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监督论文

时间:2022-07-24 03:04:54

导语:企业会计监督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会计监督论文

一、会计监督的现状

会计监督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会计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一种监督。狭义的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利用会计特定程序和方法,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进行的全面的监督和控制。这是隶属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广义的会计监督不仅包括内部监督还包括外部监督。通过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资金运作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

1、会计监督体系构成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与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共同构成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三者缺一不可。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微观层面上的财务监督系统。主要通过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监督、预算管理、资本结构约束、内部审计及核算等手段来实现。其中,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构成约束是从企业内部角度进行的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制度监督和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内部全体人员(包括高级管理者及普通员工)和业务活动的监督;内部审核和核算是企业及其管理者对自身管理体系进行的评审纠正和监督。内部会计监督不仅能够保证企业内部各项财产物资的完全、完整以及有序、有效的流动和使用,还可以促进企业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内部会计监督的意义在于能够形成企业的“自控”机制,在为企业内部服务的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企业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然而,企业内、外部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这种“自控”机制会因企业内部人员的合谋而失效,因而需要有高效的“外控”机制来保障。通过企业外部会计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再监督。企业外部会计监督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主要是为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保证财务信息质量。国家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等机关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进行的监督,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和形式。社会监督则是指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依法审计,并据实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监督形式。国家监督是依法对各企业进行强制性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是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进行的监督,上述两种监督形式及其结果受到法律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因此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效开展,可以有效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并可弥补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种种不足,所以说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是对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一种再监督。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构成“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内部监督是基础,具有自律性;社会监督是补充,具有鉴证性;国家监督是主导,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2、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对于会计“服务”与“监督”的两大功能,我们过分强调了“服务”而弱化了“监督”,监督力度不足已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常常发生会计作假和会计违规现象,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秩序混乱。但很多企业却不重视会计监督,甚至连最基本的财务、审计规范都没有。在更多企业中,会计监督只是一纸说辞,被作为摆设束之高阁,既没有真正执行也没有真正落实。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机制不明确,必然导致会计监督的力度大大降低,从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会计监督不力使投资者利益受损,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也阻碍了市场秩序和国家调控正常进行。

3、原因分析

会计监督无法有效发挥功效的原因分析大概如下:

(1)会计监督的法制不健全,政策不规范。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旧的会计法规制度需要更新,但新的法规制度尚在健全和完善中,存在不少疏漏和缺憾。会计监督法制政策的更新速度无法完全适应经济的发展水平,导致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现行法规中对监督不力或监督效率低下承担的责任处罚没有做出明确说明,影响了监督的执行和落实。因此实现立法健全,完善政策法规,是强化会计监督,维护市场秩序的首要任务。

(2)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的机制不健全是无法有效发挥监督作用的主要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内控制度,但流于形式,不能有效执行;资金使用管理缺乏计划性,有的企业只从自身利益出发,明知故犯,损害了国家利益;会计部门相关人员的职权不明晰,使会计政策和公司制度流于形式;财务部门人员良莠不齐,很多会计部门工作者的职业技能、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会计监督相关的考核水平有待提高,奖惩机制不够完善,人员管理方式老旧,无法起到鼓励坚持原则,惩罚会计乱象的作用。

(3)社会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监管部门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不够及时,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监督不够严格,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有些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纠正。同时,社会审计中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民众的监督意识不强,造成社会监督约束力不强。

二、加强会计监督的有效方法

会计监督权利的履行对企业和国家都意义非凡,加强会计监督需要从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和强化企业外部监督两方面着手。

1、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内部规范是基础,从内部监督抓起,企业会计监督才能落到实处。

(1)健全政策规范,完善制度设计

修补现行政策中的遗漏或模糊,出台更加详细具体的会计准则。力求使公司政策规范明确,内容具体,界限清晰,可操作性强。从而使财会人员权责清楚,纪律严明。在相应部门和相应岗位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会计岗位设计上,严格执行岗位回避和不相容的会计岗位分离原则。实践证明,会计工作中的一些违法违纪行为,与企业负责人利用其在会计岗位的亲属串通作弊有很大关系。因此,会计岗位人员任用必须符合回避制度。在公司财务的各个环节,岗位和人员设置必须符合内部牵制的要求,使不相容的会计岗位严格分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使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过去会计做假行为的发生,多数是会计业务的决策者干预所为。改成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后,会计业务从企业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处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企业完全分离,企业领导的干预作用大大减少。

(2)重视内部审计,改变管理观念

内部审计制度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效益性以及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对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相应的监督、审查和评价,从而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改进,达到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率,维护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重视内部审计,将内部审计切切实实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方法,可以提高内部审计效应,从而促进企业的自省和改进。不断宣传科学的管理理念,强化企业内部人员从最高管理者到基层员工的内部审计和自我审查意识,彻底改变内部审计就是走过场,做样子的固有观念。

