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集群培育及发展对策综述

时间:2022-06-11 03:34:00

导语:旅游业集群培育及发展对策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旅游业集群培育及发展对策综述

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核心企业、旅游关联企业和旅游辅助企业以及相关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围绕优势旅游资源在一定地域空间的聚集,其可通过紧密联系、协同合作来提高竞争优势。[1]旅游业本身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载体。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通过产业集群可以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2]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旅游业已经成为贵州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具有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贵州省培育和壮大旅游产业集群,促进旅游产品和服务价值链的延长,对全省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3]因此,如何培育和壮大贵州旅游产业集群,使其发挥应有的社会经济价值,实现贵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的必要性

(一)培育旅游产业集群是贵州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旅游业作为贵州省的主导产业之一,贵州省的经济增长对旅游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相关的研究表明,1995年至2005年期间,贵州省旅游收入增长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21.36%。[4]实行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是贵州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旅游产业集群化,贵州旅游业发展才能上规模,才能形成市场,才能有效益,也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积累必要的财富。

(二)培育旅游产业集群是发挥贵州旅游业优势的需要

旅游业是无边界产业,具有产业链的拓展功能、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功能、创造区域品牌功能等特殊优势功能。同时贵州省的旅游业又具有旅游资源密集、旅游资源品位高、与周边地区相比有自己的特色等优势。目前,贵州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近1/4,2008年、2009年、2010年此项数据连续三年全国排名第一,[5]贵州发展旅游产业具有明显优势。然而,与全国相比,贵州省旅游产业规模尚未形成,旅游产业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依托自身优势条件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更显必要。

(三)培育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贵州旅游业总体竞争力的需要

由于旅游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其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的门槛较低,因而常常形成产业内的企业数量过多,企业规模大多偏小,市场集中度偏低,易引发市场的无序竞争。据2010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2009年贵州省有星级酒店320家,只有7天、如家等少数酒店属于经济型酒店。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档(四、五星级)酒店、中档酒店(三星级)和低档酒店(一、二星级)的比例为1:4:5,[6]显然贵州省的高、中、低档酒店的数量比例与要求不符,且差距较大。同年,贵州旅行社数量达到215家,这其中除了几个规模较大的旅行社,其余大多数旅行社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明显,总体竞争力不强。因此,迫切需要培育和壮大贵州的旅游产业集群,提升贵州省旅游业在国内的竞争力。

二、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

(一)贵州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较为集中,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首要条件

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域旅游资源存量状况,差异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形成特色的旅游产业集群。贵州拥有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作为中国西南的一个多民族省份,贵州具有世界超一流品位的多民族民俗文化风情和区域文化,有着创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兴旅游胜地的资源条件。在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把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气和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以此为标准,从资源种类、数量等方面统计显示,贵州省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且相对集中,囊括了8个主类,25个亚类,多数景区将3—5种资源融于一体。[7]目前,全省有世界自然遗产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森林公园21个,国家地质公园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项4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个。[8]作为一个有多民族居住的省份,贵州省旖旎的自然风光与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及珍贵的文物古迹相结合,形成了许多充满神秘色彩和强烈吸引力的独具魅力的旅游景观,除贵阳、遵义、安顺等地区旅游景观久负盛名之外,在黔西北、黔中、黔东北、黔西南、黔东南、黔南等广大地区也分布有大量旅游资源,并且有相当程度的集中,构成景观集群,为贵州省旅游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资源基础。

