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农家乐旅游发展困境以及决策
时间:2022-12-11 04:40:00
导语:西宁市农家乐旅游发展困境以及决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家乐旅游是以城郊农村环境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为特色,吸引游客尤其是都市居民前来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体验劳作的新型旅游活动。西宁市农家乐旅游存在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发展迅猛,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已成为西宁市旅游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西宁市农家乐旅游起步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为了促进西宁市农家乐旅游快速、持续的发展,更好的发挥农家乐旅游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观念改变、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的作用,分析和探讨西宁市农家乐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势在必行。
1西宁市农家乐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1规模小,档次低。
西宁市农家乐多在家居院落经营,地域空间狭小,活动场所受到限制,接待能力有限,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小于。有些农家乐娱乐功能不全,“农家乐”的收入主要靠餐饮,很少有唱歌、跳舞、住宿等配套的娱乐服务。
1.2消费品牌单一,缺乏特色。
目前,西宁市大部分的农家乐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由于缺乏合理的引导,农户对农家乐的发展经营发誓模仿性较强,普遍存在着消费品种单一“经营方式重复”缺乏特色等问题。大多数农家乐只能提供餐饮、棋牌、卡拉OK、锅庄舞等重复单一的娱乐活动,使游客逐步失去了对农家乐的兴趣,阻碍了农家乐的长远发展。
1.3乡土文化挖掘不够。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越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就越强烈。目前西宁市的农家乐对生态文化、乡村民俗文化以及农业文化、地区文化的挖掘非常有限,没有充分反映出“农家乐”旅游以“农产、乡色、民情”为卖点的特色,城市游客的知识性、体验性旅游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1.4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西宁市“农家乐”一般都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民,由于没有经过一定的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突出,制约了“农家乐”的发展和“农家乐”品位的提高。其次,“农家乐”经营者小农思想较重,缺乏全局和长远规划,急功近利,诚信服务意识差,漫天要价、拉客宰客现象偶有发生。
1.5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农家乐”旅游村(点)主要建在城市郊区或农村地区。从西宁市的情况来看,“农家乐”旅游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旅游公共配套设施普遍不足,农村生活污染比较严重,厕所简陋且卫生条件比较差,影响了游客出游的热情。
“农家乐”旅游村(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经过几年的发展,普遍出现了环境退化的现象。许多地方污水处理等生态环保设施几乎是空白,村民及经营户环保意识不强,塑料袋及其它生活垃圾充斥乡村的河道,恬静的田园意境遭到破坏。部分比较成熟的“农家乐”旅游村(点)游客数量连年递增,但由于没有合理的环境容量控制,过重的环境负担破坏了原有的景观特色,造成了空气、水等自然资源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环境的吸引力逐步降低,不利于“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西宁市农家乐旅游发展对策
2.1抓好规划,明确农家乐旅游发展方向和目标。
发展农家乐旅游,主体是农民、前沿是农村,如何发挥做到既追求发展速度,又避免盲目建设、一哄而上的激进行为,成为农家乐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从西宁市的情况来看,要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和“一步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农家乐旅游发展。一是创造必要条件,增加规模,扩大总量,并把旅游专业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之一,从多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二是把发展农家乐旅游作为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资金和建设项目,重点改善旅游专业村的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三是在行政审批、收费和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推动措施,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促的态势,举全市之力把发展农家乐旅游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提升农业、致富农民、发展农村、拓展旅游的一项重要举措抓实抓好。
2.2抓好监管,促进农家乐进一步健康发展。
明确规定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环境卫生、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基本条件,由旅游主管部门按照标准严格检查和验收,合格后挂牌营业,杜绝因入门标准低而出现盲目发展、参差不齐的无序现象,为规范农家乐旅游夯实基础。旅游、卫生、工商、环保等部门采取抽查、巡查、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时掌握农家乐旅游经营情况,依法依规惩治提供假劣商品、欺客宰客、胁迫消费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一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农家乐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全面增强农家乐旅游的生命力。在加快农家乐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从严格规范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入手,保证农家乐旅游健康发展。成立农家乐旅游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在旅游经营、市场信息、对外推介、规划设计、客源组织、培训服务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引导,维护行业信誉,打造农家乐旅游品牌。
2.3挖掘乡土文化,开发特色产品。
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配置看,乡土化特征是“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核心优势。西宁市各“农家乐”旅游应做足乡土文章,充分挖掘乡土文化,提高产品和服务档次,加快产业升级。
“吃”,要提供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各类乡土风味小吃,让客人吃得新鲜、吃出情趣、吃出健康。“游”,要有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乡土建筑、醇厚质朴的民俗民风,让游客感受到乡村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人文之美,避免把与乡村毫不相干的外来景观、文化移植到农村。“购”,要提供本土生产的特色农产品,为便于游客携带,在包装设计上体现轻巧、便携、美观。“娱”,通过富有西宁地方特色的农事活动和休闲活动,引导游客积极参与。
2.4实施生态建设,强化生态保护。
立足实际,在西宁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加大道路、通讯、水电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调动乡村村民的积极性,重点进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家乐”旅游经营点的客房、厨房、庭院、厕所的改造。在努力创造优美舒适条件的同时,有效避免设施的过于高档化或过于原始化。全面改善旅游环境,实现“住的舒适、行的通畅”,同时还要体现出乡村“住”和“行”的特色。“住”,要达到外部风格传统化、内部设施现代化。乡村建筑是农耕文化的物化体,完整地记录了当地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生活的演变,是游客了解乡土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开发中要实行最小干预的原则,特别是对一些古建筑,要与当地村民合作保护,形成“活着的”建筑文物,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的格局。对建筑内部的设施,要完善功能,做到舒适、整洁、卫生。“行”,外部交通要畅通、便捷,把等级公路贯通到“农家乐”旅游村(点)。乡村内部游览通道不宜建又宽又直的大道,最好是生态化的景观路,并配备经过生态化处理的停车场。村内提倡步行游览,有条件的地方可提供牛车、山地自行车等特色交通工具。
- 上一篇:小学生创新教育方案规划及研讨
- 下一篇: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重点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