客而靠近主景点或大型演艺布局,大型演艺则选择独立于主景区之外布局,选择较为开阔的文娱活动功能区布局.且由于大型演艺多在夜晚表演,时间较长,所以多就近于住宿餐饮功能区布局.应用美国学者布莱克提出的多因素作用模型[16].其基本模型如下:Pak=ANakDnakk∑ANakDnakk.式中:Pak为景区a内的游客到演艺场所k观看的可能性;Aak为演艺场所k吸引景区a内游客到演艺场所k的因素综合;Dak为阻碍景区a内游客到演艺场所k的因素总和;N,n为经验作用指数.其中,吸引游客来观看演艺的因素除演艺的规模,距离外,还包括演艺项目的质量、创新、演艺气氛、服务等,阻碍游客来观看演艺的因素包括交通时间、交通成本、机会成本及其他费用.
4景区旅游演艺空间组织优化路径
近年来,随着印象刘三姐等实景类大型演艺的发展,室外实景演出占据了旅游演艺产业的中心位置.但景区不可片面盲目地采取室外场景设置,室内演艺与室外演艺各有千秋,室外演出有较好的山水背景可增加视觉效果,但易受天气影响,对景区自然环境要求高.室内演出不受天气、自然环境等影响,演出灵活.两种场所设置各有所长,景区应根据自身环境,合理布局.从行为地理学视角出发,景区演艺项目在选址时应考虑游客感知距离理论,其规律为:在旅游初始阶段,感知距离与旅游花费对满意度有正向积极的影响;旅游结束后,感知距离随着满意度水平的增加而减小[14].如将演艺项目布局在实际距离较短的景区前部,观赏演艺项目的花费并不会降低游客满意度.如将演艺项目布局在实际距离远的景区后部,只有高质量的演出将使游客获得较高的满意度,游客感知时会缩短估计距离.运用规律,科学布局,同时也需做好景区内交通设施服务,便于游客形成良好感知,提高满意度.以大区域发展为基点,将地方景区纳入区域热门游览线路,以核心层或中心地带向外,呈蔓延式发展;以景区发展为基点,将演艺项目纳入景区主要游线,以景区不同的核心景点、不同的优势资源地为中心,形成小型环圈,辐射式发展.景区演艺项目布局时可参考旅游线路空间形态,将演艺项目具体落实到线路节点上,将点、线、面相结合,构建区域、次区域、景区、景区核心景点、景区景点旅游圈.景区在对演艺项目布局时可采用数学模型帮助定位,如布局最优模型,多因素作用模型等,该类模型能定量的测算最优吸引游客的场所距离,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虑景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定性分析,将功能区、景区交通线路、公共服务设施等要素纳入参考体系,科学组织各类要素,已期达到景区效益最优.立足于城市发展,综合考虑影响因素,除考虑直接影响演艺项目的因素外,还应注意对演艺项目造成阻碍的因素,如演艺节目的质量、创新性、服务性等要素,该类要素是演艺项目不同板块的组合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因子,只有全面综合考虑该类因子,演艺项目的空间组织才能进一步得到提升与优化.
5结论
随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演艺项目在景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旅游规划的角度对演艺项目的空间组织研究进一步发现,多数景区存在演艺项目的空间布局混乱,地方文化的主题模糊,功能区组织不能很好地承载演艺项目等问题.这就要求景区人员对演艺项目的空间布局与组织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景区演艺项目空间组织优化时应注意:根据自然环境合理布局、注重游客感知距离、结合旅游线路布局、定性与定量结合,科学组织要素、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研究对于旅游景区形成完善的文化产业链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对旅游规划理论的补充也具有一定意义.
本文作者:李士娟李开宇李茜王东红刘沛工作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 上一篇:旅游产业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
- 下一篇:论旅游纪念品的状况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