(二)贵州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主要指为旅游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的上游产业、辅助产业,也包括与旅游业共用的某些技术、共享的某些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如民航、铁路、水运等交通部门以及餐饮业、住宿业、零售业、娱乐业等等。各类相关及辅助产业可以为旅游业提供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发挥旅游业的主导优势,从而形成一个优势产业群。贵州省旅游局相关数据资料表明,“十一五”期间,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全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4.31%,2010年达到1060亿元,是2005年的4倍,在全国排在第17位,排位上升了6位。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从2006年的8.87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9.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从44.35万人增加到97.5万人,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从4.7%上升到约6.6%,①旅游业在贵州省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从11.5%上升到12.5%。2010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贵州省的旅行社、星级饭店和其他旅游企业共有1089家,产业规模壮大趋势明显。贵州省的旅游产品体系目前已开发了以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和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为主的产品类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季旅游项目,建设了以贵阳为中心的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和东南部以苗族、侗族文化为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线路以及向东西南北延伸的共6条精品旅游线路。“十一五”以来贵州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拉动作用也非常明显,全省共有42万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而脱贫致富。旅游业对全省国民经济的连锁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为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不可或缺的产业基础。

(三)政府的重视为贵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保障条件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条件,也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催化剂”。国家在制定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时,明确指出旅游业在发展西部经济中的作用,并强调西部各省份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探究出自己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贵州省委、省政府对全省旅游工作的发展十分重视,贵州省旅游局则具体负责全省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协调和组织工作。2008年,贵州省旅游局提出要积极打造五大旅游产业集群,把旅游产业集群作为有效提高全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10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部署,着力推进贵州旅游建设。根据《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贵州省旅游产业按照“一个旅游中心、六大综合旅游区、五条旅游精品线”进行总体布局和开发。贵州省还加强了省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把构建对外大通道作为交通网络建设的重要目标。目前,以贵阳为中心连接各个重要旅游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已先后建成,基本形成了以航空、铁路、公路和航运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贵州省的旅游可进入性得到很大提高,各旅游区的旅游配套设施也得到不断完善。可见,在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中,政府一直充当着积极引导的作用,且从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为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状况

笔者以区位商指标作为衡量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9]并从旅游产业发展规模、旅游核心吸引物的集中程度及区域旅游创新三个层次进行识别与综合判定。其中旅游产业发展规模以旅游总收入区位商和旅游从业人数区位商来体现;旅游核心吸引物的集中程度以旅游核心企业密度区位商、旅游产业链关联区位商以及旅游核心要素创汇区位商来体现;区域旅游创新系统以旅游产业劳动生产率区位商和旅游产业创新人员区位商来体现;每一个单项指标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根据2001年至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贵州省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3年“非典”,数据除外)上提供的相关数据资料计算,研究结果显示:贵州省旅游业产业总收入区位商呈现上升趋势,2000年的旅游产业总收入区位商为1.34,有着明显的旅游产业集群雏形,到2007年上升至4.00,2009年贵州省旅游产业总收入区位商已经高达5.36,从旅游产业总收入来看,贵州省已成为旅游产业集群区;贵州省旅游从业人数区位商在0.5左右波动,在2006年达到峰值0.6以后就出现了下降趋势,到2009年下降为0.38,表明贵州省旅游从业人数区位商很不稳定,且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旅游产业从业人数区位商来看,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现象还不明显;贵州省核心旅游企业的密度区位商由2000年的0.61,增长到2009年的0.79,期间虽有所起伏,但总体呈现出了稳定的增长趋势,同时也表明贵州省核心旅游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少,分布密度有待提高;2000年至2009年贵州省的旅游产业链关联区位商基本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1.47,上升到2009年的4.84,表明其产业关联活动非常明显,说明贵州省旅游产业间的联系逐渐加强,呈现出良好的集群态势;从旅游核心要素创汇区位商看,笔者从长途交通、游览、住宿、餐饮、商品销售、娱乐、邮电通讯、市内交通以及其他服务九类别分别计算区位商,再采用算术平均的方法求得贵州省旅游核心要素创汇区位商,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至2009年贵州省旅游核心要素创汇区位商较为稳定,基本上在1左右上下波动,其中2002年达到最高为1.39,2009年其区位商指数为0.87,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旅游创汇类别上看,贵州省在长途交通、餐饮、邮电通讯等方面创汇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较高,但是在涉及旅游发展的主要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中,有四个要素即住宿、市内交通、商品销售以及娱乐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省旅游核心吸引物发展的结构需要调整和优化,尤其是需要大力发展区域内交通和娱乐设施,以及做好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贵州省旅游产业劳动生产率区位商呈现阶段性明显上升的特征,从2000年的1.09,上升到2009年的5.59,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贵州省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生产效率较高,劳动创新能力较强;贵州省旅游产业创新人员区位商除2004年和2008年以外,其余年份都低于1,且波动较大,其中2006年最低,为0.16,表明贵州省旅游产业创新人员比例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旅游后备人才资源缺乏,说明贵州旅游产业的创新潜力较差,有待改进。但是自2006年以来,贵州省旅游创新人员区位商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以上仅是从各个侧面反映了贵州旅游产业集群的状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以及综合评分法从总体上对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的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自2000年起旅游产业集群识别值达到1.05,已经开始出现原生型的旅游产业集群,之后一直到现在,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在初步形成阶段。整体看来,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程度相对来说还不成熟,还有发展的潜力和成长的空间。

