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红色旅游业发展
时间:2022-06-12 10:04:00
导语:谈论红色旅游业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一个红色旅游(为了论述方便,以下简称红旅)的热潮在中华大地兴起,红旅成为日益增强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P1而我国政界、学界等对红旅问题的探讨也相当热烈,政府积极规划,大力投入,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学者们纷纷撰文。然而,我个人认为,迄今为止,红旅问题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还仅限于社会上层,对它的研究也还停留在理论及宏观规划的层面上。应该说,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下简称民族地区)的红旅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其他地区相比,无疑还有较大差距。在这些地区搞好红旅更具有许多特殊而重大的战略意义。但要真正做好这一工作,任重而道远,要想使它真正取得良好而持久的发展态势,还必须动员广大民众自觉参与,还尤其需要学者专家们的努力调研和论证。鉴于此,本人不揣浅陋,特撰此文,以求起到推动民族地区红旅事业发展之效力。
一、发展民族地区红旅的特殊意义
关于发展红旅的重要意义,中央有关文件指出,它是政治工程、经济工程、文化工程。也就是说,红旅是一项事关政治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全面综合性的长期事业,值得社会各界予以高度重视。那么,具体到民族地区又有哪些尤其突出的特殊重要意义呢?我认为,无外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发展红旅,尤其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在旧中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动荡不安、冲突时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区被边缘化,政治中心和不少内地民众对他们抱有深度误解,称之为“蛮”、“夷”,严重挫伤了其思想感情,各民族之间隔阂很重。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这些地区比较闭塞,民众文化素质水平有待提高。他们往往容易道听途说、偏听误信。而要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主要靠发展教育、新闻传媒和旅游事业等途径。然而在这些地区,论教育,则有很多人因家庭经济困难,小学、初中尚未毕业就被迫辍学;论媒体,则因市场利益驱使、基础设施不够等因素使这些地区新闻媒体之给力也相当有限。因此,要想尽快地提高民族地区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增强民族地区的团结和谐,除了努力发展教育、新闻传媒事业以外,还必须大力搞好红旅,利用红色资源。如红军长征途中与小叶丹的彝海结盟、给藏区活佛赠送“兴盛番族”锦幛、各少数民族群众对红军热心帮助等等,可激发学习文化知识的激情与动力,消除各民族之间的误解与隔阂。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区发展红旅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旅游是最好的扶贫方式。中央着力倡导红旅,实寓有借此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深意。众所周知,在不少民族地区存在着这样的不利状况:搞农业,缺乏水资源;搞工业,难以处理好污染问题[2]P3,搞其他服务业,往往又受市场限制。但如果发展红旅,则不仅可以改变所在地区“养在深山无人识”的尴尬局面,使其绿色、彩色资源传播出来,推动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而且可以由此形成发展经济生产的新活力点、新增长极点,逐渐带动或加速其他相关产业的向前发展。
二、民族地区红旅发展状况及其迫切性
大约是在2006年的某一天,我在贵州贵阳花溪公园观光时,听到有一穿戴着民族服装的青年女子指着公园入口处不远的夫妇泛舟于花溪河流上的巨幅相片问另一青年女子道:“他们是谁?”而后者也竟然摇头回答道“不知道”。此一问一答,使我感到十分震惊。敬爱的为我中华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他们的子孙后代却茫然不认识他!这一短短的问答,既使我深感自己作为人文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重大、教育事业的任重道远,也使我深识民族欠发达地区民众素质的欠缺不足,深入开发其红旅资源的极端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如今党中央大力提倡发展红旅决策的英明正确。虽然,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贵州等民族地区的红旅事业有了一定发展,与过去相比,取得了巨大成就。贵州省政府先后编制了《2005~2010年贵州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和《贵州省红色旅游规划》,将“长征文化旅游线”作为精品旅游开发,着力打造红旅的经典产业链。同时,陆续举办了各种旅游推介会,借助媒体予以推广,使贵州红旅迅速升温。在投入方面,仅2010年度,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厅等部门就设法筹资数千万元,用于修建红色景区的基础设施、支持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陈列布展档次水平以及维修改造部分县级烈士陵园。