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果林种植方式

时间:2022-07-15 10:17:16

导语:经果林种植方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果林种植方式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系毕节地区行署所在地,土地总面积3412km2,水土流失面积2148km2。田冲小流域位于毕节市东南面,是毕节市的南大门,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流域总面积20.11km2,水土流失面积9.66km2,规划治理面积9.66km2。涉及梨树镇梨树、二堡2个行政村和鸭池镇的甘堰、营脚、头步、庙脚、甘海子5个村。1989年启动实施“长治”工程以来,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经济果木林作为水土保持主要措施之一,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上行之有效。但长期以来,由于经果林种植在技术指导、后期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经果林的发展难以形成规模,且效益不明显。水土保持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特别是经果林种植如何促进农民增收,与旅游开发、休闲观光等有机结合起来,值得广大水土保持工作者探索和实践。

1经果林传统种植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1种植模式

“长治”7期工程实施以前,毕节市发展经果林主要做法是综合农户意愿、土壤、气候、市场等多种因素初步确定适宜品种。聘请果蔬专家论证品种可行性,与农户和果蔬专家反复讨论和酝酿,达成共识最终确定品种。按有关经果种植技术规范的要求作好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对群众开展打坑、施肥、栽植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组织群众打坑,验收合格后发苗,在技术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栽植。组织果蔬专家对农户不定期的开展管护培训。

1.2存在问题

1.2.1群众缺乏后续管护的积极性。由于经果林见效周期较长,前期费用投入大,加之缺乏经果林大户的示范带动,所以没有管护的积极性,绝大部分群众让其自发生长,因此经果林长势不好。

1.2.2在林地内套种高秆作物,导致经果林长势不好。在眼前利益驱动下,绝大部分群众在经果林地中套种农作物,由于缺乏必要的水系配套工程,所以套种的农作物都是玉米、高粱等抗旱的高秆植物,造成林农争地争养分,影响了经果林的长势。

1.2.3市场信息闭塞,销售渠道不畅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打造出高标准、高规格、集中规模连片的经果林基地,无法吸引水果经销商现场采购和订单销售,加之果农之间相对独立和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无法细化栽植、管护、销售等各工作环节的分工,往往出现从事种植和管理的农户没有精力联系市场,从事水果销售的没有精力管理果园。由于市场信息闭塞,销售渠道不畅,出现成熟水果烂在地上销售不出去的现象,减少了收入,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农民种植经果林的积极性。

1.2.4群众分散,不利于水保办的组织管理。传统的经果林种植模式是将苗木发给每家每户进行种植,水保办需要面对所有种植户进行培训和管理,一是管理工作量大,水保办人员和精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想管又管不好;二是无法从根本上将利益与种植农户挂钩,实现管护重心下移;三是由于种植户之间思想、观念、认识上千差万别,难以实行有效管理。每年水保办虽然都花了一定的资金和大量的精力组织农户参观和培训,但效果不理想。

2田冲小流域经果林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2.1治理前效益

农户1年内主要轮流种植玉米、萝卜等作物,以667m2地种植玉米需种子9元,需肥料250元,农药20元,投劳工资150元;平均产粮食300kg,按2元/kg市场价计算,粮食收入共600元,扣除种子、化肥、投劳工资等,纯收入171元。其他作物以此类推,1年内在667m2地上通过种植各种作物,可获得纯收入60元。667m2地1年纯收入共231元。

2.2治理后效益

2.2.1农民效益。农民出租土地给大户后,每年每667m2租金为400元,栽植667m2经果林打坑、栽植、出售农家肥等可收入660元,1年内大户需雇用农民对经果林进行4次锄草、施肥、剪枝等后续管护,667m2地农民可收入300元,大户雇用农民在经果林中种植蔬菜、中药材等,667m2地农民可收入300元,农民667m2地每年共收入1660元。

2.2.2大户效益。667m2经果林苗木、种植、管护、运输等费(以梨计算)需投入1200元,投产后按667m2产水果2000kg计,按市场价折合人民币2400元,纯收入1200元。以此类推,1年在经果林中套种蔬菜、中药材、林下种草养畜等每667m2可获纯收入1000元。1年每667m2纯收入共2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