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动力论文

时间:2022-01-28 05:58:00

导语:乡村旅游发展动力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村旅游发展动力论文

一、推力因子

(一)经济收入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4661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4%。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呈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了2360美元。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们的经济能力也大大加强。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加快1.8个百分点。我国居民在满足了家庭的衣、食、住等基本需求和教育、家庭生活设施等的投资以后,仍然有可支配的收入用于其他方面,说明我国居民有外出旅游的经济能力。因此,在这样比较宽裕的经济条件下,人们具备了实现乡村旅游的经济能力,即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是旅游产生的基本条件之一。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重新修改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将每周工作时间改为40小时,即实行双休日工时制,并规定有长短不一的带薪假期。1999年9月1日,国务院实施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形成了“五一”、“十一”和春节三大长假。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于2007年12月7日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国家制定了新的放假方案,五一长假法定假日从过去的3天变为了1天,匀出假期给清明、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春节放假7天。这些休假制度,使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旅游者心理需求

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对乡村旅游的推动作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逃避心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长期处于紧张、重压的状态,承受着环境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迫使城市居民产生逃离这种环境的心里,迫切寻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受。而乡村拥有恬静的田园风光、自然生活方式、质朴的民风民情,这些都迎合了城市居民的需求。第二,探新求异和挑战自然的心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受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人们产生探新求异和挑战自然的心理,希望获得个性的肯定和自我价值的满足。而由于乡村旅游具有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独特优势,因此满足了人们这一心理需求。这两种心里需求促使旅游者到乡村进行旅游,是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四)政府政策

乡村旅游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同时我国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村脱贫奔小康的新引擎,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扶贫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改造农村、使农民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旅游主题是“中国乡村游”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国家旅游局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些都表明乡村旅游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具备良好的宏观环境。政府政策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旅游带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二、吸力因子

(一)乡村风光

在中国旅游业中,乡村是构成整个文化的宏大地理背景,是发展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中国旅游更具有魅力。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特色村寨、耕作农业景观、林业景观等。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在乡村自然景观表现上也更加丰富,如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的果乡,长江中、下游的竹乡,江、浙、皖、闽的茶乡,华北平原的棉乡,新疆吐鲁番的瓜果之乡等都以乡村风光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1]。乡村风光会使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可以使旅游者暂时忘掉城市的喧嚣和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亲身感到大自然的美好。因此乡村的风光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吸力因子。

(二)乡村文化

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历史悠久,文化呈现多样性。乡村文化包括乡村民俗风情、乡村民居古建筑、乡村农耕文化。

1.乡村民俗风情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各地的乡村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如辽宁的满乡、云南的傣乡、西藏的藏乡等都有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景观。这些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含蓄内在;有的以种植为主,有的以游牧为生;有的过着渔猎采集生活,有的以独特的生活习惯世代繁衍生存。我国各民族的乡村传统的节日也大为不同,如汉族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等;彝族有火把;傣族有泼水节;另外,盛行于我国农村的游春踏青、龙舟竞渡、摔跤、赛马、射箭、斗牛、荡秋千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2]。我国农村几千年来形成的民俗文化还包括地方上的历史人物和现当代知名人士,有特色的乡村聚落、民俗活动和宗教信仰活动、当地传统手工艺、特色产品,还有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以及目的地举办的一系列游乐活动和特殊节日活动等,是乡村旅游资源中最富魅力的成分,这些丰富的源泉吸引着旅游者的眼球。

2.乡村民居古建筑

我国乡村地区拥有众多古代民居与特色建筑,乡村民居建筑,不但能给游人新奇的感觉,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由于受地形、气候、建筑材料、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民居风格迥异。例如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林区的板屋等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使游客耳目一新。不同风格的民居,给游客以不同的精神感受。我国农村还有许多古代工程、古老庄院、桥梁古道、古代河道等,富有民族特色[3]。这些民居与乡村建筑等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艺术特点,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3.农耕文化

农业生产虽然是一种经济活动,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南方的水稻梯田,反映了南方农民精耕习作的耕作文化,以及对丘陵山地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经营思想。目前,桂林龙胜地区就成功地开发了龙脊“梯田文化”旅游,将壮、苗族山寨与农耕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湖南省洞庭湖的大水面养殖和捕捞、大面积的粮、棉、桑、麻种植等,均体现了鱼米之乡的色彩。农耕文化显示了山乡的古土山野风情,是我国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三)乡村生产、生活

当今社会都市的人们长期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缺乏对于农村、农事和大自然的基本了解,并且由于农村与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性使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以求扩大知识视野和陶冶情操。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吸引力。现今乡村旅游中使游客参与到农事生产中的一种比较流行的方式就是租赁农园,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的乐趣。并且由于市民在乡村拥有自己的农园,会使市民的重游率大大提高,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城市居民除了希望可以参与农业生产以外,还希望能够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品尝乡村的野味饮食。城市居民在饮食方面有特异“求鲜”的习惯,加上交通的便捷,乡村的鲜活野味如鲜蛋、鲜鱼、鲜蔬菜、土鸡、土狗、土山羊、野兔、野猪、野山鸡还有农民自家酿制的美酒等,成为双休日、节假日城市居民前往的重要原因之一。乡村极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促使许多都市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队伍中来,这成为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物。

参考文献:

[1]王娜,鲁峰.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6,(6):706.

