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合作功能以及决策

时间:2022-12-27 05:15:00

导语:区域旅游合作功能以及决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区域旅游合作功能以及决策

旅游业是一项开放、关联程度极高的新型产业。区域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战略,重视区域旅游合作。但是,从20年来区域旅游合作的实效看,大多数旅游合作处于一种分散化、低水平状态,许多合作难以深层次进行。而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如何达成有效的旅游合作,合作中各主体的利益如何协调,又一直是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中所面对的一项难题。

目前许多学者已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且为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总体看来这些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需要,研究的问题对解决实际问题不够重。有些问题尚研究不够深入,有些重要的问题则被忽视了。通过对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目前的研究现状的研究,我们发现,关于区域旅游合作中主体的界定相对而言比较模糊,这也极大的阻碍了我们进一步研究。因此重新界定我国区域旅游合作主体,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区域旅游合作主体的界定及其功能

(一)政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演进轨迹表明,各级政府是推动这一进程的最重要力量。无论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交通建设、旅游市场促销方面的合作,还是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人才培育方面的合作,都不乏各级政府活跃的身影,许多合作其实就是通过政府间的安排来进行的。政府是地方整体利益的代表和相对独立的行为主体,政府层面的合作是实现区域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基础和保障。特别是在现行“垂直控制、财政分权、地方问责”的制度框架中,在复杂的竞争形势和强大的外部压力下,各级政府通过增进相互间的合作来共享区域旅游发展的收益,已成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政府又是区域经济中最有效的调控主体,政府的决策和调控不仅对本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也直接关系到跨行政区划、跨行政层级的利益协调。政府还是规范旅游市场和竞争秩序的主体,区域性制度障碍的清除,区域性旅游竞争行为的监管,区域性旅游发展环境的改善等,均有赖于各地政府的合作与联动。

(二)企业是区域旅游合作的核心主体

在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进程中,政府主导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是由单一主体或其单一行为所决定的,而是多种主体及其“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广泛、深入的区域旅游合作,不能没有旅游企业和的积极参与。企业是旅游经济的运行主体,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与提供者,也是区域旅游合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没有企业的参与,区域旅游合作只能浮于表面化,无法深入进行实质性的合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大量旅游企业为适应竞争和追求效益,会不断优化配置自身的资源要素,在细化分工的基础上向专门化、专业化的方向演进。另一方面,一些已具规模的旅游企业,也会逐步在一定领域内形成系列化、集团化的扩张。这两种情况都要求旅游企业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而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从而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形成有机的旅游产业链。

因此,从长远看来企业才是区域旅游合作的核心主体。随着市场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政府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企业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笔者称这一过程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市场化进程。

(三)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不可或缺

行业协会同样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的一种重要力量,它既不同于政府,也不同于企业,而是连接两者的桥梁与纽带,是沟通协调各方关系、并提供相关服务的中介组织。在区域旅游合作中,行业协会在影响地方法规和政府决策方面,在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利益关系方面,在维护行业利益和竞争秩序方面,在促进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方面,在开展专业培训和咨询服务方面,在塑造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方面等,都具有独特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是不同的主体往往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不同的利益,这些利益之间可能是互补的,但是也很有可能互相冲突。因此需要我们选择适当的合作方式,避免或者化解三大主体之间的冲突,保持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的对策研究

(一)转换政府主导机制,增强共赢激励

面对我国旅游业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突显期,区域旅游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必须与主体的多元化相适应,遵循市场规律,协调利益关系,强化激励约束,促成互利共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旅游合作形成了自上而下、行政推动的主导机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目前看来,合作效率在逐渐衰减,负面影响在逐步显现。进一步推动区域旅游合作,必须实现由行政主导机制向市场主导机制的转换,通过“看不见的手”来驱使旅游企业突破行政区划开展更广泛的分工与合作。在市场主导的基础上,区域旅游合作必须注重平等的、旨在增进共同利益的协商制度,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协商机构,扩大协商范围,充实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程序。由于区域旅游合作是一种互动行为,而互动的基本条件,是存在着对合作行为的激励和对非合作行为的约束。为此,在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之外,还需要作出一些制度安排,规定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体现机会均等、利益分享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对参与区域旅游分工合作而为全局利益损失局部利益等情况,给予合理的补偿;对违反区域旅游合作规则的行为追究经济及其它方面的责任,严厉惩罚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区域内外旅游企业加强合作

各地之间的企业和行业协作,是区域旅游协作的必要基础。政府应鼓励各地企业之间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在区域范围内开展企业联营、重组。我国已加入WTO,旅游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下,我国旅游业要加速集团化经营。“旅游业集团化经营有获得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交易成本节约、规避市场失效的风险、多元化经营、垄断等优势”。组建区域性的旅游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网络经营,逐步解决旅游产业规模大而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整体竞争力不足、经济效益不理想等问题。鼓励旅行社、旅游饭店以签约的形式,跨地区联合经营,统一卖价,平等互利,共同争取市场份额。旅游企业可实行跨地区连锁经营,提供统一价格、统一规格的旅游服务,提高效率和效益。

(三)发挥行业协会的综合协调、监督作用

行业协会是属非赢利性的社会组织,是旅游市场中介组织的主体,在政府和企业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统筹区域旅游合作,旅游行业协会要起到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的沟通和监督作用,要打破条块隶属关系,打破所有制概念的局限。在利益多元化的市场机制下,旅游行业协会不仅需要协调行业内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也需要协调行业与行业间,行业或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旅游业内部需要就销售市场、价格、竞争手段等问题,对成员进行协调,订立条规、行约,对成员的市场行为适当约束,避免盲目的、过度的、自残的竞争。在旅游业与其他行业间旅游行业协会可以代表本行业群体利益,协调与其他行业的关系,保护本行业的正当利益不受侵害。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旅游行业协会可以发挥其广泛联系海内外各界的优势,搜集国际市场信息,为旅游企业对外活动提供服务,并发挥协调功能,解决其中的一些矛盾和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