整个“十一五”期间,“国家对贵州红旅经典景区建设投入8616万元,地方财政投入3000万元,引入民间资金11276万元,促进红旅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数和综合收入稳步增长。贵州红旅经典景区5年共接待中外游客4380.71万人次,年均增长20.06%;接待入境游客9.03万人次,年均增长14.97%;红旅综合收入223.13亿元,年均增长28.0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然而,我个人认为,民族地区的红旅要想获得真正的深入发展还须不少时日。下面这一有关红旅的问卷调查结果就基本上证明了这一点。调查是笔者针对贵州民族学院某院系100名三年级大学生做的。我主要设计了这样8个问题:1)你听说过红旅吗?2)红旅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为什么要发展红旅?4)你认为这几年贵州的红旅发展得如何?5)红旅资源中的“遵义精神”是什么?6)在旅游中你是否愿意购买红色纪念品?7)在民族地区旅游最令你感兴趣的是什么?8)你参加过红旅活动(如参观革命胜地遗址、烈士园陵、博物馆纪念馆等)吗?前5项属于对红旅的认识层次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调查红旅在民族地区的观念影响,其中第5项之所以被设计,是因为“遵义精神”是贵州最为典型的红旅资源,对它的了解与否,最能反映红旅观念在贵州的深浅程度;后3项属于对红旅的实践层次问题,其目的是想了解红旅活动的吸引力以及民众对它的参与程度。关于第1个问题,绝大部分的同学回答听说过或好像听说过,但其信息来源渠道基本上是通过书本、课堂、高考或电视。关于第2个问题,除了一些不很全面、模糊的答案以外,还有24人直接回答不知道或不太清楚。关于第3个问题,大多数答出了解革命传统、教育下一代、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正确答案。关于第4个问题,则见仁见智。有5种主要答案:有37位认为一般或还行,有19位认为搞得很好或不错,有16位回答不知道或不太清楚,有15位认为很差或较差,还有13位则认为既有好也有坏,既有成绩也有缺点,遵义搞得不错,其他地区欠缺,与东部省区相比尚有差距。关于第5个问题,除了少数同学给出“从幼稚走向成熟”等较模糊答案以外,大部分回答不知道。关于第6个问题,大部分同学回答,如果产品较好、价格合理而又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是愿意购买的,但也有同学回答说不愿意,因为害怕有关商人利用纪念品欺诈游客、赚取巨额利润,更何况在贵州买不到令人满意的红色纪念品。关于第7个问题,有63同学的答案涉及喜欢历史故事、人文精神等与红旅资源相关的内容。其余回答则大多为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特色产品等。关于第8个问题,除少数学生表示去过遵义外,大部分学生不无遗憾地表示没有做过红旅活动。从上述答案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贵州红旅活动以遵义地区发展较好,其他地区则发展滞后。第二,在贵州,红旅观念有一定影响,但远未有深入下去。我们所调查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对“什么是红旅的主要内容”,“什么是遵义精神”等常识问题都不甚了解,其他的社会群体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且他们对红旅的了解基本上是通过学校或媒体等渠道,几乎没有人回答是通过父母或其他社会成员。可见红旅观念的影响领域也颇有局限性。第三,贵州红旅的发展现状和民众的实际要求存在很大距离,发展还有莫大潜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同学们在后三项问题的答案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关红旅的意愿、兴趣和遗憾得到证明。青年人渴望知识、渴望向上,喜欢各种旅游,这也正是各地红旅未来发展的巨大市场和动力所在。
三、民族地区发展红旅的途径探讨
民族地区的红旅之所以难以取得跨越式的发展,是由于经济落后、文化水平较低、民族风情浓厚以及交通设施欠缺等因素。针对于此,笔者认为,要发展民族地区的红旅,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搞好红旅和发展文化教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搞好红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而发展文化教育又反过来为红旅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旅游是一种体验、一种心灵与文化的情感交融。红旅更是一种讲究特种兴趣爱好、“充分利用旅游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把枯燥的学习革命理论的学习变成丰富生动的体验过程”。[2]P68它是一更加生动形象的民众教育馆。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越高,其在红旅中所获的感触就越深、体验就越多。反之,就越浅越少。很难想象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会对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内涵的红旅找到感觉、发生兴趣。