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整合与策略诠释
时间:2022-05-20 11:48:00
导语:旅游资源的整合与策略诠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了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苏北旅游资源的整合策略,以期为苏北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提供战略支持。苏北旅游业和同省的苏南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苏北旅游资源开发落后,特别是整合意识淡薄。
回顾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已经由景点竞争、城市竞争和线路竞争发展到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联合竞争阶段,创新和联合已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因此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突出特色,形成区域旅游发展合力,不仅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各地方共谋多赢的必然选择(王雯雯、郭寻、吴忠军,2006)。
经济发达、资源富集的苏南旅游业在“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协作区”合作模式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而苏北地区远在辐射区之外,尚未形成有效的区域旅游合作与组织形式(司绪华、马晓冬、范淑青,2007)。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一个“横截面”,是其核心实践形式,本文从旅游资源整合的角度探讨苏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路径,以期促进苏北旅游业的提档升级。苏北地区同属江淮平原,山水一体,地缘相近,旅游市场关联度较大。整合苏北旅游资源,可以展开新的资源配置和产品组合,实现苏北旅游资源优势品牌化、价值最大化和苏北旅游业的高效协作,最终提升苏北区域旅游业的整体优势和综合竞争力。
苏北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属性分析
(一)旅游形象的感知整体性
江苏是文化大省,凝聚了几千年的历史精髓,蕴涵了无数人的智慧结晶。一条大江把江苏划为苏南苏北两部分。历史上江苏省的形象具有分裂性,在大家的感知印象中,江苏被分成苏南和苏北两块区域,苏南是鱼米之乡、发达地区的代名词,而相反,苏北成为落后的标志。这只是人们意识上的误差。实际上,苏北经济相对于全国来讲,仍处于较高发展水平,但因此却促进了人们对苏北地区感知形象上的一致性与统一性。地理和经济的因素为苏北旅游形象的整体塑造奠定了先天的基础,成为苏北旅游整合发展的优势。苏北作为我国南北交界的区域,汲南北文化之精华,取长江淮河之灵秀,揽黄海东海之广阔,得富饶平原水乡之养育,形成独特的苏北文化,经过整合锻造,完全可以成为江苏乃至东部地区旅游的一支奇葩。
(二)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
苏北地区天然的联系紧密,地脉和文脉一致性较强,旅游资源本体存在明显的内在关联性。一是不同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天然的统一性。按照行政力量的划分,苏北各地分成若干区域,但自然旅游资源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不可分割。例如,地处盱眙、洪泽、泗洪等苏北三县的洪泽湖,以及连云港、盐城两城市涉及的漫长海岸线。二是不同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紧密的文化联系。例如,一个吴承恩依靠一部《西游记》就将淮安市与连云港市从西游记文化内涵上联系起来。刘邦、韩信君臣与西楚霸王项羽争霸的楚汉春秋更是把徐州、宿迁、淮安以及始皇东巡游点连云港紧密连在一起,韩国历史名人张保皋更是成为连云港、淮安、徐州三城市旅游资源的又一重要结合点。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要求遵循地理和文化规律,按照旅游资源的自身特点,打破行政区界,对苏北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整合发展。
(三)旅游资源的特色互补性
苏北五市是江苏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集中了两汉文化、山水海滨、生态湿地、珍稀动物、名人名泉和淮扬美食等品牌资源。徐州两汉文化与战争文化资源独特,人文景观居主体位置;淮安的名人文化与美食文化享誉盛名;连云港的海岸旅游资源类型齐全,以花果山和海滨旅游为特色,景观丰富;盐城拥有独特的海岸滩涂风光,发展生态旅游和海滨度假旅游前景广阔;宿迁湖泊资源丰富,也是全国著名的酒乡。由于苏北五市的旅游资源具有先天的差异性,因而无形中产生了很强的互补性,形成了区域旅游整合发展的基础。
苏北各类旅游资源错落分布,互为补充,既有本质上的共同性,又有区域内部的差异性。这是整个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良好基础,是区域内部旅游业竞争共存共同发展的优势所在。
苏北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策略
