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生活取向与社区文化交流影响

时间:2022-05-22 05:44:00

导语:旅游生活取向与社区文化交流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旅游生活取向与社区文化交流影响

一、旅游内涵的延伸

(一)旅游生活取向

随着人们的经济收入显著提高,生活观念与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旅游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将人们的全部生活分为两部分:日常生活和旅游生活,对应地将人们的生活空间分为日常生活世界和旅游世界。日常生活包括家庭事务、工作、学习、购物、娱乐、访友等活动,一般以居住地为活动空间,日复一日、简单重复、单调枯燥。而旅游生活则是丰富多彩、新鲜刺激的。这样,人们日常生活世界的微小和单调与旅游世界的宏大和丰富之间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激发人类固有的好奇心,从而促使人们选择外出旅游来解决这对矛盾。因此,可以说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包含着“旅游的种子”[1],人们一旦决定旅游,则标志着从日常生活转向了旅游生活。因此,旅游生活的取向,决定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空间的变异。

(二)旅游社区

社区是一个地方,是由物质要素(社区实体)和精神要素(社区精神)结合形成的一个有意义的特定范围,居住在这一特定范围的居民具有文化上的同一性,有共同的生活要求,对这一地方具有精神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社区实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造景观两部分,是社区精神的物质载体。社区精神包括居民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居民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依恋感。社区之间在社区实体和社区精神上都有明显差异,构成了社区形象的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社区。如果在认知上统一日常生活与旅游生活的存在,与普通社区相对应的,应该存在特定的旅游社区。普通社区使本社区居民有一个家的感觉,其作用力主要是社区内部的凝聚力;旅游社区是对本社区之外的居民具有旅游吸引力的社区,在社区景观与社区文化上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吸引其他社区居民到此观光、体验、参与,其作用力主要是对社区之外的吸引力。

(三)文化互动交流

普通社区的文化同一性构成文化的认同,社区居民与日常交流已经成为生活的惯性。旅游社区在文化上与普通社区具有明显差异,两者之间由于文化的差异而需要特定的交流。旅游社区具有双重性:对于该社区内的居民而言,它是一个普通社区,居民对这一地方具有认同感、归属感、依恋感;而对于旅游者而言,它是一个旅游社区,旅游者对旅游社区的地方认同感和依恋感要明显弱于当地居民对该地区的地方感。旅游者渴望真实、深入地了解旅游社区,而旅游社区也积极希望获得游客的认同。因此,旅游者与旅游社区之间便开始了文化的互动交流与影响。

二、游憩空间选择

(一)游憩空间梯度

传统上,以个人过夜与否作为时间的分隔标准,以城市和异地作为空间的分类,来进行游憩和旅游区分的标准和依据。实质上,游憩(或者说休闲)是居民在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所有活动的总称。常规的游憩在时空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表现为时空上的梯度特征。从空间上来说,游憩应该包括家庭休闲、本地社区游憩和异地社区游憩三个尺度。家庭休闲和本地社区游憩其活动空间都在日常生活空间,即本地社区范围内,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异地社区游憩发生在旅游社区内,属于人们的旅游生活。三个尺度的游憩空间之间具有梯度力,形成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旅游吸引力[3]。游憩空间梯度的定义,可以为我们进行旅游生活取向和旅游社区交流分析提供研究的共同准则和交流平台。

(二)游憩空间的转换

游憩空间的梯度能够提供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强度,而游客最终作出旅游决策,采取旅游行动以及旅游结束后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和自身旅游经历的评价,则取决于游憩空间转换后游客对旅游社区的认同度和亲近度。这种认同度与亲近度是游客对旅游社区的整体感知。旅游社区的景观具有景观形态的可欣赏性、空间结构排列的韵律性、各组成部分的综合整体性和丰富多样性,营造出整体、多样的视觉形象与安定、归属的环境氛围。游客通过记忆、联想、想象与认知理解等对社区的环境整体进行感知,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愉悦感、安全感、归属感以及生活情趣等更高的精神文化体验与享受。[4]所以,旅游社区的环境品质不仅决定游憩空间梯度力的大小,为游憩空间的转换提供动力,也影响游客对旅游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形成,影响游客的旅游评价。