(3)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

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提高是内部监督的重要举措。优化人员队伍,及时调整不称职的会计人员;培养专业人才,在一些核心部门引进技术过硬,政策水平高,敢于坚持原则的专业人才;不断培养后备人才,以弥补会计队伍技术力量不足;明确财务总监及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使财会部门人员各司其职;不同部门不同岗位间实行不定期轮岗,不仅能够预防“共谋”现象发生,还能为会计人员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在岗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专业培训等,从而提高其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鼓励和法律保护,对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会计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和法制上的保护。

(4)建设企业内部考核体系,严格高层管理者的考核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考核体系。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合理的财务考核指标。完善的考核体系既能督促财务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发现、申报和解决问题,又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励规范行为,惩罚违规操作。同时,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制度相结合,把内部控制的工作落到实处。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会计受到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乏力的影响。社会监督体系片面强调自上而下的监督,忽略了平行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致使会计监督由高等领导决定,基层会计人员比较被动。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会计部门的负责也是由企业高层聘任、解聘及决定报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严格高层管理者考核制度,能够产生自上而下的积极影响。在高层管理者的考核制度中,增加法律法规认识、历史信誉评价等考核指标。施行会计虚假信息披漏的高层管理者责任制,对于相关高层管理者予以一定程度的责罚,并记录档案,从而提高高层管理者的会计法律意识,使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改善会计监督的外部环境

单纯强调内部监督缺乏环境制约,也必须强化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外部监督是强制和促进,内外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

(1)完善法制建设和政策手段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我国与会计监督相关的法律建设亟待完善,通过政府立法重视会计监督工作。制定严肃完备、覆盖面广、实用性强、奖惩得当的会计监管法律、法规是会计监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律告诉企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我国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需求;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和执行力度,对违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强化相关配套法律及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加强处罚力度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加强对违反会计法规和政策的单位和个人惩罚,这是对法律和政策支持维护。加大相关法规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执法严明从而对造假者造成威慑,使造假的成本远远大于可能产生的收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造假的冲动,自觉遵守规范制度。与此同时,引入民事赔偿和民事诉讼机制,这样可以确保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又能给造假者形成经济压力。投资者可以通过法律诉讼要求会计造假者承担巨额的赔偿责任,从而在民事赔偿责任上增加了会计造假的经济风险,可以达到抑制其造假的动力。

(3)促进社会监督职责到位

目前我国在理顺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培训会计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注册会计师执业规则的监管仍不到位。严抓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监管,坚决杜绝虚假报告的歪风邪气,树立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信誉,才能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同时,增强会计审计的独立性。只有会计审计独立,才能保证审计人员依法客观公正地进行经济监督,提供高质量的报告,受到社会的信任。同时提高审计的公信度,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责。通过制定相关的会计执业标准使会计执业有法可依;加强各级会计协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造假会计的惩处力度,提高诉讼成本,完善虚假会计信息监管的制度机制,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更好的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将更多的企业信息传递给外界,从而提高公司信息披漏的透明度,引导社会舆论监督方向。加大对举报者的保护和奖励,从而鼓励个人和单位积极对违法者进行揭露,为查处工作提供更多线索和证据。这样不仅能够维护法律尊严,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法制宣传和教育作用。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新闻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能够对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效果。明确企业信息公开办法,对财务信息公开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公开的程序和要求、监督和保障等做出具体的规定。这样进一步反映人民群众对审计的需求和期盼,又可以加大对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纪律及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形成社会监督的良好环境。

(4)提高公众监督意识

利用多样形式对公众的会计监督意识进行宣传引导。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大厅公告栏等宣传媒体加大公众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消费者对使用和索取发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正规发票的甄别能力。同时,使纳税人、消费者了解普通发票使用管理的违章处罚规定。设立群众举报热线,从而形成大众监督网络。

三、会计监督发展趋势

如上所述,加强会计监督可以使企业管理更完善,优势更明显,使市场更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后会计监督的体系必将不断完善,会计监督的形式必将不断优化,更多、更多、更实用的会计监督形式将出现。首先,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将有效结合。在外部政府法规、财政约束和民众监督越来越精细的情况下,会计违规的成本和风险越来越大,内部监督的自发性将被充分调动,企业将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能动作用,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其次,会计监督体制创新必将出现。会计监督乏力的根本原因在于会计监督的收益是由每个利益相关者共享,但会计监督的成本却由特定的利益相关者单独负担。因此,只要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会计监督的成本共担,并分别设置自己的监督组织,就能充分发挥效用。“股东—职工型”的会计监督体制将取代现行方式,根据分工监督的逻辑,更好的完成监督职能。总之,会计监督在现代社会必将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强化管理力度,逐渐提高监管质量和效果。

作者:武照工作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