(一)塑造苏北旅游整体形象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于根据当地的整体形象信息,而非分散的产品信息(王世金、白永平、石惠春,2007)。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某一旅游地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区域旅游形象是一个地域所有旅游产品的抽象概括,是开拓客源、吸引游客的重要环节之一。区域旅游整合要求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和市场状况,立足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制定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确定区域旅游的整体形象,树立品牌观念。
虽然苏北内各城市产生了一些旅游合作的举动,但苏北尚未形成合力,缺乏苏北整体旅游形象的确定。根据前面对苏北旅游资源的分析,本文认为苏北旅游形象体系可以设计为:一是国际形象:汉朝风,民族情。突出汉文化,融入民族情感,升华苏北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拓展苏北旅游的市场感知力和影响力。二是国内形象:楚汉故里,名人之乡。依托独特的楚汉文化,借助强势的名人效应,并融入以水为主题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使苏北地区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三是省内形象:绿色心脏,休闲天堂。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休闲资源,吸引省内乃至周边城市群的客源,塑造成为长三角的后庭院。借助苏北的统一形象旅游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打造区域最具竞争力的主题系列产品,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苏北各市强强联手,共同打造苏北旅游黄金线路是适应目前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依靠单一的旅游景点的单打独斗很难创造优势,只有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增强合力,实现旅游产业的多方共赢,促进苏北区域无障碍旅游格局的形成。
首先,本区域应充分发挥楚汉文化的形象优势,重点推荐“触摸中华历史,品味楚汉雄风”的精品线路,徐州的汉画像石、楚王墓、博物馆和宿迁的项王故里纪念馆、盐城北门汉代遗址、淮安的韩信祠和漂母祠、连云港的徐福祠、孔望山摩崖石刻等楚汉文化景观,使之成为苏北乃至江苏的一张王牌旅游线路。其次,积极整合名人遗迹、战争文化、山海景观、运河风情、明清小说等线路,扩大苏北的旅游产品内容,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最后,为兼顾本地游客或散客出游,本区还应推介以短线为主的多功能旅游线路,以促使苏北地区从以往的文化和自然观光型线路向复合型旅游线路转型,诸如开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多种旅游线路的整合开发。另外,随着区域旅游联合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本区也应积极响应与周边地区旅游线路的联合开发,如楚汉文化旅游资源与山东的孔孟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三)依托核心资源且辐射带动
利用区域内或游线中价值较高或开发成熟的核心旅游资源,发挥其带动作用,挖掘和整合其辐射范围内的旅游资源,一方面服务于核心旅游资源,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强化产品吸引力,另一方面借力开发,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或旅游线路的充实。也可以将周边景区与核心景区直接打包开发,使之成为丰满、协调的整体(王欣等,2005)。
苏北旅游资源众多,不可能全面开发,要突出重点,并实施渐进型整合开发。应首先着眼于苏北区域四个部分的核心旅游资源,即西北部的徐州两汉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是指“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东北部的连云港花果山旅游资源,西南部的淮安系列旅游资源,东南部的盐城两大自然保护区即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旅游资源以其较高的价值度和较强的市场感知力完全可以成为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切入点和引爆点,以此为据点,向周边辐射延伸,带动弱势旅游资源的开发,捆绑包装,形成苏北四个旅游资源整合开发高地,四面突进,交叉渗透,进而形成苏北旅游资源的网状开发格局。
参考文献:
1.段圣奎.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07
2.王雯雯,郭寻,吴忠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6(1)
3.司绪华,马晓冬,范淑青.试论苏北旅游长三角的构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5)
4.薛莹.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2)
5.吴必虎,宋治清.湖北省城旅游形象初探—新天下之中[J].人文地理,2000,15(5)
6.王世金,白永平,石惠春.河西走廊地带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思路[J].经济地理,2007,27(2)
7.王欣等.旅游资源整合新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4)
8.李淑娟,隋玉正.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8(7)
- 上一篇:透析非货币性资产的成本确认
- 下一篇:竞选银行支行行长讲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