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报告开放共享现状分析

时间:2022-07-14 02:59:01

导语:科技报告开放共享现状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报告开放共享现状分析

摘要:从科技报告概念及属性、制度建设、系统建设、开放共享与应用服务等方面,对我国民口科技报告研究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梳理总结,综述了我国民口科技报告研究现状,提出科技报告的激励约束机制、国际通行的标准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质量评价与控制方法、服务系统绩效评估、数据挖掘与增值服务等将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科技报告;研究现状;综述

科技报告是一种记录科研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的特种文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科技资源[1-2]。我国国防科技报告制度建设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机制;而民口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还处于探索建设阶段,学者们从科技报告的基本概念及属性界定、制度建设、系统建设、开放共享与应用服务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为我国民口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工作实践提供了指导。本文拟采用主题分析方法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对我国民口科技报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

1科技报告的概念及属性研究

1.1科技报告的概念及内涵

科技报告是科技人员为了描述其从事的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成的特种文献,既包括成功的经验,也包括失败的教训[1-2],是一种高值、高效的技术信息产品[3],是科技情报的重要载体[4],是基础性、战略性科技资源[5]。

1.2科技报告的撰写

张爱霞分析设计了科技报告编写规则的结构体系及主要内容,通过实例研究指出编写科技报告要注重前置部分的格式规范,正文部分要根据研究内容和进程及自身习惯等灵活编排[6-7];吴丽阐述了江苏省科技报告在撰写内容和格式上的问题及要求[8];任雁分析了科技报告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改正建议[9]。

1.3科技报告的知识产权

在科技报告知识产权权属确定方面,胡红亮认为科技报告的知识产权是一种技术秘密权[10]。麻思蓓认为科技报告属于职务作品,部分属于合作作品,作者享有科技报告人身权,项目单位享有科技报告财产权[11-12]。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曾建勋提出构建科技报告版权登记制度[13];陈传夫分析了科技报告开发利用的知识产权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路径[14];荀玥婷从CC协议(知识共享协议)视角提出了适用于科技报告的知识产权的授权许可[15];许燕提出了科技报告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与知识产权平衡管理机制[16]。

2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研究

2.1体系框架研究

张爱霞、吴蓉、许燕等分别分析总结了美国、欧盟、英国等国家或地区科技报告的发展历程、政策法规体系、组织管理体系、收藏管理体系、开放共享体系等[17-19],为我国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邹大挺、熊三炉、张新民等分别从组织管理、法规制度、标准规范、知识产权保护、质量控制等方面构建了我国科技报告体系的框架结构及组成内容[20-23]。侯人华提出由点到面、自上而下、点面结合的科技报告制度形成模式[24];贺德方在总结科技报告资源体系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报告资源体系建设的推进策略[25]。

2.2政策法规研究

侯人华阐明了科技报告政策的战略地位,并设计了科技报告政策体系框架[26];周杰提出我国科技报告政策法规结构应至少包括国家法规条例、部门或地方实施细则两个层级)[27];曾建勋认为我国科技报告应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管理条例,并构建了管理条例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28];钟凯提出制定科技报告的国家层面法律规范,并建立科技报告内容质量控制的规章制度[29];荀玥婷认为我国科技报告政策已初步形成国家、省级、基层三级政策体系及“要建、如何建、建后监督”的政策链条[30]。

2.3组织管理体系研究

贺德方、张新民等提出构建国家、部门(地方)和基层科研单位三级或多级组织管理制度体系,各司其职,协同推进[5][22]。同时,各地方也结合各省实情,提出建立三级或多级组织管理体系;郑彦宁设计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机制,提出建立权责明确的科技报告管理机构,并将科技报告管理工作纳入项目管理整个流程[31]。

2.4标准规范研究

曾建勋设计了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体系的基本架构、标准组成、标准功能与内容[32];张爱霞分析设计了科技报告编写规则的结构体系及主要内容,为“科技报告编写规则”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指导[6];侯人华描述了修订国家标准GB/T7713.3-2009版的思路、方法和过程[33]。

2.5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研究

在科技报告质量评价方面,裴雷、任惠超、陈洁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构建了科技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提出了科技报告质量评价机制[34-36];钟凯、杜薇薇采用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等方法评估了我国科技报告的质量现状[37-38]。在科技报告质量控制方面,宋立荣认为可通过完善法规制度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安全保密和知识产权审核机制、资源质量评价体系等以提高科技报告质量[39];乔振等提出了科技报告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方法,认为可在科技报告呈交、审核、共享服务三大系统中增加质量控制环节[40]。

