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时间:2022-07-06 09:39:08
导语:沽源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概述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又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普遍认为:“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在意识到全球生态系统的变化已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时,提出的一种寻求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共同发展的新思想和新观念。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既是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又是其最终追求的目标;而生态旅游以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大自然完美结合的产物。
沽源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坝上地区,为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区的过渡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1.4℃,夏季平均气温17.9℃,是理想的避暑度假旅游胜地。该县处于内蒙古高原的南部边缘,阴山余脉横贯东西,南部与燕山山地相接。总的地势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536米。东南山高林密,东部地势平坦、草地肥沃、河流湖泊众多,西部丘陵绵延、林田交错、波状起伏。全县主要的生态旅游资源有三类:
1.西部农田林网:1965年沽源县委在西部的黄盖淖乡林源村搞农田防护林建设试点,以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两年后初具规模。经测定,林带内的风速可降低、相对湿度增加、作物生长期延长、粮食产量提高了15—20%。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1968年开始向全县推广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经验,林网面积达到172万亩,形成了“林带交织似网,作物层次分明”的波状高原面上富有曲线变化和色彩变化的壮观的“井”字型农田林网观光带。适合农业采摘、观光旅游和自驾游。
2.南部绿色长城:绿色长城地处南部坝头一线,东西跨越六个乡镇,全长120多公里,山高林密,主要为原始次生林及人工栽植的华北落叶松。2000年以来,沽源县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一退双还”、“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全县林地面积达230万亩,其中原始次生林50多万亩,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68.7%,形成了现在的“塞北绿色长城”。这里植被茂密,气候凉爽,物产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野生植物1300多种、野生动物200多种,滦河、黑河、白河均发源于此。其中金莲山风景区2006年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塞北绿色长城”旅游观光环线形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生态旅游画廊,适合观光、摄影、写生、科考、登山、自驾车越野等旅游活动。
3.东部湿地草原:这里是沽源县夏季旅游的核心区,是京西最大的原始草原,由草甸草原和湿地沼泽组成。它以县城为中心,覆盖了东、南、北辽阔的区域,是一条南北走向蜿蜒曲折的狭长地带,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约23公里,面积1600平方公里。每逢盛夏,这里气候凉爽、水草丰美、风景如画。草原上自然风景区、历史遗迹遗址、草原度假村和“农家乐”等一应俱全。这里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闪电河水库、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闪电河;有国家级旅游度假村塞外庄园(4A级)、沽水福源(4A级)、天鹅湖(4A级);还有金代景明宫(大宏城)遗址、金代土长城(金界壕)遗址、察汗淖儿行宫(小宏城)遗址及梳妆楼元代贵族墓葬群等。
三、沽源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1.1区位优势明显。是距京、津最近的、面积最大的原始湿地草原,距北京仅270公里,且交通便利。
1.2水资源丰富且档次高。沽源是黑河、白河、滦河的发源地,可称之为“三河之源”,大小河流15条,水库5座,天然淡水淖泊12处,水域面积近7万亩,水质纯净,鱼类繁多。其中闪电河水库水利风景区属于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特别是青年湖,位于县城之中心,库容115万立方米,城区有如此大的水域,在河北省各县区中是首屈一指的。
1.3湿地草原独具特色。沽源草场面积202万亩,其中湿地草原达60万亩,水草丰美,绿地如茵,动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茂密。特别是2009年闪电河湿地草原被国家林业局评为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更彰显了沽源湿地草原的独特优势和魅力所在。
1.4政府政策支持,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县委县政府在上世纪60年代组织在全县推广的农田防护林建设,1985年集中全县的人力栽植的、横贯全县东西的“百公里双万亩枸杞绿色长廊”,2000年以来的“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一退双还”等生态工程建设,以及2007年以来“五年禁牧”举措等,均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劣势(Weaknesses)
2.1景区生态环境脆弱。由于沽源县地处中温带半干旱地带,降水量少,而对水资源依赖性很强的湿地草甸、湖淖河流、森林植被,如果保护措施不到位,生态环境和水体极易受到破坏和污染。
2.2旅游旺季人满为患,对草地人为破坏严重。近几年夏季到沽源避暑观光、休闲度假、会议考察的人很多,初步统计仅2009年—2011年三年接待游客人次分别为50万、60万和80万,旺季时各个景区每天都是车来车往、游人密集,对脆弱的草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2.3旅游季节太短。由于沽源地处坝上高寒区,使得以湿地草原为主要特色的生态旅游季节性特别强,旅游季节集中于6月下旬至9月初的两个多月,其他时间旅游景区都关门歇业,旅游设施设备全年利用率不高,使得当年旅游收入不足反过来又影响了再投资。
2.4政府财力有限,对旅游业投入不足。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等原因,沽源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属于贫困县之一。政府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不足,总体接待设施档次较低,旅游服务水平较差,景区的维护和管理跟不上。
3.机会(Opportunities)
