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计划的立项评价体系研究

时间:2022-04-16 11:12:14

导语:科技计划的立项评价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计划的立项评价体系研究

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的原则

(一)完整与独立性原则评估体系应根据评估目的,对评估对象进行全面判断。体系设计应具备完整性,重要指标的设计不能遗漏或有所偏颇[2]。否则,评估结果就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项目的具体情况。另外,在体系设计过程中,各个指标之间不一定要有很强的相关性,要具有相应的独立性,指标所涵盖包容不要重叠。(二)定量和定性原则建立评估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避免立项评估过程中出现主观随意性。因此,评估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并对各指标中分配合理的权重,在评估过程中做到“有一说一”。定性指标的设计要把握好分寸,要与量化指标相辅相成;对于原则性的、政策性的要求,要明确说明,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可以实行“一票否决”。(三)共性和个性原则科技计划项目的类别繁多,诸如成果转化、科技攻关(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产学研、社会发展、软科学等等。各类计划针对的群体不同,要求也不同,各自都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要求在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体现共性和个性原则。在定性指标方面要尽量相近,在定量指标方面要反映各类计划的不同要求。同时,权重设计要体现项目类别的个性化。(四)科学和实用原则指标体系与评估计算方法的设计要科学,同时,要具备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特色。要防止出现指标过于繁锁或过于简单,不具备实用性。(五)稳定和灵活性原则指标体系的主体指标(如技术等指标)在一段时期内,应处于稳定状态,不宜经常变动。然而,各类计划每年都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对项目承担单位的要求具有动态性,因此,在具体评估中,对相应的指标要灵活把握和调整,以适应科技管理的要求。

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的内容

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主要在项目立项前,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对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立项的必要性评估。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以及其研究水平、研究目标、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作出评价。(2)项目立项的可行性评估。对项目的技术方案、工艺路线等进行评价。(3)项目实施单位的能力评估。对实施单位的科研能力、科技人才的专业水平、技术装备、科技项目的管理能力[3]以及单位的经济状况进行评价。(4)项目经费的落实情况评估。对资金来源,配套资金及其数量进行评价。(5)项目风险评估。对项目实施风险及其应对措施进行评估。

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的原则,以及项目立项需要评估的内容,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主要从项目的创新性及技术水平、项目的适用性、技术方案可行性、项目的分析风险、承担单位的研发条件和经济状况、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考虑。体系中的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主要包括:选题必要性、技术创新性、方案操作性、支撑条件、市场前景、风险分析、预期社会和经济效益、财务状况和项目投资等;二级指标相对应于一级指标,具体见表1所示.(二)指标权重的设计指标权重的确定一般采用德尔菲法[4]与层次分析法(AHP)[5]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首先,根据指标的设计情况,建立相应的层次分析模型。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构造判断矩阵,用两两比较法。请若干专家各自对评审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给出相对标度,并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权重,再对专家们的权重值进行加总、求平均,确定各项评审指标的最终权重(过程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别的计划,权重要作相应的调整。例如,对于工业攻关(支撑)计划类项目,其技术的创新性、研究方法、预期经济效益等指标的权重,就应该有别于社会发展、软科学等计划类别相应指标的权重;工业类项目要有别于农业类项目;实用技术要有别于基础研究项目。(三)评估细则的设计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对于同一个项目,专家给予的评价差距较大。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在评估过程中,专家对同一指标的理解不同,给分没有具体的准则,可高可低。为保障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体系价值真正得到实现,保证评估的客观、公平和公正性,为专家把握项目评审过程中的打分梯度,让专家对同一指标的理解趋于一致,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必要针对评估体系制定一套评估细则。评估细则是对评估体系中各项指标的评价给予具体的说明和要求,以及给分的原则。可以说,评估细则是专家对项目评估的度量尺。评估细则的制定,要在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的基础上进行。以“技术创新性”的二级指标“技术创新程度”为例(设定该指标的分值为15分),相应的评估细则如表2所示。

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工作在地市级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借鉴学习先进的模式和成功经验,形成整套科学合理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制度,并不断完善,使之适应科技计划的要求,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

本文作者:郭卫东吴宜鸾工作单位:连云港市生产力促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