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源论文:科技资源的建设机构诌议

时间:2022-02-17 10:37:04

导语:科技资源论文:科技资源的建设机构诌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资源论文:科技资源的建设机构诌议

本文作者:赵辉彭洁工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资源基础理论综述

1.资源基础理论的基本原理资源基础理论是研究组织内生成长因素的重要理论之一。1959年,英国人彭罗斯(Edith.T.Pen-rose)在《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企业是建立在管理性框架内的各类资源的集合体的概念,认为“企业的成长则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11]。1984年Wernerfelt提出,企业发展的一系列特殊资源以及资源的使用方式上,企业的可持续成长需要打破利用现有资源与开发新资源之间的平衡[12]。企业可用的资源包括品牌、可用的技术知识、高级的雇员、贸易联系、机器、资本等。1990年Prahalad和Hamel指出,企业应被看作是能力的集合体而非资源的集合体[13]。1995年,Barney融合了资源和能力的概念,指出企业要拥有有价值、稀少的、不可模仿的资源才能形成该企业的核心能力[14]。1997年,Olive将企业资源的范围扩展到生产流程、专利、专有技术、客户,甚至政府关系[15]。2000年,Helfat将知识管理能力纳入到企业所拥有的战略性资源中[16]。2.资源基础理论的主要观点从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特殊的异质资源,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的种类从有形的物理性资源范筹,向无形的知识资源不断扩充。企业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内在原因是具有不可模仿性的资源与能力;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利用异质资源和能力获取超额的利润,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学习、知识管理、建立外部网络等方式获得这些特殊资源。另一方面,一个企业的核心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企业为了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就要突出重点,发展有竞争力的部分。这样做的结果必将导致企业资源分配的非均衡性,客观上要求企业从外部获取新的异质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的关系,以形成一种稳定的资源流动方式[6]。

科技资源共享组织成长的内生因素分析

1.科技资源共享组织的产生在科技资源管理的初期,科技资源管理职责往往由单个人承担,而且是兼职从事资源管理工作。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太大差别,多从保护、保值的角度出发,很少考虑怎么提高利用率。对于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基本上零散地保存在研究人员个人手里,由课题组统一管理的情况都比较少见。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以及资源获取技术、手段、方法的增多,我国的科技资源总量大幅提升[17],由单人兼职负责科技资源的管理已经不能胜任科技资源发展的需求,而科研机构的管理者也对科技资源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加强科技资源管理逐渐成为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一大批科技资源专职管理和服务机构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组建了一批国家分析测试中心;90年代开始组建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仪器协作共用网和国家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等;2000年,由7家科技信息和情报机构参加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成立。更有一批隶属于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资料室、情报室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转变为信息中心,开始提供信息和数据服务。这些专业机构的出现,标志着科技资源管理工作的专业化。2.科技资源共享组织的资源和能力分析在科技资源共享机构中,存在着两类不同的资源,一类是可供共享的物理资源或信息资源,另一类是资源管理技术、资源服务技术、品牌、高技能的资源管理人员或服务人员等能力资源[18]。根据资源基础理论,科技资源共享机构对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的扩充需求呈现不同的阶段。基本上可以分为资源/能力积累、资源/能力充分利用和资源/能力创新与再生3个阶段。(1)资源/能力积累阶段。该阶段主要指共享机构成立初期,其关注点在于保持自然状态、持续运行,反映了对物理或信息资源占有的初始需求。(2)资源/能力充分利用阶段。该阶段表现为科技资源共享机构对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的利用,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其关注点在于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对于资源管理与服务技术、品牌经营等更加重视,在资源层面开始注意资源的筛选和评价。(3)资源/能力创新与再生阶段。处于该阶段的科技资源共享机构,对资源的管理能力很强,人员素质和水平也相当高。共享机构此时的管理重点已经不再仅仅关注资源和相应的管理技术,而更加注重对人员智力、能力和经验的开发利用,以期通过具有创新技能的人才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或者引入新的资源,开拓新的业务。我国的科技资源共享机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资源单位。例如,仪器中心、数据中心、文献中心、种质所等。这类单位普遍有一定数量的资源积累,因此都拥有一定的资源管理能力,也拥有若干资源管理人员。资源单位的资源和能力状况呈现两级分化。对于国家气象中心、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中心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这样的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机构来说,国家每年有充足的经费支持,资源持续更新、管理规范、技术先进、人员配置较为充足,人员素质也较高。但是对大多数仪器中心,以及没有行政职能的数据和信息中心来说,普遍存在资源总量小、质量低、人员素质不高、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19]。资源单位的发展会体现在上述三个阶段。随着科技资源建设投入经费的增加,资源积累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对资源管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资源单位想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则需要在资源/能力创新与再生上进行重点投入和培养,此阶段对人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大大增加。第二种是资源服务单位。例如,生产力促进中心、仪器协作服务网、数据共享网等,这些机构的特点是本身几乎没有资源积累,以为资源拥有机构和资源需求用户提供中介性服务为目标,具有一定的服务能力和人员队伍。但是这类机构与资源拥有机构相比,在科技资源共享价值链上处于弱势,难以吸引优质资源加入自己的服务体系,进而影响服务质量,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现阶段,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一家名为“数据堂”的公司,利用免费的数据集存储空间和共享服务平台,吸引了众多计算机领域的机构用户在平台上共享高质量的数据集,也吸引了很多个人研究者在平台上索取数据集,数据共享中介服务做得有声有色。他们利用这样的免费服务平台,加上自身在计算机领域深厚的专业背景,也为自己吸引了专业的计算机领域数据生产和加工订单,实现了自我发展的服务模式探索。这种现象也说明,资源服务单位如果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服务能力,就无法有效吸引资源拥有单位与自己合作,共同开展资源服务。所谓专业的知识背景和服务能力集中体现在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以及领域知识的专业化。

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机构成长的对策建议

1.促进资源拥有/生产机构与资源服务机构联盟的建设和运行资源单位和资源服务单位拥有不同且互补的核心资源和能力,为了使两类机构都能长期稳定运行,应该促进两类机构的合作与协同。共享联盟构建时的参加机构选择应该从共享价值链条和资源互补性两个方面进行筛选。在价值链条上,应该使联盟参加机构具有多样性,既有资源机构,也要有资源服务机构,并且应该成立专职的共享联盟管理中心,明确联盟的管理机制和责任,这样才更有利于联盟的发展。如果没有专职的管理中心,则联盟的建设和运行就是一句空话。从资源互补性上考虑,应该从参加机构的空间分布、学科分布上形成互补性的联盟2.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构成熟度评价模型科技资源共享机构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在建立初期、发展期、创新期,共享机构的发展关注点不断变化,对发展内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各级负责科技资源共享管理的政府部门应该细化科技资源共享机构的成熟度评价指标,形成共享机构成熟度评价模型,定期对各级各类科技资源共享机构进行评估,指出其建设和运行中的不足和发展阶段性目标,并根据成熟度给予奖励。根据资源基础理论,本文初步考虑的共享机构成熟度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五、结语科技资源共享任重道远,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本文仅从资源基础理论出发,总结了从企业发展的内生因素是异质资源优势,到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异质资源与能力的集合体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科技资源共享组织的发展阶段,以及资源类机构和资源服务类机构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资源和能力的不同需求。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了联盟成员选择和机构成熟度评估模型,为科技资源共享的组织机制建设提供参考。今后还将在成员选择标准和成熟度评估指标方面深化并开展实证研究。