3.1回归自然的休闲度假旅游已逐渐成为大众化旅游的潮流。休闲度假型游客的日益增多,加上距离京、津、省会、张家口市很近的优势,无疑给沽源的生态旅游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3.2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成为游客理想的避暑胜地。沽源地处坝上高原,夏季气候凉爽、风景秀美、空气清新且交通便利,加之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京、津、冀等地游客避暑度假的绝好去处。
3.3政府宣传力度加大,提高了沽源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沽源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大大增强,各种促销活动日益增多。比如塞外庄园成功承办了第二届和第四届“中国张家口坝上草原旅游节”;2010年7月26日上午在沽源县闪电湖东岸举行了“中国沽源首届湿地文化节暨京张‘心连心’大型文艺演出”;而“湿地草原、神韵沽源”等主题宣传口号也赫然出现在了京津冀的公路边大型广告牌上和电视广告、报纸中。
3.4西部农田林网和南部绿色长城旅游资源,目前还未完全利用和进一步开发。随着对二者的投资和规划力度的加大,沽源的生态旅游规模、范围和类型还将进一步扩大。
4.威胁(Threats)
4.1周边各县竞争对手的威胁。沽源县周边的几个县均有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虽与沽源的草原类型和规模不同,但以草原为依托的景区和休闲度酒店(度假村)很多,且档次较高,其中张北县和丰宁大滩是最强的竞争对手。
4.2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的威胁。干旱少雨多风沙的草原生态环境极易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一旦遇到干旱的年份,湖淖水位下降,水域面积缩小,存在着退化消失的威胁,草地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而草原植被的人为破坏和景区三废处理缺失会造成草场沙化、水体及空气污染、环境恶化。
4.3某些景区的过度开发遏止了以后的发展。比如近几年在以闪电湖为中心的湿地草原上,建的度假村太多太密。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竞争,争相扩大规模、增加多种娱乐健身项目,大量占用了草地和水资源。
四、沽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笔者根据以上对沽源生态旅游的分析结果,针对其可持续发展提几点建议:
1.制定科学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沽源县虽然也制定了《2009—2020总体旅游业发展规划》,但尚未通过评估,说明还有不完善之处。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特别是针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部分要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论证。
2.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以保护为主”的理念
首先要树立“保护第一”的意识,不能只为短期利益破坏了生态环境。其次,要防止只保护不利用的极端主义,忽视生态旅游的经济功能。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正确引导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鼓励旅游企业绿色经营,使生态旅游在为当地的经济带来效益的同时,更要重视其长足发展。
3.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体系
在严格执行我国的《环境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和旅游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更详细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景区经营管理条例,各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督机制和体系,促进旅游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4.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旅游企业资金有限且各自为阵,存在注重微观经济效益和短期利益的现象。所以县政府应该积极筹措资金,重点投放在完善景区内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比如参与景区游览线路设计并给以资金支持、改善景区道路、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建立垃圾回收点和填埋场、修建一些可以保护花草的围栏、引人注目的告示牌、木制人行桥、观景台、览胜亭等,还可以在景区内统一规划修建环保型的厕所、停车场、旅游商店等配套设施。
5.确定合理游客容量,避免景区“超载”
如果单位时间内景区游客容量过多,势必造成管理混乱,践踏花草植被、乱仍垃圾、汽车尾气噪音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资源现象。所以应合理确定每个景区游客的容量,必要时采取游客分流的做法。比如与签约的旅行社制定“错时”游览计划,对散客的专人引导等等。
6.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高低与景区环境保护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每年在旅游季节到来前要做好旅游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涉及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经营管理、服务技能、环保知识、服务和环保意识等方面。
7.加强宣传力度,既要不断扩大客源市场又要提高游客的整体素质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以扩大客源市场。同时,在宣传资料中,要将文明旅游、环保理念和生态旅游的意义渗透其中,使游客在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8.提高当地公众的参与意识,发挥当地公众支持作用
要重视对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教育,培养他们共同维护景区生态环境秩序、自觉保护当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资源的观念。使他们不仅看到旅游带来的短期效益,更要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长远性和重要性,引导他们成为当地生态资源的保护者、受益者和监督者。
总之,沽源生态旅游的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随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各项措施制度的出台和监督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社会公众和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今后沽源的旅游业必将上一个新台阶,特别是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必将为打造京津后花园、改善当地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做出重要贡献。
- 上一篇:安监局汛期检查指导方案
- 下一篇:娱乐场所安全整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