三、社区文化交流中的互动影响

(一)地方认同与依恋情结

一般情况下,人最容易对日常居住的普通社区产生地方认同与依恋情结,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地方,如旅游社区、宗教的神圣空间等,也会产生依恋。[5]游客对旅游社区的地方认同性与依恋性有时是靠游人自然感觉与经验认知而达到的,有时则需要专门的培植过程。通过目的性设计使游人与旅游目的地社区进行文化交流,使游客对旅游社区产生认同感,进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产生依恋情结。如山西省晋商文化旅游区对游客地方感的培植过程。晋商文化旅游区是以晋商文化为灵魂,以平遥古城为龙头,包括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三多堂)、渠家大院等多处明清时期的晋商大院,旅游区内涵深厚、特色鲜明,游客认同感、归属感强,是山西省旅游业的主力军。分析该旅游区游客地方感的培植过程要追溯到1991年。1991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映,影片获得巨大成功,电影拍摄基地乔家大院也一夜成名,成为晋商文化旅游区的王牌。1997年,平遥古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使平遥古城一跃成为晋商文化旅游区的龙头,将旅游区的档次提升到了世界级别。此后,晋商文化旅游区挖掘晋商文化内涵,通过明清时期晋商经商与生活情境再现和民俗展示,增强游客参与和体验项目的设计,加上《乔家大院》《走西口》等电视剧的持续走红,使晋商文化旅游区的品牌逐渐成熟,也使游客逐步产生对旅游区的认同与依恋。

(二)旅游社区主题化

旅游社区与普通社区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其主题化。因此,旅游社区主题化或是景区社区化,才能将游客与旅游目的地完全整合在一起,才能使游人完全变成旅游地的依恋者,成为居住地以外感情寄托的所在。如山西平遥古城最大的特点是旅游景区社区化、主题化。古城内明清一条街上明清时期的票号、商铺、客栈、民居鳞次栉比,保存完整,生意兴隆,游人如织。古城内,居民生活、工作怡然自得,游客观光、购物其乐融融。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场景是游客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的旅游活动与古城区内的居民生活密不可分,古城居民心中的普通社区与古城游客眼中的旅游社区融为一体,和谐统一。

(三)目的性互动影响

游客与旅游社区的文化交流是游客和当地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游客已经决策旅游生活的情况下,旅游目的地主动设计情景社区,增加许多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刺激性的互动项目,游客自身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与旅游社区进行充分的文化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影响,从而使游客旅游的目标愿景化。如平遥古城与晋商文化旅游区,围绕遗产的定义开发景区和发展旅游项目,将文化遗产内涵泛化到各个景区和社区中,使其处处成为明清时期汉民族文化的活道具和活标本,从而使游客不知不觉地产生地方感与历史感,融入旅游目的地的情境之中,成为旅游社区情境的同代体验者,产生深厚的旅游情结。

四、结语

旅游既表现为现代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态度,也反映出一个社区对另一个社区的短暂访问和交流。因此,旅游生活具有双向性,表现为二维度特征。一方面游人由于对自身游憩空间的不满足和对异度社区意境的兴趣,从而离开日常生活起居场所和游憩景观环境,前往异地过一种短暂旅游生活,从而求得内心的满足与平衡。另一方面旅游目的地社区出于经济目的,通过景区的建设、形象的塑造和市场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游览;同时,为了实现与来访的游人进行文化交流的目的,通过地方与历史情境培育和故事情景再现,形成当地旅游主题和旅游社区,以目的性互动的方式,以使游人获得更满意的旅游生活经历。在这一过程中,游人目的性很强,个人对游憩景观空间和旅游生活方式的选择一般是微观和单向性的。而旅游目的地则为了达到综合目标,在设计社区文化主题时更多地表现为宏观和多目标性,并在完成主题目标后,增加许多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刺激性等互动性项目,强化游人对旅游社区的认同感和依恋情感,从而在广大游人的旅游生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