2.6地方科技报告制度研究

曾建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基层科技报告体系,设计了基层科技报告体系的框架结构,提出了建设基层科技报告制度体系的基本条件、运行管理机制和主要举措[41]。在省级层面,陈洁、张培锋、张肖会、何静等分别构建了符合各省实际的省级科技制度架构,对各省的科技报告工作实践进行了梳理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对策与建议[42-45]。

2.7科技报告系统建设研究

张新民归纳总结了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提出了系统功能设计的基本原则,明确了系统应提供的服务内容[46];周杰、王星系统分析了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的功能需求,提出了系统基础架构、功能框架、统一认证机制等关键设计,并形成了系统技术实现的基本方案[47-48];苗军设计研发了与福建省科技项目管理系统无缝衔接与实时交互的科技报告呈交系统[49]。

3科技报告开放共享与应用服务研究

在开放共享方面,苑世芬提出为促进科技报告的开放共享与利用,应从政策、组织管理、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对科技报告管理制度与开放共享政策进行优化整合[50]。张艳秋则通过对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存储数据和浏览日志的系统分析,研究了中国科技报告的开放获取现状[51];蔡利超分析了国内主要省份科技报告推广现状,并提出了具体推广路径和策略[52]。在服务模式方面,郭学武提出构建开放的科技报告服务体系与线上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获取渠道与获取方式[53]。侯人华则提出科技报告全文授权、检索查新、分析统计、主题挖掘等四种服务方式[26];汪雪锋则从科技报告文献属性出发,提出了文献信息服务和文献开发利用两种模式[54];陈峰提出了面向集团用户的增值服务方式及服务方向[55];应向伟面向科技管理部门,探索了服务管理决策的科技报告服务模式[56]。在科技报告具体应用方面,①基于国家科技报告数据资源,分析了中国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实施绩效[57]、生物和医药技术知识生产格局[58]、电动汽车领域的科技项目整体布局及技术发展趋势[59]、纳米技术领域关系网络范式下科研合作选择[60]等;②基于各省科技报告系统收录的科技报告数据资源,研究了浙江省肿瘤领域基金资助对科技成果产出的贡献[61]、长三角地域科技专长识别监测及科技专长演化[62]、湖南省现代农业与新材料领域的研发现状[63-64],河北省科技创新和合作情况及重点骨干高校基础研究情况[65-66]等。

4结语

从我国民口科技报告研究现状来看,一是关于科技报告的概念、撰写标准等的认识比较统一;二是关于科技报告知识产权的权属及保护日益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三是科技报告政策法规的研究侧重科技报告的规范产生的制约制度,对于科技报告的开放共享方面的制度研究较少;四是科技报告组织体系的研究侧重于层级有序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对于不同组织管理体系比较的研究较少;五是科技报告标准规范研究侧重于标准规范本身的通用性和指导性,对于标准的细化和国际通行性研究较少;六是科技报告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还集中在理论探讨,对于质量评价的实践研究较少;七是科技报告系统研究还比较偏重于系统设计与建设,对于系统的绩效评价研究还较少;八是科技报告的开放共享与应用服务的研究侧重于共享方式、服务模式及面向科技管理的应用研究,对于科技报告的深层次数据挖掘及增值服务的研究较少。随着我国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科技报告的激励约束机制、国际通行的标准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质量评价与控制方法、服务系统绩效评估、数据挖掘与增值服务等将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贺德方,胡红亮,周杰.中国科技报告体系的建设模式研究[J].情报学报,2009(6):803-808.

[2]贺德方.科技报告的内涵、作用与管理机制[J].情报学报,2014(8):788-792.

[3]朱东辉,文秀芳.科技报告:一种高值高效的技术信息产品[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5):558-560.

[4]化伯林,武夷山.科技情报的重要载体:科技报告[J].情报学报,2013(5):1.

[5]贺德方.中国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方略[J].情报学报,2013(5):452-458.

[6]张爱霞,杨代庆,沈玉兰,等.“科技报告编写规则”国家标准的编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3):108-111.

[7]张爱霞,杜薇薇,周杰,等.国家标准“科技报告编写规则”修订版浅析[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6(5):76-80.

[8]吴丽,宋峥嵘,王佳莹,等.科技报告的认识和撰写误区[J].兰台世界,2017(22):61-63.

[9]任雁,刘顺利.科技报告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J].图书情报导刊,2019(9):72-79.

[10]胡红亮,宋清林,龚春红.科技报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97-102.

[11]麻思蓓,许燕.试析科技报告的作品性质[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9(5):71-77.

[12]麻思蓓,许燕.科技报告著作权归属研究[J].

作者:黄薪萌 陈磊 王纳伟 赵旭 程劲 高力 单位: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