(二)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发展资金。据社科院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如果将整个工业化进程按照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划分,并将每个时期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根据构造的评价系统,中国整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段,而贵州省还处在工业化初期的前半段。2009年贵州省生产总值3893.51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2%,第一产业554.02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6%,第二产业1474.33亿元,占全国比重0.9%,第三产业1865.16亿元,占全国的比重1.3%,人均生产总值为10258元,占全国的比重为40.7%。即贵州省用占全国近3%的人口,近2%的土地,仅创造了1.2%的生产总值。①经济基础的薄弱,直接影响到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需求。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物质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本身就具有周期长、消耗大的特点。由于资金不足,贵州旅游资源开发不足,严重制约着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2.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首先表现在交通问题上。2010年底,贵州的高速公路1476公里,一级公路151公里,高等级的公路水平基本排在全国最末水平。民航、铁路也跟不上要求,每逢十一长假,五一假日,国内居民外出数量剧增使得民航、铁路等客运人满为患。贵州地处偏远,山路较多,铁路运输时间较长,而乘坐飞机又价格昂贵,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贵州旅游客源的影响因素之一。其次是旅游城市、旅游风景区的基本设施水平低下,尤其是景区内游步道、住宿、餐馆、酒店等设施存在着严重的需求缺口,休闲、娱乐及银行、邮电通讯等设施的缺失,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旅游是一个“上层”产业,它的发展是以所有配套部门的发展为前提,从而满足游客的需求,这样才能给当地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贵州属于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及其相关配套设施等硬件不硬,这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又一问题。

3.旅游产业集群的关联企业联系度较低。有效的关联企业联系网络是旅游产业集群能够不断发展的基础,而有效的企业网络不仅是指大量企业的地域性集中,其中也包括企业之间形成物质、信息等多重因素的紧密联系,合理有效的企业网络能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贵州省旅游关联企业之间尚未形成专业化协作网络,有效的产业关联网络存在缺失;旅游企业之间竞争多于合作,核心产业和相关支持产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到目前为止,贵州省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包括旅馆业、旅行社业、餐饮娱乐业、旅游交通业、旅游景点和旅游购物在内的联系较为紧密的综合旅游集群的产业体系。