[2]王云才,郭焕城,徐辉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易金,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产品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二、吸力因子

(一)乡村风光

在中国旅游业中,乡村是构成整个文化的宏大地理背景,是发展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中国旅游更具有魅力。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乡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如森林公园、奇峰异岭、河流水库、特色村寨、耕作农业景观、林业景观等。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在乡村自然景观表现上也更加丰富,如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的果乡,长江中、下游的竹乡,江、浙、皖、闽的茶乡,华北平原的棉乡,新疆吐鲁番的瓜果之乡等都以乡村风光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1]。乡村风光会使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可以使旅游者暂时忘掉城市的喧嚣和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亲身感到大自然的美好。因此乡村的风光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吸力因子。

(二)乡村文化

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历史悠久,文化呈现多样性。乡村文化包括乡村民俗风情、乡村民居古建筑、乡村农耕文化。

1.乡村民俗风情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各地的乡村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如辽宁的满乡、云南的傣乡、西藏的藏乡等都有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景观。这些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含蓄内在;有的以种植为主,有的以游牧为生;有的过着渔猎采集生活,有的以独特的生活习惯世代繁衍生存。我国各民族的乡村传统的节日也大为不同,如汉族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等;彝族有火把;傣族有泼水节;另外,盛行于我国农村的游春踏青、龙舟竞渡、摔跤、赛马、射箭、斗牛、荡秋千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2]。我国农村几千年来形成的民俗文化还包括地方上的历史人物和现当代知名人士,有特色的乡村聚落、民俗活动和宗教信仰活动、当地传统手工艺、特色产品,还有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以及目的地举办的一系列游乐活动和特殊节日活动等,是乡村旅游资源中最富魅力的成分,这些丰富的源泉吸引着旅游者的眼球。

2.乡村民居古建筑

我国乡村地区拥有众多古代民居与特色建筑,乡村民居建筑,不但能给游人新奇的感觉,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由于受地形、气候、建筑材料、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民居风格迥异。例如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林区的板屋等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使游客耳目一新。不同风格的民居,给游客以不同的精神感受。我国农村还有许多古代工程、古老庄院、桥梁古道、古代河道等,富有民族特色[3]。这些民居与乡村建筑等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艺术特点,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3.农耕文化

农业生产虽然是一种经济活动,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南方的水稻梯田,反映了南方农民精耕习作的耕作文化,以及对丘陵山地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经营思想。目前,桂林龙胜地区就成功地开发了龙脊“梯田文化”旅游,将壮、苗族山寨与农耕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湖南省洞庭湖的大水面养殖和捕捞、大面积的粮、棉、桑、麻种植等,均体现了鱼米之乡的色彩。农耕文化显示了山乡的古土山野风情,是我国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三)乡村生产、生活

当今社会都市的人们长期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缺乏对于农村、农事和大自然的基本了解,并且由于农村与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性使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以求扩大知识视野和陶冶情操。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吸引力。现今乡村旅游中使游客参与到农事生产中的一种比较流行的方式就是租赁农园,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的乐趣。并且由于市民在乡村拥有自己的农园,会使市民的重游率大大提高,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城市居民除了希望可以参与农业生产以外,还希望能够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品尝乡村的野味饮食。城市居民在饮食方面有特异“求鲜”的习惯,加上交通的便捷,乡村的鲜活野味如鲜蛋、鲜鱼、鲜蔬菜、土鸡、土狗、土山羊、野兔、野猪、野山鸡还有农民自家酿制的美酒等,成为双休日、节假日城市居民前往的重要原因之一。乡村极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促使许多都市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队伍中来,这成为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物。

参考文献:

[1]王娜,鲁峰.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6,(6):706.

[2]王云才,郭焕城,徐辉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易金,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产品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摘要:乡村旅游是乡村发展的“助推器”,能够发挥其他产业不能替代的多重功能。为使乡村旅游能够发挥其预期功能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源头探讨诱导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推拉理论为基础,从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驱动力,以此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动力机制;推力因子;吸力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