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角度与科研经费管理研究

时间:2022-02-24 08:46:28

导语:管理会计角度与科研经费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管理会计角度与科研经费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科研事业不断发展,深化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转变财务管理职能,对于促进科研经费高效率使用尤为重要。本文探索将管理会计方法运用到科研经费管理中来,在提高科研项目全面预算意识、完善经费全流程管控与成本管理、优化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为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机制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全面预算;成本管理;科研经费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管理会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办法和应用指引,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管理会计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中来。管理会计不仅局限于单纯的财务核算,也注重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为企业经营管理乃至战略制定提供决策依据。管理会计同样可以应用到科研经费管理中来,高效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有利于提高科研项目全面预算意识,完善经费全流程管控与成本管理,优化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提升经费管理水平。本文从管理会计角度出发,探索其在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方式,为科研经费更加高效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管理会计应用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必要性

(一)应用管理会计是进一步深化科研经费改革的需要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科研经费“放管服”的改革要求,江苏省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创新科研经费管理的举措,特别是“江苏省科技改革30条”,旨在创新管理机制,解放科研人员束缚,提高科研人员获得感,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科研院所是科研经费的主要承担单位,其在“放管服”改革中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其改革成败关系到整个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日益变化的科学研究环境,需要更加高效且精细的财务管理方式,传统财务管理方式不再适用于高速增长的科研经费核算,因此,科研院所要积极探索财务工作向管理会计的方向转移,发挥管理会计对于经费管理、规划未来、决策指导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评价,为科研经费高效率使用、高质量产出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

(二)现有财务会计体系下科研经费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1.预算管理缺乏全面预算意识。具体表现在科研预算缺乏准确性及规范性,项目执行与预算存在偏差,项目执行风险大。虽然新形势下科研经费改革简化了预算编制流程,下放了预算调整权限,但立项申请中预算的合理性及规范性仍旧是项目获批或核减经费的主要依据,但科研人员又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导致预算编制容易出现差误。另外,科研人员项目执行中也存在违规支出、突击花钱等不规范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顺利验收,加大了项目执行的风险。2.科研经费成本管理不到位。《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要研究制定出台公立医院、高等学校、科学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开展成本会计核算,科研经费成本核算同样是大势所趋。当前科研经费重立项轻管理,执行中很少顾及成本问题,经费使用的成本效益比无法评判,容易产生科研经费的浪费以及不合理使用。另外,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提高了间接经费比例,而间接费用中用于补偿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折旧,以及水、电、气、暖消耗的分摊却较为复杂,现有财务会计下,间接费用的分摊方式显得过于简单和不尽合理。3.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一直是主管部门努力主攻的改革方向,我国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机制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科研事业是长久性的经济活动,需要较长时间的实验论证才能给予正确评价。而现有的评价机制过于片面,只关注于项目的定量评价,而忽略定性评价,过多重视经济指标而忽视公共服务指标对长期利益评判较少。科研项目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不仅不能全方位地评价项目结果,而且可能造成科学研究方向上的失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二、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应用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首先,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编制预算不是单纯的财务数字预算,而是真正与科研项目实施很好地结合起来,编制出合理可行的预算,是科研项目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预算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要注重吸收科研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参与,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指导,让财务管理与科研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促进预算合理合规;不仅要注重项目预算的编制,更要关注预算的执行、考核,同时,也要避免过度依赖财务数据,防止“年底突击花钱”、“不超预算也不低于预算”等人为怪象发生。其次,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项目执行风险,保证战略规划的实施。对于科研院所来说,一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办法、财务报销细则等内部管理制度,依托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将全面预算管理纳入单位管理之中;二要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根据项目实施效果,获取同类项目或者项目前期的预算数据,分析预算结构比例,同时结合决算数据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类型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更加科学合理的预算;三要加强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优化预算调整流程,下放预算调整权限,预算执行出现偏差时应及时纠偏,避免项目执行风险。同时还要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制度,按月/季度通报预算执行进度至项目负责人,对执行进度过缓、突击花钱、调账过多的项目,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醒约谈等,避免预算执行风险扩大。

(二)注重成本控制以及间接成本补偿

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应考虑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特别要注重成本核算与控制。特别是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财政经费收紧带来科研经费不同规模的压减,科研经费也要省着用、用得好。科研经费管理可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加强对项目的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为科研成果价值判断提供依据,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在具体成本核算中,要健全各类制度,完善流程管理,为核算奠定基础,借助信息化建设保障科研基础数据的完整准确。另外,成本是相对于企业利润的核算,科研院所核算项目经费成本,需要严格执行会计权责发生制,针对科研项目中间接经费成本补偿问题,可利用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科学合理分摊核算间接成本。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将项目划分为各个作业,按作业归集资源分配。区别于传统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采用更多的合理成本动因将间接成本进行分摊,虽然计算复杂,但成本核算更加精确。如果将间接成本的核算“一刀切”平分到各个在研项目,势必会影响每个科研项目的成本精确度。科研仪器使用时间、水电表读数、编外人员人工工时以及单位内部未独立核算的房屋租赁面积等,均可成为科研项目任务的分配动因。将多种动因按照相应标准分配到科研活动的不同阶段(作业)中,共同形成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成本,从而保证了间接成本分摊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三)用平衡计分卡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部委强调科研项目的实施要特别注重项目绩效评价,很多类型的科研项目均采用绩效评价方式来总结验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特别提出,要建立一套全方位的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是管理会计中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主要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评价绩效,将企业战略落实到具体行动。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也可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内涵。首先,财务指标包括预算执行数(率)、各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等,是财务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客户方面,可以从科研项目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衡量项目成果是否成功,另外,内部流程中的经费争取、成本控制、人员配备等,在科研目标实现上的关键流程也要予以考虑;最后,学习和成长维度要考虑科研项目包括培养人才、社会效益等长久外部利益方面的评价。各个维度、各个层面需要建立多种指标来评价,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等,每个指标的比重设定需符合项目(主管单位)要求。建立一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有明确且合理的绩效目标、完善且严格执行的制度规范、有效且防范风险的内部控制等前提,并且绩效评价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升级,以提升科研经费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绩效评价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进而促进科研经费的高效使用。科技发展靠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方式也要创新。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体制,是促进科技创新、激发人才潜能的重要务实举措,它为我国科学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氛围。在科研经费管理中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与补偿、绩效评价等管理手段,要不断转变财务管理职能,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优化科研经费资金结构,强化经费执行管控,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殷强.科研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的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17(16):152.

[2]夏丹,杜国良.新常态下高校构建管理会计的SWOT探析[J].财会通讯,2017(31):16-19.

作者:马国芳 丁凤娇 张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