因此,在民族地区发展红旅首先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使当地民众提高其文化知识水平,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唯有这样,才能激发发展红旅的内在需求与动力,才有可能营造起和谐有利的良好旅游环境,打造深厚的红色旅游文化,吸引外境游客。民族地区往往是城市化水平较低、文明程度不高的地区,不搞好文化教育,提高民众素质,而去大谈红旅,无异于隔靴搔痒、隔山吹风,红旅事业难以真正风起水生、蓬勃兴旺。要搞好红旅,尤其还应该在导游人员中搞好以历史文化、党史国情、爱国奉献与革命传统为中心内容的教育。另外,因为红旅是一种游憩式的学习,它特别需要解说。“没有讲解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2]P68解说在红旅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而解说主要靠导游人员。如果导游人员既有责任感、使命感,又深解民族风情,也有相关丰富的红旅知识,红旅活动就会开展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相反,如果导游人员缺乏一定的相关知识,则势必使讲解缺乏吸引力、震撼力、冲击力,游客势必深感乏味,红旅活动的效果也就几乎等于零。因此,导游红色知识的培训储备也十分重要。第二,继续加大设施配套建设、景点产品打造、媒体广告宣传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民族地区多存在偏远、交通不便、旅店住宿条件差等制约其红旅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大各种基础设施投入、改善行游住吃购娱等各方面条件。如今,不少民族地区的旅游还仍然停留在靠天、靠老祖宗吃饭的原始状态。旅游景点及产品品牌的开发打造程度还很不到位,远远不能满足游客们对它们的瞻仰、购买欲望。就我所知,在贵阳市郊青岩古镇,曾于抗战时期在那里居住,贵阳市区曾有八路军办事处分站,花溪曾经有过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戴安澜将军衣冠墓,但至今难寻踪影。至于较为理想的红旅纪念品,则在贵州不少旅游景区很难买到。可见,红色景点及产品的开发打造方面还富有潜力,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大力投入。旅游事业的发展最离不开媒体广告的大力宣传。民族地区更应吸取经验教训,根本改变过去在这方面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的不良状况。广泛开发运用包括新式互联网在内的各种媒体,在区域内外展开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如利用公共汽车、列车等上面的流动媒体、大量创制红色电影电视节目、户外空间广告等;尽量组织学生到典型红色景点进行旅游,这样既教育了下一代,又有利于红旅活动的发展宣传。红旅是综合性的长期工程,各项投入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讲求社会效益,做长远打算,不应该太顾惜所谓成本。民族地区起步晚、底子薄,要发展红旅,搞好旅游事业,各项投入难免要大得多,但其边际效益不可限量。第三,做好红、绿、彩色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的工作。民族地区到处是真山真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作为特殊项目的红旅必须与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展。把红、绿、彩色资源予以有机地结合,实行红色、生态、乡村、民俗、观光等多种旅游相结合,无疑会使民族地区的景区如同花团锦簇,散发出无穷无尽的诱人魅力。因为这样的景区对游客来说,既可以受到启发、获得知识,又可以陶醉于真山真水之间,领略奇特的民族风情,何乐而不为?当然,要真正使红、绿、彩色旅游资源完美地结合起来,绝非易事,还得有关部门去做深入思考和缜密设计。在具体操作时,既要彰显红色精神主题,又要不破坏优美风景、保持民族风情的原汁原味;既要讲究教育警示含义,又要照顾人情人性、不失游玩娱乐之本义;既要能够供有文化知识者的赏鉴品味,又要能够满足广大普通游客们的多种需要。要做好这一工作,笔者认为,还应该注重以下途径手段:即随时做好红色文物的登记注册、保管整理和研究开发等各项基础性准备工作;充分发挥区域地方政府在整体包装、设计、拓展、招商等方面的运作统领作用;建立健全包括政府人员、旅游学者、史学专家、艺术设计人员在内的研究团队,加强对景区、景点、产品建造设计的深度研究和全区红旅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加强区域联系、区际合作,实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策略。第四,努力做好反腐倡廉、纯洁领导干部作风的工作。在民族地区,由于民众文化素质不高,民情比较复杂,又加上一些别有用心、挑拨民族感情、分裂祖国者的存在,领导干部的作风形象问题对发展红旅事业关系甚为重要。红旅资源大部分是展示我党、我军过去的光荣传统,如果作为革命先烈、革命事业接班人继承者的领导干部不廉不洁、形象不佳,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红旅事业的发展。因为那些文化程度很低的民众很有可能受人怂恿、挑拨而变得不太理智、缺乏透析力,他们恨乌及屋,很可能会把对贪官污吏的不满、怨恨、不屑一顾等情绪转移到我们革命先烈们身上去;很可能会据此认为,革命先烈是贪官污吏的始作俑者,对贪官污吏的前辈不应该予以崇敬。而另有一些有知识文化、有良知情怀的人也会有可能因贪官污吏的龌龊行径深受刺激而不敢去红色胜地旅游观光,他们生怕自己在旅游过程中触景生情,心灵上不堪负担。因此,要想使民族地区的红旅事业真正深入持久的发展,做好反腐倡廉、纯洁领导干部作风的工作也显得很有必要。
- 上一篇:城中村发展与保障调查报告
- 下一篇:镇村农业生产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