4.旅游产业集群的有效自主创新系统缺失。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旅游产业集群能否不断升级的重要因素,而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中缺少有效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系统还没有形成以企业为中心、高校及研究机构组成的产、学、研为一体的创新系统。据2010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2009年贵州省旅游院校学生数为4641人,旅游从业人员中高校毕业的服务人员比例很低。同时,企业、高校、研究所三个主体缺少有效合作,使得贵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速度缓慢。另一方面,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系统中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区域创新环境,地域文化系统、地区价值观与发展观、区域基础设施的创新系统有待构建。贵州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决定了旅游创新系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机制不健全。旅游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是否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特别需要一个与这一产业的特点和规律相适应的机制来推动。贵州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需要有一个集旅游资源吸引、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社区参与和中介支持以及自主创新为一体的良性结合的机制做保障,其中政府的主导机制是最重要的机制。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的政府主导机制主要包括观念主导、政策主导、规划主导和资金主导。政府主导机制在制定各种旅游产业发展政策,调节社区居民、消费者和中介组织的行为,乃至整个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整个机制的核心。然而,目前贵州省缺乏旅游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及旅游产业集群规划体系,也造成了其他机制的运行不良,制约着贵州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

四、加快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旅游产业集群的开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需要各级相关政府部门、每个参与企业与每个个人共同努力。培育和发展贵州旅游产业集群,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推动作用

世界多国的经验表明: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导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推进企业改革、激励企业创新等方面积极促进和支持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在资金瓶颈方面政府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贵州省各级政府的角色应该是作为中间人和促进者,把相关部门集聚起来,加强相互依存的产业间的联系,建设支撑性的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社会资本的积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创建一个有效的激励制约机制。在贵州省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政府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相关的工作:首先,应编制科学的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其次,应强化旅游产业集群的政策扶持;再次,应加大旅游产业集群的宣传;最后,应大力推进旅游集群的公共服务进程。

(二)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基础配套设施在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进一步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延伸的可能性。贵州应进一步加强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衔接有效、集散顺畅的公路、铁路、航线、内河航道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重点旅游区之间以及游客综合服务站、游客服务中心、餐饮住宿等设施的建设,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依托旅游政务网、旅游咨询网、旅游服务热线等现有网站,整合多方面资源,建立集信息共享、旅游引导、行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预订、集散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向游客提供便捷、全面的服务。

(三)培育龙头企业,建立诚信合作和区域品牌机制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对培育贵州旅游产业集群有重要的作用。建立集产、供、输、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龙头企业是贵州省旅游关联企业的发展目标。旅游企业间的诚信合作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降低旅游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和获得更大的外部经济。贵州省必须加强区域旅游企业间的诚信合作和诚信建设,把相互之间的竞争变成合作,形成本地的诚信文化。在诚信旅游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旅游的品牌效应,通过扩散效应的作用,从而可以形成区域旅游品牌。树立贵州诚信旅游品牌,整合区域旅游营销,在旅游经营模式、管理理念、技术创新、宣传促销、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与创新,推动贵州旅游产业集群的深化发展。

(四)增强自主创新系统的竞争力

创新是应对外部竞争的重要解决途径。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支持与动力,就是应该建立高效的创新系统,所以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创新问题。产、学、研各机构应建立培养相关部门人才的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培训,营造培养旅游人才的良好氛围。贵州省应充分利用本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旅游企业输送人才、培训员工和提供咨询,做到三个部门的有效合作。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采取一些吸引旅游人才的政策,构建有效的区域创新环境,从贵州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适合当地人文、环境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方法,从战略的高度做出符合实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选择,以提升创新系统的竞争力。

(五)强化主体参与意识,完善参与机制,形成良好参与氛围

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行为主体包括了政府及职能部门、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旅游者、媒体及学术机构。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启动、支持和参与的,但旅游产业集群的紧密结合,必须通过旅游企业的行为来实现。社区居民作为发展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不仅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人力资本和景观资源的缔造者。旅游者作为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行为主体,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贵州省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产业的优化,推动了旅游产业集群范围和深度的扩大。媒体作为贵州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宣传和监督者,通过对旅游信息的宣传和对旅游活动的监督,可以促进旅游要素的整合;旅游专家学者作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倡导者和指导者,其对社区参与意识的理解直接引导着旅游集群社区参与的发展走向。培育和发展贵州旅游产业集群,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提高和强化各主体的参与意识,完善参与机制,切实采取各种措施,形成良好的参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